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後印象派——梵谷

作者:踢鳥  於 2008-1-19 10: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大千世界|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他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他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

  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

  梵谷是一位最令人懷念和感動的畫家,他的悲劇性的生涯,造就他那與眾不同的傳奇色彩。 1972年荷蘭政府建立了梵谷美術館,更是這位一生窮困悲慘藝術家的無上榮耀,而他的畫也同他多姿多彩的生涯一樣,引起人們的興趣和熱愛,獲得崇高的評 價。他的畫,的確耐人欣賞,也讓人感動,帶給我們感受到仿如親眼看到一個新鮮而更美麗更有意義的世界,幾乎重現梵谷生前所到之處及所見景物,讓我們從中體 味和認識這位19世紀產生的偉大悲劇人物的藝術心靈。

《自畫像》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凡·高生性善 良,同情窮人,早年為了「撫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費到一個礦區里去當過教士,跟礦工一樣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礦坑爆炸時,他曾冒死救出 一個重傷的礦工。他的這種過分認真的犧牲精神引起了教會的不安,終於把他撤了職。

  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后,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1880年 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習,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並從普通 勞動者身上發現了藝術的源泉。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賞處於探索的時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紡織工》等。

《吃土豆的人》

  1886年梵谷隨他擔任古匹爾畫店高級職員的弟弟來到巴黎,結識了圖魯茲一勞特累克、高 更、畢沙羅、修拉和塞尚,並參加印象主義畫家們的集會。從而使藝術眼界大為開闊,開始以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方法作畫,畫面色彩強烈,色調明亮。1888年2 月,他同高更結伴同行,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寫生作畫,長達一年之久。這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南國的強烈陽光和陽光照耀下的市鎮、田野、花朵、河 流、農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村道》

《阿爾的弔橋》

《麥田與收割者》

  梵谷的激情,來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來自他所認識的人們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強烈反 應。這絕不是一個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種簡單的反應。他寫信給弟弟提奧的信,是一個藝術家寫出來的最動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覺力,這種知 覺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應。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正在獲得效果,這種效果是通過黃色或藍色來取得的。雖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觀念用來表達對於人物和自然的 愛,及其表現過程中的愉快,但他對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談到《夜晚的咖啡館》時說:「我試圖用紅色和綠色為手段,來表現人類可怕的激情。」《夜晚的 咖啡館》是由深綠色的天花板、血紅的牆壁和不和諧的綠色傢具組成的夢魘。金燦燦的黃色地板呈縱向透視,以難以置信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反過來,紅色 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與之抗衡。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鬥爭。結果是一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作品預示 了超現實主義用透視作為幻想表現手段的探索,但是沒有一種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夜晚的咖啡館》

  1887年,梵谷跟圖盧茲、戈甘和洛克雷一起共同在巴黎的一家飯店舉行畫展。1888年 2月,梵谷前往阿爾城,並計劃在那裡成立一個藝術家協會。同年夏天梵谷開始畫《向日葵》,此外,他還畫風景畫、肖像畫和一些夜景圖畫。同年8月20日,凡 高在阿爾城遇見了保羅·甘戈。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真誠而又友好的合作以後,這兩位十分個性化的藝術家由於一些道不明的個人原因關係開始惡化。同年12月 23日,在甘戈的面前,梵谷變得又粗魯又有攻擊性,最後他用一把剃鬚刀從自己的左耳上割下了一塊肉。他立刻被送往醫院,而第二天早晨甘戈便啟程離開阿爾 城。

《向日葵》

《耳朵上扎綁帶叼煙斗的自畫像》

  1889年2月,梵谷第二次精神病複發。他白天在自己工作室里畫畫,到了晚上住進醫院。 阿爾城的一些居民遞交了一份申請:請求當地政府對梵谷進行隔離。同年5月,梵谷第三次發病。這時候,梵谷自願住進聖雷米的精神病院,並開始以火一般的熱情 繼續畫畫。他畫的不是阿爾城的向日葵畫,而是柏樹和橄欖樹畫,《星夜》和《鳶尾》先後問世。他在7月和12月第四次和第五次複發精神病。

《綠色的麥田和柏樹》

《鳶尾花》

  梵谷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 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梵谷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係,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係。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 番功夫的準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於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繫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 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谷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 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準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凡·高是一位畫 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 凡·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慄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山谷里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里所有的恆 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這件作品是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 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志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 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星夜》

  1890年6月,梵谷在奧維爾一邊接受加歇醫生的治療,一邊進行創作。其間創作的《加歇醫生像》後來賣了8250萬美元,打破了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但是,當他還活著的時候,一共只賣出過1幅畫!

《加歇醫生像》

  另一幅《奧維爾教堂》也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他所描繪的是奧維爾當地最主要的教堂,建築是12、13世紀的,融合了羅馬式與哥特式的風格。直到今天,他仍然矗立在那裡,在它旁邊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印著的就是這幅《奧維爾教堂》。

《奧維爾教堂》

  梵谷全部傑出的、富有獨創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後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 調常是低沉的,可是後來,他大量的作品即一變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國評論家說: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他的畫面上不單充滿了陽光下的鮮艷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繪令人逼視的太陽本 身,並且多次描繪向日葵。為了紀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畫了一幅陽光下《盛開的桃花》,並題寫詩句說:「只要活人還活著,死去的人總還是活著。」

《盛開的桃花,紀念莫夫》

  人們如果確能真誠相愛,生命則將是永存的,這就是梵谷的願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濁的現 實終於使這個敏感而熱情的藝術家患了間歇性精神錯亂,病發之時陷於狂亂,病過之後則更加痛苦。他不願增加別人尤其是弟弟提奧的負擔,在又一次發病後創作了 《麥田上的烏鴉群》,預示了自己的死亡。1890年7月27日,又是一個秋天,走過麥田,一聲槍響,一顆子彈射進了梵谷的胸膛,他三十七歲。波德萊爾說,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了。麥田裡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幾個月後,曾經把自己全部熱愛和物力獻給他的提奧也死去了。

《麥田上的烏鴉群》

  梵谷說:「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4 02: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