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麥肯錫:影響未來的八大商業科技趨勢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2-17 04: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濟觀察|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導言:八大新興科技趨勢正在轉變目前的許多市場和商業。經理人應當學習如何將其加以利用而不僅僅是忙於應對

  技術本身並不是提升經濟價值的關鍵,只有當技術與新的商業模式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企業才能創造商業價值。通過研究,麥肯錫發現了在未來幾年內將有助於企業和經濟發展的八大技術趨勢。這些趨勢可以歸納為三大商業活動領域,分別是,關係管理、資本與資產管理和信息槓桿作用新方式。

  關係管理

  ● 外部協同創新(Distributing cocreation)

  網際網路和相關技術賦予了企業嶄新的方式,來利用來自企業外部的創新者們的聰明才智。如今,在高技術、消費品和汽車部門,企業一般都會將消費者、供應商、經銷商等融入到新產品的創造中。企業外部人士為產品開發提供參考意見,而由企業控制這個創新過程。現在的技術允許企業將實際的控制權委託給企業外的人——這就是協同創新——大體上也就是將創新外包給在網路中的企業合作方,將創新活動在價值鏈中加以分配,以降低成本,並且注意規避整體控制的「瓶頸」,從而加快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

  諸如Linux操作系統這樣的軟體就是通過網際網路的專家網路來開發的,這種分散式的創新對於信息產品已經成熟,而現在,傳統製造企業也同樣能夠以這種方式來創造實物產品。例如,作為中國領先的摩托車製造商,隆鑫(Loncin)明確制定產品的製造規則,然後由其供應商相互合作設計各零件,確保各方面達到標準,並降低成本。

如果這一整合創新被眾多的企業廣泛接受,它會對企業和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預計美國經濟大約有12%的企業行為將轉換為分散式和網路式的創新行為。順應這一趨勢的企業將可減少控制創新活動及由此產生的知識產權問題,然而,他們也將不得不為獲得最佳時機以及最強的協同創新者而進行競爭。

  ● 消費者作為創新者

  消費者同樣可以與企業協同創新。比如說,在線百科全書維基Wikipedia就可以看成是由其消費者創造的產品。和企業與合作方的協同創新相比,企業與消費者的協同創新有明顯不同的地方,包括互動的本質和範圍,運作的經濟學原理和隨之引起的管理問題。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新的Web2.0技術成為互動交流的一個更廣泛的平台。消費者更熱衷於網上活動,企業可以利用消費者的新變化來為自己贏得經濟利益。比如,韓國的OhmyNews利用6萬名「大眾通訊員」自己撰寫在線新聞,網站訪問量達到每日70萬,迅速成為韓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渠道。美國在線服裝店Threadless通過對大家設計的襯衫進行評比,選出最喜歡的襯衫設計進行製作,設計者同時可以獲得獎金和積分。2007年 Threadless在芝加哥有了第一家實體零售店面。如此一來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忠誠度,加速發展周期。

  ● 接入人才庫(tapping into a world of talent)

  隨著越來越多的複雜工作在網上互動進行,新的合作和交互工具的出現,企業可以將更多的專業性工作外包給專家、自由職業者和人才網路,同時保持自身組織的連貫性。從金融到市場,從IT到業務,各方面的高端人才可以在世界任何地點進行交流,軟體和網際網路使得企業整合和管理這些企業外人員更為便捷,花費也更少。位於美國的軟體公司TopCoder就是新的人才部署模型的一個例子。作為一家由軟體開發者在線組成的企業,TopCoder為想要開發軟體的機構提供人才庫,利用這個平台,客戶只需解釋他們想要的軟體並為軟體的開發者提供相應獎勵,節約了大筆僱用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的成本。此外,勞動力關係本質的轉變也會產生新的價格模式,由以時間和材料為標準來付款轉變為以工作結果為標準來付款。

  ●從互動中發掘更多價值

  企業一直致力於將其部分生產和製造活動自動化完成或交給外部人員來做。在發達國家中,越來越多的勞動力主要進行談判交流、知識評估,特別是協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隱性互動的工作。我們估計到2015年,主要涉及到互動的工作會佔美國工作總量的44%,這個數字今天已經達到了40%.歐洲和日本也會在其勞動力構成中看到類似的變化。

  技術的應用已使得變革型員工和交易型員工之間生產力的差異逐漸縮小,但與高價值隱性互動型員工的生產力仍存在巨大不一致。隱性互動型員工生產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需要提高工作有效性而非工作效率,即更專註於創造價值的互動,並確保信息和環境的準確。企業嘗試著使用諸如Wikis、虛擬團隊環境和視頻會議這樣有利於促進隱性互動的技術工具,由此也產生了管理上的創新——使個人和團隊以更為巧妙快捷的方式來互動,從而創造價值,而它們的對手很難複製這一模式。健康保健和銀行這樣的部門正在朝著這一方向發展。創造投資於互動的商業案例對於經理人們來說將是極具挑戰性的,但也是極其關鍵的。

