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007年國內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綜述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2-29 18: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理財心經|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2007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綜述

市場概述
2007年1—10月,共有34家商業銀行(25家中資銀行和9家外資銀行)推出個人理財產品1870款。上半年平均每月發行理財產品約140款,因為受春節、五一的影響,當月波動較大;下半年發行量較為穩定,每月均在210款左右。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受國慶節的影響不大。(圖①)

產品分類
1、信託類理財產品
2007年1—10月,商業銀行發行信託類產品共計417款,均為中資銀行發行。在發行數量上,整體呈現上升趨勢。發行數量最少的月份為2月份,僅有13款,發行數量最多的月份為7月份,達到62款。
在理財產品平均期限上,2007年上半年由於發行時間的不同其差異較為明顯。其中,平均期限最長的為1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平均期限為1.17年;平均期限最短的為6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平均期限為0.81年,相差4個多月。2007年下半年,各月份理財產品平均期限較為穩定,基本保持在0.92—0.99年之間。總的來說,全年信託類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呈下降趨勢。(圖②)

2、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
2007年1—10月,商業銀行發行債券融資類產品共計247款,均為中資銀行發行。發行數量最少的2月份僅有8款,發行數量最多的7月份達39款。2007年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
2007年上半年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呈下降態勢,下半年理財產品平均期限處於窄幅波動。總的來說,全年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呈下降趨勢。(圖③)

3、外匯貨幣類理財產品
2007年各月份,外匯貨幣類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和平均期限均呈現不規則變化。具體來看,3個月期和6個月期理財產品的發行佔比呈逐漸上升趨勢。2007年,外匯貨幣類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較為穩定,美元6個月理財產品保持在5.1%左右,港幣3個月理財產品保持在3.8%左右。(圖④)

4、QDII理財產品
2007年,商業銀行推出的QDII理財產品在發行速度上呈現快速上升的態勢,特別是進入2007年5月份以後,發行速度明顯加快,發行數量明顯上升,並在9月份和10月份連續保持25款的最高紀錄。
在期限上,2006年QDII理財產品期限主要以6個月期和1年期為主,產品期限偏短。2007年則以中長期產品為主,特別是2年期的產品目前已佔到市場份額的51%。(圖⑤)

5、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
2007年1—10月,商業銀行發行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共計100款,全部為中資銀行發行。從整體上看,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呈上升趨勢,1月份和4月份各發行1款,為全年最低發行月份,9月份發行20款,為全年最高發行月份。期限方面,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的期限均在1—2年,平均期限為11.5個月。預期收益率方面,2007年上半年發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較低,一般上限在10%左右,下半年則上升到15%—20%。(圖⑥)

市場參與者變化
2007年發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商業銀行較2006年有明顯增加。2006年有26家商業銀行推出了個人理財產品,其中主要包括外資銀行、國有五大銀行(工、農、中、建、交)和實力較為雄厚的中資股份制銀行。2007年,參與發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商業銀行增加到35家,新增參與者既有實力較為雄厚的外資銀行和中資股份制銀行,也有城市商業銀行(濟南市商業銀行、青島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寧波鄞州農村合作銀行)。
本外幣理財產品比較
2007年1—10月,商業銀行共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874款,佔46.3%,發行外幣理財產品1012款,佔53.7%。其中,外幣理財產品以美元、港幣與歐元為主,美元理財產品658款,占外幣理財產品總量的60%。
在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結構中,以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為主,共計發行704款,占人民幣理財產品規模的80.5%,其中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324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380款。
外幣理財產品以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為主,共計發行587款,占外匯理財產品的58%。外幣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共計425款,其中保本浮動收益型338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87款。
在理財產品期限方面,人民幣與外幣理財產品並無明顯差異。從固定收益理財產品來看,人民幣固定收益理財產品以6個月內的短期理財產品為主,在170款理財產品中有104款的期限集中在6個月以內,佔比61%;外幣固定收益理財產品期限並無明顯特徵,主要集中在3個月、6個月和1年三個期限。其中,美元產品最長期限為5年。
在產品預期收益方面,人民幣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呈上升趨勢,主要是受年內央行連續加息的影響;美元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呈下降趨勢,主要是受美元降息預期的影響。
中外資銀行比較
2007年1—10月,中資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625款,佔市場總量的86.9%;外資銀行發行245款,佔市場總量的13.1%。
儘管外資銀行獲得內地法人牌照不久,其在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處於起步階段,但憑藉多年的展業經驗,外資銀行的理財產品市場佔有率正在快速上升,2007年理財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從年初的不足8%提高到10月份的20%以上,其發展速度較快。
在不同類型理財產品市場份額方面,外資銀行在QDII理財產品方面佔有六成以上的市場份額,中資銀行目前在其它類型理財產品方面均佔有絕對市場優勢。除了信託類(包括債券融資類與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市場為中資銀行獨佔外,中資銀行還幾乎佔有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的全部市場。外資銀行的優勢體現在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的發行方面,這與外資銀行的理財產品設計能力、管理能力、與境外市場的連接能力直接相關,也與外資銀行在國內的網點情況、客戶選擇等制約要素和展業策略直接相關。(圖⑦)



