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詩意地棲居:明清時代的書房設計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3-14 16: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博覽|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一位明清士大夫,如果他能擁有一座園林的話,不管這園子多大或多小,他的書房一定是安置在園林當中。凡家屋住宅,五間三間,循次第而造;惟園林書屋,一室半室,按時景為精。」明人計成的《園冶》一書中如此闡述明清時代的建築原則:家庭住宅一定要遵循方正、規範的布局,但是,園林,以及坐落在園林中的書房,卻以富有情境韻致取勝。


這樣的書房,據《園冶》介紹,應該選擇在園林的偏僻處,讓外人不能輕易發現,但是又要通過曲徑、游廊等等與園中各處自然相通。《金瓶梅》當中,西門慶當官之後,也附庸風雅建了一所書房「翡翠軒」,就是依照那個時代文人書房的標準格局:從花園角門進去,轉過木香棚,從兩列松牆中前行,才能到達那「一明兩暗」的書房。依當時的觀念,書房的形式應該靈活多變,可以由齋、館、房、室等不同類型的房屋樣式組合而成,方、圓、廣、狹沒有定製,根據周圍環境的特色,隨機而變,以創造出幽勝之致。「翡翠軒」的結構就小有講究,在書房之前接有三間小卷棚。卷棚除與書房相接的一面之外,其餘三面都完全開敞,形制如「軒」, 「翡翠軒」之名實際是由這一卷棚而來。卷棚的添設,不僅避免了呆板簡單的房屋格局,而且,一到夏季,這裡「前後簾櫳掩映,四面花竹陰森」,正好作為納涼消夏的最佳場所。

留戀在花園書齋中的文人,不是為了追逐功名而讀書,一心只在享受文化生活的樂趣,因此,書齋內外,一幾一硯,一草一木,都務求富有清趣。據《園冶》、《長物志》、《遵生八箋》等明人名著,書齋前面要有一定面積的庭院,種植各種花木,還應在庭中的長條石上羅列小株松   的盆景或者一兩盆建蘭;台階周圍遍種翠芸草,細葉成叢,繞階生翠;牆根下可以有意地澆沃飯汁,這樣,一旦下過雨,地上就會生出青苔,茸茸如綠褥。窗下還設有小小的、山石疊成的水池,金魚曳尾水底,以增活潑之趣。院牆可以垂滿  蘿,也可以僅僅一帶粉壁,另外,當時還非常流行用長長的松牆、薔薇屏障綿延成迴環的翠垣。

與今人的概念不同,古人認為書房不一定太大太高,明人高濂《遵生八箋》里就明確指出:「書齋宜明凈,不可太敞。明凈可爽心神,宏敞則傷目力。」室內空間過於敞闊,會妨礙自然光的射入,這當然會損害讀書人的視力。以當時對於飲茶的重視,書房旁還要附有一間「茶寮」,這是一間簡單的小室,專用於安置包括茶爐在內的一應茶具,並派一個小童僕執役其中,以便隨時能夠奉上清茗一杯。有意思的是,花園裡的書房當中,總是設有床榻,甚至附設卧室,成為男性文人悠然獨處的一方空間。這一處書房還擔任著私人小客廳的功能,書房主人的親密朋友會被邀請到這裡,進行風雅的小聚。像翡翠軒有一明兩暗三個房間,當中的明間就布置成客廳,在一側的暗間里才是卧室兼書房。

在蘭陵笑笑生的筆下,翡翠軒的卧室里,不僅「大理石黑漆縷金涼床」的「兩邊」都是「彩漆描金書櫥」,而且「綠紗窗下,安放一隻黑漆琴桌,獨獨放著一張螺鈿交椅」。西門慶當然既不彈琴也不讀書,不過,在書房的空間之中,於碧紗窗下安放一張琴桌與一隻主人常用的坐椅,以便操琴、讀書,卻是明清時代的流行設計。君不見,《紅樓夢》中就提到瀟湘館里黛玉「窗下常坐的一張椅子」,而讓任何人讀了都要難忘的優美一節則是——

黛玉……在月洞窗內坐了,吃畢葯。因見窗外竹影映入窗來,滿屋內陰陰翠潤,幾簟生涼。黛玉無可釋悶,便隔著紗窗,調逗鸚鵡作戲,又將素日所喜的詩詞也教與它念。

至於室內的陳設布置,自然更要色色精雅,處處顯露主人的修養與品位。《遵生八箋》列出了必備的系列元素:擺放一張長桌作為書案,其上擺設各式文房用具。桌畔安置一張供主人休息之用的床榻,床頭立一隻小高几,几上放古銅花尊或名窯瓷瓶,其中插放鮮花,讓室內花氣清香;也可以換為香爐,焚  印香。作為情操的標誌,牆上一定掛有古琴一張,當然,還要懸掛繪畫、書法名作,此外,在壁間還要掛一隻壁瓶,瓶中四時鮮花不斷。依牆則擺設一張「雲林幾」,几上中間奉一小龕,龕內供銅佛一尊;龕的一側擺設一盆觀賞奇石,另一側則為焚香的瓶爐三事。

當然,書房中最不可缺的乃是一座座高大的書架——當時稱為書櫥,一般都是依壁而立,內藏名書法貼、古畫珍玩。如明末著名散文家張岱有一處叫「不二齋」的書房便是「圖書四壁,充棟連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實際上,自宋代以來,收藏風氣盛行,文人往往以書房中滿貯歷代法書名帖、名畫、古書乃至青銅器、古玉器為自豪,一座書房,同時也就是一個小小的私人文物博物館。在這方面,元代繪畫四大家之一倪瓚或許是首開風氣者,他的園林式書齋雲林堂在當時就名聞遠近,這組建築中又以清秘閣最為構設精心,閣內「東設古玉器,西設古鼎罍、法書名畫」,保存著倪瓚所收藏的歷代珍貴藝術品。《紅樓夢》中仔細描寫了探春「秋爽齋」的室內布置,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位賈府小姐的「閨閣」沒有絲毫的脂粉氣,儼然一處標準的文人書房:

原來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東邊便設著卧榻,拔步床上懸著蔥綠雙繡花卉草蟲的紗帳……賈母因隔著紗窗往後院內看了一回, 說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細些。」

劉姥姥感嘆瀟湘館「哪象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同樣的評語如果用來讚美秋爽齋,也一樣適用啊!

而在晚清的《點石齋畫報》中,展示有恭親王別墅中書房的室內局部,可以看到,高大的書架依壁而立,長條矮几上擺設玲瓏石盆景與盆花,窗前安有一架落地罩,將主人讀書的所在與書房的其他空間分割開來。按當時的習慣,落地罩內設有坐炕,炕當中放置小炕幾,兩側有坐褥、靠枕。在炕的兩端,還放置一座裝著三個抽屜的矮几,上擺花瓶、古鼎式的香爐以及座鐘。炕前的地面上,則有一座當時富貴人家使用的「冰箱」,內盛天然冰塊,用以降溫驅暑。

秋爽齋的「不曾隔斷」,與恭親王別墅書房中落地罩的故意分割空間,作為兩個很好的例子,顯示出明清時代書房設計的巧變靈活、無一定之制。然而,有一個不變的原則存在著,那就是將文化實踐成人呼吸其中、喜怨其中的生活方式,亦即所謂「詩意地棲居」者也。

[ 本帖最後由 廣南子 於 2008-3-14 16:18 編輯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4: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