倍可親

豬頭三、小赤佬——哪些上海話消失了並不可惜(1) 原著/薛理勇

作者:wd6364  於 2009-11-4 13: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5評論

關鍵詞:

說到現在的年輕人的上海話不標準,其實根本的問題在於,並沒有一個所謂的標準。上海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城市,上海話是吸收了各個地方語言的精華逐漸形成,形成的歷史更不長。最關鍵的發展期和上個世紀初上海整個城市的發展是分不開的。上海話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創造出來的,每代上海人都有自己的標準。比如50年代的上海人和60年代的上海
  
  人說的口音必然有略微的差異,以此類推,50年代聽80年代說話,必然有彆扭在裡面。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新新人類講的新派上海話當然也是上海話,並不存在上海話消失之說。

  說起上海話,上海人自己也絕對不會用悅耳動聽來形容上海閑話的發音。但是上海話就是有這樣的魅力,既能讓嗲妹妹說得千迴百轉,也能讓精明老闆娘說得斬釘截鐵。更不要以為上海只出產小男人,一代天驕劉門翔哥和姚門巨人,哪個不是虎虎有生氣的用上海話向家鄉人民問好。上海話對上海人來說是根,是魂,更是一種內在的信仰。那種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自信是一種不會改變的驕傲。

  作者為此採訪了上海歷史文化專家薛理勇和上海大學語言學專家錢乃榮

  在薛理勇先生看來,有的俗語和俚語是消失了,找不回來了。但是這是一門語言發展必要的規律。因為世界發展了,很多從前指代的事物逐漸消失了,那麼與其對應的語言也會慢慢的消失,這是無法逆轉的。比如「紅頭阿三」,現在這種頭上包著紅布的印度警察已經消失了,這個詞當然就失去了意義。這個詞已經死了,失去活力了。語言必然是最鮮活的,是常常要用到的語言,而這種語言會根據時代的發展產生,通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流行。語言的新陳代謝是再正常不過。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了,這種更新的速度更快,很多話可能還沒有流行就已經被淘汰了。

  豬頭三和壽頭

  豬頭三來源於古時上海祭祀。祭品必備的三件物:豬頭一隻,雞一羽,魚一尾,合稱「三牲」。以豬頭為首,所以又稱「豬頭三牲」。上海話中「牲」與「生」同音,讀如sang(第三聲),「豬頭三」實際上是「豬頭三———牲」的藏尾語,「牲」即是「生」。開始就是指那些剛來城市生活,因為陌生而顯得笨頭笨腦的外來人。後來豬頭三的意思廣泛了,泛指那些處事愚蠢、不靈光、有點戇頭戇腦的人。以前女孩子發嗲的時候,一句:「儂豬頭三啊!」保證男孩子骨頭立馬酥掉。

  壽頭的來源其實也和豬頭有關,古時人家買豬頭,喜豬額頭上的皺紋如「壽」字的,謂壽字豬頭。很有可能後來簡化成了壽頭。

  上海人喜歡用豬來罵人,其實豬何其無辜,豬的智商其實還在狗之上,可能上海人太能幹了,所以見不得人懶,見不得人不做事。家豬整日飽食終日,怪不得要唉罵了。

  洋盤和沖頭

  上海人把不聆市面上當受騙者統稱為「洋盤」,把缺乏主見,容易被他人挑逗,導致情緒激動而上當受騙的人統稱為「沖頭」。做生意的人可能最樂意碰到的就是「洋盤」和「沖頭」。

  有種說法稱「洋盤」就是嘲諷那些舊社會的洋大人,雖然平日里作威作福,但是到了茶館里,因為不懂規矩,常常被戲弄。比如門資加倍,喝不到本來免費的茶水。用高於規定價格的門資,得到最差的服務。

  另一種說法,「洋盤」原寫作「佯盤」,就是假裝撥弄算盤,算出的並不是實價。顧客按此價付錢肯定吃虧。原來的欺詐行為後來引申為不懂計算而容易被騙的人。

  從字面理解「沖頭」,就是額頭前沖的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沖頭可能就是蘇小妹了,有她的兄長蘇東坡的詩為證「腳蹤未出香房門,額頭先到畫堂前———好個沖頭」。其實「沖頭」很有可能是「聳頭」之訛。聳原意就是耳聾,引申為聽不到(不了解)而被人煽動,被騙。上海的有些商家以激將法使客人以高價買下商家貨物,就被稱作「斬沖頭」。

  現在的「洋盤」和「沖頭」都珍稀起來,誰比誰傻些?!