結構性產品

2007年1-10月份,26家商業銀行(17家中資銀行和9家外資銀行)共推出結構性理財產品584款。
一、就掛鉤標的物來看,這些產品主要表現出以下兩個特徵:
從07年市場情況來看,掛鉤股票、基金類理財產品數量明顯增多。我們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資本市場繁榮周期的到來、IPO重啟的新股賺錢效應的顯現和QDI-I、港股直通車政策的不斷推出和放寬等因素的影響。
從07年市場情況來看,新型掛鉤標的物開始登上結構性產品的舞台。除傳統的掛鉤股票、債券、基金等產品繼續強勢發行外,市場上開始出現了掛鉤二氧化碳排放量期貨的產品,如深圳發展銀行「聚匯寶」超越計劃2007年6號(二氧化碳掛鉤型)美元理財產品和掛鉤IPOX-30全球指數和T38等的新型產品如民生銀行「非凡理財」人民幣「好運套餐3號」1年期產品等。
另外,就結構性產品的委託幣種而言,除人民幣、美元和港幣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外,歐元、澳元和加元開始頻繁出現,日元明顯減少,而在產品收益模式方面沒有什麼變化,各類理財產品依然維持其傳統收益模式。
二、依據掛鉤不同標的物,07年銀行結構性產品的收益率比較:
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高低與掛鉤標的物的風險收益特徵有關。按照不同標的物的風險大小,相應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由高到低依次為:掛鉤股票類產品、掛鉤基金類產品、掛鉤匯率類產品、掛鉤信用類產品、掛鉤利率類產品、掛鉤債券類產品。指數掛鉤類與掛鉤價格類產品由於不同指數風險收益差異較大,因此無法量化該類產品平均風險收益特徵。
三、從07年掛鉤標的物的不同,來看其對產品收益模式的影響:
結構性產品的收益模式一般是根據掛鉤標的物的基期數值設定一個收益獲得區間,按照觀察日掛鉤標的物是否處於收益獲得區間計算產品收益。針對不同標的物的特徵,基期的選擇有所不同,給予的收益獲得區間也不同。
對於波動較小的市場如LIBOR市場,美元6個月LI-BOR長期在4.5-5.5的範圍內浮動,總體成平穩趨勢,因此一般掛鉤美元6個月LIBOR的產品的收益獲得區間設定為0-6,這樣的收益區間設計讓該類產品基本無風險可言,但預期收益率相對也就較低。
對於波動較大的市場如股票市場,掛鉤股票產品給出的收益獲得區間是基期股價的上限或者下限。如以基期股價的80%來作為收益獲得區間的下限,雖然看上去20%的浮動寬度很大,但是對於股票市場這樣一個動輒振蕩幾十點的市場而言,20%的浮動空間很可能轉瞬即逝,這樣的振蕩幅度依然不能有效減少此類產品所要面臨的風險。如果股票表現良好的話,投資者獲得的收益也較高。
信用掛鉤類產品則相對特殊,因為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的機構一般是政策性銀行等高信用等級機構,所以該類產品風險極小,其收益模式也獨具特色,如果不存在違約或擔保方承擔違約責任,投資者就可得到預期的固定收益率。
四、影響該類產品掛鉤標的物選擇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市場熱點。市場熱點代表了旺盛的投資需求,有利於理財產品的銷售。今年投資熱點是正處於牛市的證券市場,因此掛鉤股票類產品較多。
其次是收益性。在順應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銀行除了考慮與熱點市場掛上鉤,還要讓設計出來的產品為投資者和銀行都帶來可觀的收益。
再次是趨同效應。結構性理財產品市場屬於壟斷競爭市場,由於技術與創新性要求較高,進入門檻也較高,目前只有實力與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才能提供。在這樣一個市場上,只要某家銀行推出具有市場吸引力與競爭力的產品,其他銀行就會效仿跟進,導致結構性產品市場趨同現象較為明顯。
最後是客戶群體。一般以高端客戶為主的銀行在標的物選擇上會著重考慮低風險低收益掛鉤標的物。


