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的「三好學生」(ZT)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3-18 14: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育兒心經|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一位上海的同學在電話里告訴我她5歲的女兒發著燒、打著點滴還參加了期中考試,「是孩子自己要去的,就那麼要強。」她補充說。

  我們是高中時的摯友,去年夏天我回國的時候,在她家裡住了很長一段時間,與她的女兒也頗有接觸。她女兒認識所有我認識的中文字,還在跟加拿大來的老師學英文,數學可以做好幾位的加減乘除。「那去學校還學什麼啊?」 我不解地問她。「她寫字還不行呢!現在的孩子不都是這樣嗎?競爭多激烈啊!」我無言以對。想起去復旦訪問時與幾位大學生聊天,其中一個女孩的英文幾乎沒有口音,她也許就是這場競爭中的佼佼者。這樣,為了早日進入這場沒有硝煙,但卻極為激烈的戰場,她走了各種路線,把不滿入學年齡的女兒送上了一年級,並且門門功課都是高分。朋友還提到,學校里的老師通常會讓那些高分的孩子站起來,接受其他學生的注目禮。

  聽到這兒,我的心不禁發酸。我的腦海里聯想到的是那些坐在座位上的一個個小小的身體,小小的身體里那顆顆小小的心靈承受著他們以為正常的打擊。

  我小時候沒有這種受打擊的經歷,整個小學期間都是所謂的三好學生,全校開會時都是我當代表發言,一路寵過來的。

  但是我的女兒不行。她的學校每年級選一個「Student of the Month」,大概可以翻譯成「每月模範學生」,這是學校唯一的點名(名字登在給所有家長的簡報上)表彰。一直到了四年級,還從來沒有過女兒的芳名,鄰家的男孩女孩都上過不少於兩次了。我這個對名利看得很淡的母親都有點沉不住氣了:「要不要我去問問你們老師,你需要怎樣做才能當上Student of the Month啊?」女兒大叫說:「No,『Student of the Month』是給進步最顯著的學生的,我就是沒進步嘛。」

  好,就算是無冕王吧,我只有這樣聊以自慰。四年級下學期,女兒參加了學校的一個組織,名曰「STOP」。要進入這一群體,先要自己寫申請,列舉你想進入的理由,陳述你勝任的背景,然後要找認識你的人給你寫推薦信。女兒找了鄰居的女主人,這一切都是在我並不完全知情中進行的。初聽「STOP」這個名字,我還以為是防止毒品蔓延,STOP嘛。她們校園的牌子上到處清楚地寫著「NODRUGS」,學校還不時有與此相關的活動。後來,女兒經常提前到校,原因是 ——今天早晨「STOP」要開會。我忍俊不禁:一個9歲的孩子經過自薦他薦地進入一個什麼團體,還要經常開會,挺像回事兒似的。又有一天,她拿回家幾個裝滿玩具、書和小吃的袋子。原來,這個組織是個所謂的「互助會」,那天他們去了一個超市,任務是把罐裝食品裝入一個個大紙箱里送給窮人,這幾袋東西是超市對他們勞動的獎賞。她問了我好多關於為什麼這個世界會有窮人以及怎樣幫助他們的問題,並且充滿自豪地描述著他們如何在超市裡繁忙奔跑,不停地裝滿一隻只紙箱……她在我眼裡,一下子長大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她說她想做學校的「SAFETY PATROL」(安全巡邏員)。這個「行當」我可是知道的:就是每天早晨送孩子的校車來到學校門口的時候,一些小孩子穿著像交通警察似的服裝,指揮車流向前走或停止,然後負責把車門打開,將車裡的孩子領出來。想到女兒要在寒冬里摸著黑,早早地到學校,久久地站在冷風裡,心裡覺得這太殘酷、太不划算了,圖什麼呢?但女兒有這樣的服務意識,我也不能打擊她的積極性。我居然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她再有一年就小學畢業了,在學校的成績卻一直是AB,就是有的科目是 A,有的科目是B,從來沒有過全A的。這在中國人的第二代里是十分少見的,不僅因為我是中國人里少有的「開明」家長,堅信兒孫自有兒孫福,美國絕不是因成績好而出名的地方,我們自己小時候從題海戰術中過來,現在要讓他們有真正的童年等想法;更主要的是女兒實在不喜歡動腦,動腿動手動嘴動什麼都可以,但讓她用腦想道數學題真如上刀山般刺痛難忍。於是我對女兒說,這樣吧,我給你的老師寫張條子,你可以去做下半年的「交通警」,但你我之間有個條件,就是你上半年的成績要全是A,下半年你就可以如願以償。幸好她也知道,進入這個「交警隊」也像進入學校的其他組織一樣,學習上是要過得去的。

  她一口答應,而且出乎我意料地在學期結束時拿了全A回來,這樣的動力是任何物質刺激都換不來的。她自己去找老師寫了推薦信,而且最後終於進入了被「光榮」錄用的寥寥數人當中。我呢,只能言出必行,每天在黑暗和寒冷中爬起來送她上學。從前女兒是屢叫不起,現在呢,不管晚上多晚睡,她都自己上好鬧鐘,早上「起床號」一響就立即起來,並迅速收拾妥當,整裝待發。

  原來一個孩子認真起來是沒有什麼事難得倒的。

  不久,不知什麼原因,女兒破天荒地當上了Student of the Month。

  有一天,送她到學校后開車回家,我慢慢地轉著方向盤,想到車后是她煞有介事指揮車輛的小小身影,眼望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的朝陽,早上起來的辛苦與睏倦都消失了。一個幾乎令自己笑倒的念頭突然竄入腦際——「嘿,這就是美國的三好生吧?」是啊,他們在學校里的個人成績就像公司職員的工資,是互不知曉的;老師一般也不會因為成績的原因褒貶一個孩子,那麼還有什麼能比這些能服務於人、獻力於人的活動讓他們倍受鼓舞勉勵的呢?

  常常提到的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區別是我們的創造性不足,在我看來,還有一條就是領袖意識和技能的欠缺。這些年來我因工作原因走遍了美國大小几百間公司,接觸、交往過上上下下的許多人物,對這一點尤有感受。從前很奇怪他們的領導素質從那裡來,直到看到女兒的這一系列活動, 我才體會到他們真是「從娃娃抓起」啊。

  最近,女兒又在我不知情中,去做了滑冰的小教練。可惜我從來沒能去上過她的「課」。腦海里常常浮出10歲的女兒手把手攙扶那些晃晃悠悠的三四歲的寶寶們的畫面,怎能不讓我會心一笑?前些日子,情人節前的晚上,她把要送給同學的卡片都寫好了,並給每位滑冰小教練都備了一份小禮物。我是在早晨起來,發現她把這些東西放在自己房間門口準備帶走時,才知道她做了這一切的。

  自覺的有領袖才能的人,更重要的是有愛心的人,也許這就是美國學校培養的「三好學生」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7 12: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