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哈里·艾爾古德(Harry Elgood)與大學的朋友赫克托•德雷克(Hector Drake)中斷了各自在西藏及與北非的旅遊,飛回倫敦去接受為期三天的金融強化課程。這兩名20歲的年輕人應他們家庭的私人銀行之邀,來到該行位於Strand大街的辦公室,學習如何處理財富。「這有點讓人不適應,我前一天還在一所西藏寺廟穿著僧袍,第二天就西裝筆挺地坐在Coutts銀行里,」艾爾古德表示。「但這個課程聽起來非常有意思,我可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作為兩位成功學者的兒子,艾爾古德已經決意在倫敦金融城裡展開自己的事業生涯。德雷克的父親創建了一個私人投資辦公室,他卻對金融知識一無所知,於是到這裡學習一些基礎的東西。這兩位年輕人都非常清楚,有一天自己將繼承家族的財富。這是很多其它學員都非常熟悉的一個負擔。投資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稱,到2053年,Y一代(Generation Y)繼承者(嬰兒潮一代人的子女)預計將繼承總額高達41萬億美元的資產。
過去十年,巨額財富在英國乃至全球被創造出來。但是,很多新貴基本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家人做好接手這些財富的準備。在美國,填補這一知識空缺早已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市場。在那裡,金融「夏令營」已被認為是財富管理過程的一部分。這是一個朝陽產業——除了大型銀行之外,市場中還存在著很多的獨立顧問,提供私人課程、講座及諮詢。
但在英國,由於可以想象的原因,這個概念沒有很快獲得接受。佐伊•庫珀(Zoe Couper)稱,富裕的美國人可以接受外面的專業人士進入家庭這個私人領域。庫珀曾在大西洋兩岸幫助組織這類課程,但「英國客戶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敞開胸懷」。
去年,菲奧娜•芬恩•史密斯(Fiona Fenn Smith)曾幫助Coutts銀行建立了該行第一個資產與責任課程。她承認:「父母通常更可能和自己的孩子談到性,而不是金錢。」但是,倫敦在國際財富創造方面的矯健步伐幫助人們克服了這一保守態度。在英國的夏令營,英國金融家的孩子穿梭於中東能源大亨、美國地產商及歐洲企業家的子女之中。一些學員已經擁有豐富的金融知識,並有了自己的投資組合,甚至開辦了慈善機構。「他們絕對不是一副花花公子形象,」美國銀行美林(Zoe Couper)的尼克•塔克(Nick Tucker)稱。「他們都相當負責。不過,花花公子也許根本就不會來。」
例如,作為歷史學生的艾爾古德就堅持要靠自己獲得成功。他欽佩自己的父母,也欣賞他們關於亞洲藝術及伊斯蘭歷史的著作,但他表示,自己渴望能「進入別的領域」,從事不同的職業。他的足跡已經遍布亞洲,並曾在幾個不同的地方實習。目前,他並不知道自己將要繼承多少財富,而且也不去想這方面的事情。但不管怎樣,他希望能夠自力更生。他表示:「對於有些人而言,把管理財富的所有責任都交給銀行經理,這種做法一定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但我想要理解自己的投資。」德雷克也有同感。他之所以接受了Coutts的邀請,除了因為自己大學的朋友也會去,還因為他想要具備親自管理投資組合的信心。
大部分課程都有著一些共同主題:投資的實用性;如何選擇資產級別;理解風險;選擇正確的投資組合經理及解讀財務報告。它們還涉及到年輕的家庭成員如何使用自己的財富來進行慈善事業。而且,它們還會解析圍繞著財富的一些心理與感情問題。