信託類產品

設計理念發展變化
2007年1—10月商業銀行共發行417款信託類理財產品。從信託類理財產品的期限來看,1年期及以上的中長期產品居多,佔60%以上。2007年,該項產品設計方面的新變化是出現了無固定期限的開放式結構產品,比如7月份和9月份中信銀行發行的「新股支支打」1號和2號理財產品、交通銀行發行的1款理財產品均為開放式設計,投資者可隨時申購與贖回。
2007年發行的信託類理財產品有近2/3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固定收益型僅佔4%。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設計的新變化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預期收益率普遍採用收益區間的概念,而不是像上半年或2006年那樣以確定收益值表示,這是由於越來越多的產品投向風險較高的證券市場而導致收益不確定性增加。
2007年,信託類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向信託貸款與證券市場。其中,以基礎設施項目和商業項目為投資對象,以貸款為投資方式的理財產品占多數,因為這些項目幾乎都有政策性銀行等高信用等級機構的擔保,所以預期收益可以得以實現;投資證券市場的理財產品幾乎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投資方向為風險較大的股票、基金及金融衍生品。興業銀行7月份的一款2年期產品甚至把尚未推出的股指期貨列為其投資方向之一。2007年,作為理財市場熱點的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占投資證券市場理財產品總數量的85%。
投資風險更加明確
信託類產品的投資風險主要是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與違約風險。市場風險主要是投資證券市場的產品所面臨的股市風險;流動性風險主要體現在多數產品不允許投資者提前贖回,或者允許提前贖回但設置苛刻的條件;違約風險體現在信託貸款類產品所涉及的企業和信託公司存在違約的可能。
產品收益穩定可期
由於2007年股市的火爆,導致投資證券市場(包括新股申購、股票與基金投資)的信託類產品實際到期收益率較高,某產品的實際年化收益率甚至達到96%以上。信託貸款類理財產品類似固定收益產品,預期收益率通常在3%—5%之間,並且基本上能夠實現。
該項產品投資建議
信託貸款類理財產品的最大優勢是收益基本可以實現,適合穩健型投資者;投資證券市場的信託類理財產品特別是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可以通過對新股申購及其它風險資產的合理配置達到較高的收益率,可滿足激進型投資者對高收益的追求。


債券融資類產品

設計理念發展變化
2007年1—10月,商業銀行共發行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247款。從2006年銀信合作理財產品出現開始,債券融資類產品發行量就呈現上升態勢,2007年發行量最少的2月份有8款產品,發行量最多的7月份則有39款產品問世。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資金流向一般為國內優質企業或大型國有企業,資金的用途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一般商業項目。從現有市場來看,利用銀行理財產品作為企業融資的一種手段正越來越受到青睞。
從2007年銀行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的期限來看,以1年期及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產品居多,幾乎每個月都佔到60%以上,期限最長有2年的,最短的僅有46天。
2007年銀行發行的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多數為浮動收益型,但其收益的浮動僅體現在相關參與方是否違約上。考慮到理財機構確定預期收益率通常較為保守,加之政策性銀行的全額擔保,以及目前已經到期的產品均能實現預期收益率等情況,債券融資類產品其實質可以被看作固定收益理財產品。
投資風險更加明確
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流動性風險,因為該類產品一般不允許投資者提前贖回。另外作為實質性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可能面臨利率風險,即利率上升帶來的投資損失。
產品收益整體上升
2007年,隨著人民幣不斷加息從而導致的市場利率上升,銀行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從3%逐步提升到5%,整體呈上升趨勢。
該項產品投資建議
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因為其安全性較高的特點,比較適合穩健型投資者。另外投資者可以將債券融資類理財產品與其它較高風險理財產品進行合理配置,以實現穩定收益和較好的分散風險的作用。

(本版文章由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提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23: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