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冰是六哥棋逢對手的知己 [2018/02]
- 秀一秀野生木耳,光皮核桃 [2013/09]
- 2013-04-22 [2013/04]
- 美國應該禁止頁岩油開採! [2014/12]
- 向所有活著的和死去的消防英雄致敬 [2015/08]
- Yahoo股價的新演算法 [2014/09]
- 新四軍阻擊陣地上的《正氣歌》 [2016/08]
- 中原突圍-埋槍 [2016/08]
- 新四軍的伏擊戰 - 俘敵 [2016/08]
3. 中原突圍-埋槍。
1946年6月,國民黨軍以26個整編旅約30萬人兵力圍攻鄂豫邊境的中原解放區。至此,內戰正式拉開序幕。蔣介石宣稱,將在「48小時內全殲」中原共軍。中原由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逐鹿中原,蔣介石不惜重兵,志在必得。當時抗日戰爭剛剛勝利,國軍各部也是建功心切,士氣高昂。
中原解放軍主要由新四軍李先念部及王震的359旅八路軍南下支隊組成。李先念為司令員,王震為副司令員。中原解放軍只有5萬戰鬥人員,外加1萬機關後勤人員,且裝備遠遜於國軍。當時中原解放軍已陷入國軍重重包圍之中,缺糧又缺錢。 中共中央6月底作出了中原部隊戰略突圍的決定。中共黨史上稱中原突圍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戰略上也許是勝利,因為它畢竟牽制了30萬國軍主力,減輕了其它戰場的壓力。但對多數中原突圍參戰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
開始時是由皮定均旅冒充主力,聲勢浩大地向東突圍, 以持掩護中原部隊主力越過平漢線向西突圍。同時還留下了一個游擊縱隊在宣化店與美軍調停小組唱空城計。在平漢線以西,李先念還預先部署了兩個團從包圍圈外接應。國軍受到迷惑,在西邊只放了10萬人,而在東邊的皮定均旅前部署了20萬人。李先念的主力,先分成兩股,向西打過了平漢線,但不幸又被追兵趕上,邊打邊撤,被打得七零八落,最後被迫分散突圍。李先念落得只剩下少數隨從護衛,狼狽地逃到陝南。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 - 周伯伯,方伯伯等5人在隨主力突圍時也被衝散。他們喬裝成老百姓,把槍包好,埋在地里,找到一地主家打短工,戰戰兢兢地躲了5個月。在當時前景暗淡,風雨飄搖的蒼惶時刻,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希望。後來終於打聽到李先念還活著的消息,方才把槍取出來,投奔李先念去了。周伯伯後來官至一個科分院的黨委書記,兒孫滿堂。還是活著好啊,如在戰爭年代死了,就荒冢一堆草沒了。
中原突圍的一個亮點是:皮定均將軍十分神勇了得,治軍也嚴。面對20萬強敵,他沉著機智,指揮若定,以機動靈活的戰術,突破國軍的圍追堵截,翻越了層巒疊嶂的大別山,在24個晝夜內,奔襲1500余里,大小戰鬥23次,以一個旅,5000人全建制地到達蘇皖解放區。使後人不禁聯想,如果由皮定均將軍指揮中原突圍,也許結局會大大不同。1955年軍銜評定時,總幹部部領導向毛澤東作授銜報告。當聽到皮定均按資歷擬報少將軍銜時,毛澤東大手一揮:「皮有功,少晉中。」故皮定均被授予中將軍銜,時年41歲。後來還委以重任,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福建軍區司令員等要職。不料於1976年7月7日在一次軍演中不幸空難殉職,終年62歲。在皮定均將軍的追悼會上,毛澤東為他的愛將送了毛一生中最後一個悼亡花圈,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李先念也絕非平庸之輩。他是武漢棺材鋪木匠出身,為人寬厚仁慈,在部下中具有極高的威信。他在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新四軍第五師師長,抗戰結束後任中原軍區司令員,當時年僅36歲。李先念將才的不是,但帥才「大大的」。也就是說李先念指揮打仗雖然不怎麼在行,但顧全大局,不計小事,深得毛澤東喜愛。他是中原解放軍的一面旗幟。中原突圍慘敗后,聽到他還活著的消息,打敗的散兵游勇又聚回來了。據說,當李先念得知皮定均旅順利到達蘇皖解放區后,從大局考慮,他慷慨地把皮旅送給了華野。由此可見,在當時有兵就是草頭王的年代,李先念的心胸不是一般的開闊。李先念晚年官至國家主席,從文革到改革開放,在政治上一直處於不倒翁的地位,並且穩步上升,不愧是傑出的政治家。
作者
巴山新月於2013年11月22日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