「生於財富之中是一件很難處理的事情,」芬恩•史密斯表示。「孩子們需要理解財富的價值與力量,及他們可以用之達到什麼目標。如果沒有相關的教育,從白手起家到散盡家財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看了塞耶•奇塔姆•威利斯(Thayer Cheatham Willis)寫的《駛過財富的晦暗地帶:給繼承人的人生指導》(Navigating the Dark Side of Wealth: A Life Guide for Inheritors)之後,芬恩•史密斯決定設立這個Coutts課程。這本書講述了在太年輕的時候就繼承大筆財產的危險。作者威利斯本人就是一名財富繼承者,在十幾歲、二十幾歲時,曾與內在動力進行過鬥爭。她曾多次丟下了良好的工作,原因是她感覺不想繼續幹下去了,並在這一過程中,數次戀愛失敗。最後,一位類似處境的朋友的自殺為她提供了動力,幫助那些有著類似處境的人們。「如果你可以動用一筆財富,集中注意力可能很難,」威利斯表示。「我認為很多人都處於這一境地。」
生於財富之中的孩子還會受到他人的嫉妒。「人們常常以為,如果自己的錢比現在多上一倍,生活將會變得一帆風順,」威利斯表示。「然而,事情絕不這麼簡單。」
Coutts的課程包括教授如何把自己看成一種資產(保護自己的聲譽、與媒體打交道及個人品牌)及慈善事業——對於那些超級富豪而言,這是一個相當時髦的概念。參加慈善事業可以幫助孩子們在冒險的同時找到生活的意義。
課程的演講者之一曾通過划船橫渡大西洋,為慈善機構籌集善款,這極大地激勵了德雷克與艾爾古德。艾爾古德正在考慮參加明年的「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長跑——「朝聖之路」是法國與西班牙之間的天主教朝聖小路。而德雷克準備參加今年的愛丁堡長跑,為流浪兒童募捐。他們還希望一同前往西藏,做一些志願工作。
儘管課程包括這些相當情感化的部分,但所有金融教育課程的主要目的還是讓年輕人嘗試一下如何對巨額財富做出決策。花旗私人銀行(Citi Private Bank)的彼得•查林頓(Peter Charrington)表示:「這些孩子花了暑假的時間來到這裡,我們很佩服;而我們也想讓他們覺得,這個嚴肅而又相當嚇人的領域也有它好玩的地方。」今年夏季,花旗將在倫敦開辦該行的第一期課程,50名年輕學員將在多爾切斯特飯店(The Dorchester hotel)參加培訓。
這些孩子比大多數其他人更有可能成為下一代的慈善家、企業家及金融業巨子。但這些開辦課程的銀行也需要他們成為自己的客戶。銀行堅稱,不會把這些課程看成營銷活動——但我私下採訪過的一些孩子感覺,裡面的銷售話題是多了一些。「對於銀行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庫珀表示。「因而,它們對之嚴肅對待,但它們也把自己的利益牢記在心。」
對於學員而言,參加團體課程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有機會去結交關係。庫珀表示,在這個課程上結識的人往往最終會成為商業夥伴。「課程甚至還成就了一樁婚姻。」
本德爾•阿爾亞斯爾(Bader Al-Athel)參加了花旗在紐約及香港舉辦的課程,發現這是一個認識人的好方法。現在,作為一名沙烏地阿拉伯投行人士,他已成功地與通過課程認識的熟人做成了幾筆交易。他表示:「在本國搭關係是很容易的,但是你很難認識來自世界其它國家的人。」
艾爾古德與德雷克一把抓住了這個建立關係的良機。艾爾古德已經致函一些課程演講者,以收集整理媒體與金融市場的工作機會。德雷克則認識了一位香港學員,這位同學將帶他到當地四處轉轉。作為學位課程的一部分,他將在香港學習一年。
他們兩個人還聯合其它Coutts學員,建立了一個Facebook群,以保持長期聯繫。艾爾古德稱,該課程為他帶來了幾個關於未來發展方向的新想法,並希望它能為自己打開幾扇大門。
「在這個課程中,有很多可以去深入學習的東西,」他表示。「例如,金融行業中的就業機會如何。事實上,我認為該課程的唯一缺點就是它實在是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