  資本與資產管理

  ●擴展自動化的前沿領域

  企業、政府和其他組織已經使用電子系統自動操作一些任務和程序,例如,預測和供應鏈技術、企業資源規劃、消費者/客戶關係管理和人力資源系統管理,以及產品和消費者資料庫和網站等。現在這些系統正通過制定共同標準來實現相互連接。此外,這些信息可以結合起來,以新的方式將從庫存管理到客戶服務等日益廣泛的活動中進一步實現自動化。

  1990年代,FedEx和UPS將它們的內部追蹤系統鏈接到網路上,使得客戶可以自行跟蹤查閱包裹的位置,而不需要任何人工參與。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服務的成本,同時也提高了客戶的滿意率和忠誠度。近來,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大型零售商開始使用數字標籤技術,例如射頻編碼(RFID)來整合它們與其他供應鏈系統的信息,以此來實現供應鏈和庫存管理的自動化。雖然到目前為止採用這些技術的費用仍然較高,但隨著數字標籤價格的下降,它們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企業在將重複工作自動化方面仍有很多上升空間,特別是在IT技術發展較慢的部門和地區,而且,企業各自動化系統連接起來,也為經理人和消費者提供新的工作方式。如果自動化不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幫助使用者更為方便快捷地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那麼自動化就是一項很不錯的投資。

  ●細分生產和分段計價

企業生產和交付職能的解綁和細分計價(Unbundling),可以幫助企業更有效率地組織其固定資產,其內部系統重新打散后可重新組合成效率更高的各職能部分,從而使得各個子部分物盡其用,在幾乎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為外部其他企業所用,創造新的增值價值。信息追蹤和通信技術對這一新模式的建立至關重要,使得系統的有效重組和按效能計劃成為可能。

  例如,亞馬遜網上商店已將其商業模式擴展為允許其他零售商利用其物流和配送系統進行服務,獨立軟體開發商也有機會利用其IT基礎架構進行開發而無需自己架設。這一趨勢的另一個例子是移動虛擬運營商,通過利用其他運營商的移動網路,它們為用戶提供移動業務而無需投資建網。

  這也適用於實體世界。如今,你可以在噴氣式飛機、高端跑車,甚至是設計手提包上買到分段的時間。分段計價對於供求方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使得一些資產密集型商業,如工廠生產線、倉庫、運輸車隊、辦公樓、數據中心等提高了利用率,從而提高固定資產回報。對於需求方來講,分段計價也提供了達到需要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所能達到的資源和資產的一個有競爭力的邊際成本,分段計價使得資產的獲取更為便利,有利於商業發展並保持資產負債表平衡。

  信息槓桿作用新方式

  ● 科技助推管理

  正如網際網路和新的信息工具延伸了辦公桌前工作者的工作範圍,技術正在幫助管理者們探索更為豐富的數據信息,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挖掘更具競爭性的生意,開發更新的決策模式。技術正在一步步促進以大量資料庫使用為基礎的企業整合、處理和決策,領導者們正在利用它們來贏取知識爆炸所帶來的好處。Google通過內部市場競爭來促進創新:僱員們可以提交他們的創意,其他僱員討論這個創意是否值得開發,他們是否願意來共同完成這個創意;水泥製造商Cemex則通過將複雜的計算分析與卡車的無線追蹤通信網路組合起來,實現裝載量和路線最優化。這些在管理中應用科技的例子出現在各個領域,人們很難相信我們仍舊處於這一趨勢的最初階段。隨著監測和管理過程成本的降低,任何商業可利用信息的質與量將繼續大幅度增長。

  ●信息創造商機

  在一些大型組織或者網路的系統中,日益積累的資料庫提供了新的以信息為基礎的商業機遇的原始可能性——數據的聚合可以產生贏利的副產品。例如,一個零售商用來防止店內行竊行為的攝像頭可以用來分析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和流量,從而改進商店布局或者商品展示的位置。他們同樣可以將這些數據賣給消費品企業,供其觀察消費者行為,改變行銷策略。

  另外一種信息商業模式,是將特定主題的數據集合起來進行簡單的聚合和可視化應用。許多B2C網站和B2B的產品名錄就是這樣運作的。但這又同時是一把雙刃劍:今天的聚合者可能明天自己就會被他人聚合。依賴於信息市場不完整性的企業需要評估市場透明度持續提升給自身帶來的影響。

  這些趨勢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商業的新興模式,幫助創新的領導者運用各種嶄新的技術輔助方法來實施他們的策略。經理人應當思考,何種模式可能會轉變他們的市場和產業,以及他們是否還有機會來催化這種轉變並加以利用,而不是僅僅忙於應對。

From 《商務周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