  扎台型和出風頭

  「台型」原指演員在舞台上的藝術亮相、表演和造型。舊時最大眾的娛樂場所就是戲院,最風光的演員都活躍在舞台上。所以「台型」對於演員來說及其關鍵。「扎」是上海話的常用詞,比如「扎足」,指分量足;比如「扎勁」是指來勁,有勁。漢字中「爭」和「扎」同義。最開始「扎台型」就是「爭台型」和「爭面子」。

  「出風頭」和扎台型類似,實際就是要炫耀自己,顯露自己,不惜站在風口浪尖。

  大興和大卡

  上海人把假冒偽劣產品一律叫做「大興貨」。最早「大興」兩個字是被作為黑幫的切口(即是黑話)被記錄下來,意思就是假的,假冒的。至於傳到民間,很有可能和一條大興街有關係,那條大興街出的都是假貨。因為傳說太多,現在已經考證不清楚當時大興街上到底賣的是什麼東西,但是很肯定,因為假貨,那條街臭名昭著的程度讓大家把假的東西統稱為「大興貨」。

  而「大卡」實際就是從「大興」衍生而來。原來全稱是「大興卡」,就是那些假卡,假證,假執照等等。後來省呼為「大卡」。而漸漸的從名詞轉變成形容詞,變成了「大興」的同義詞。
 赤佬

  上海人用「赤佬」兩字,要麼說鬼,要麼罵人,要麼是貶詞褒用。父母一口一句:「阿拉窩裡的小赤佬。」其實是喜歡的不得了。雖然有些書本上說,赤佬原本是對軍人的貶稱,更追溯到了宋朝。但是「赤佬」對於上海人來說應該是近代流傳下來的口語,並沒有具體的文字表達方式。「赤佬」在上海話里一來沒有軍人的含義,二來一向是指鬼。其他的貶義是後來引申出去的。

  三嚇頭和摜榔頭

  「三嚇頭」詞義與色厲內荏相近,「摜榔頭」則多比喻以誇大事實,加強語氣的方式拾高自己、震懾他人的舉止行為。

  「三嚇頭」來自評彈《說岳》,大部分人已經不怎麼用。「摜榔頭」使用的更廣泛,可能也是由於它能更形象的表達出外強中乾的本質。「榔頭」其實就是比喻拳頭,「摜榔頭」就是甩動拳頭以示自己是個強者。舊時江湖賣藝之人大多都賣狗皮膏藥,常常揮動自己的拳頭,拍胸脯保證自己的膏藥有很多的效用,實際有多大用處,估計只有天曉得了。所以上海人就把這些口氣大且虛張聲勢的人講做「摜榔頭」。現在大街上要找個賣藝的可不容易了,光天化日之下可能還真不容易找到一個現場表演「摜榔頭」的人。

  撬邊和起篷頭

  兩個詞其實是差不多的意思,就是商店找人佯裝顧客,一邊吹噓商品如何質量好,價格低;一邊搶購,引誘不知情的顧客購買。其實這兩種促銷方式都是利用了人貪小便宜和從眾的心理。那些「撬邊碼子」就是北方人說的托兒。

  撬邊來源於20年代流行的一種敲詐行為,叫做「撬擺(巴)」。流氓常常雇傭女子暗中引誘男子賭博,萬一發生衝突,她們也可幫助賭主脫身。「擺」原意就是指衣料的毛邊,在上海的成衣鋪子里,修飾毛邊大多由女工來完成。這道工序「繰(qiao)擺」。「繰」字生僻,久而久之就成了「撬邊」。修飾毛邊引申的含義就是「補拙」。不法商人雇傭婦女招徠生意和進行欺騙活動與女紅的撬邊極為相似,俗語也就產生了。

  上海話里有「一蓬頭」之詞,多用來形容,很快冒起,又很快消失的東西。比如「一蓬土」「一蓬煙」的等等。「蓬頭」用來形容那些聚集起來搶購然後又迅速消失的人群極其貼切。帶頭煽風點火的的人,不就是把這「蓬頭」「起」了起來么。

  現在大家的消費水平高了,商品的種類多了,消費理念也理性了。再想用這幾招來促銷,那也只能對付下面兩種人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rebel 2009-11-5 13:20
這些是比較」年輕「,比較俗的上海話。也有一些比較老,比較清雅的上海話,但願誰能把它們整理出來。
回復 wd6364 2009-11-5 14:18
rebel: 這些是比較」年輕「,比較俗的上海話。也有一些比較老,比較清雅的上海話,但願誰能把它們整理出來。
那也只有看秦怡那一幫人有沒閑心
回復 蘇安 2009-11-6 02:42
你是上海人嗎
回復 wd6364 2009-11-6 03:28
蘇安: 你是上海人嗎
絕對地不是!離得很遠也
回復 rebel 2009-11-6 21:56
wd6364: 那也只有看秦怡那一幫人有沒閑心
秦怡有近80了吧,祝她晚年安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1 01: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