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特色的中國「敗家子」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2-25 16: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在海外|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前些天受邀參加了我們居住社區關於治安聯絡調查報告的座談會,會上警方展示的一份檢控報告著實讓我大吃一驚:一棟豪華的大廈里分別住著十來位中國來澳洲留學的男女小青年,因為搓「麻將」的嘈聲招來鄰居的投訴,警方介入調查,一查發現這些人竟然擁有著三輛各種名貴跑車,一輛已經撞毀,其中僅僅一個人擁有駕駛證件。在這數十人中有倆個女孩因懷孕已被校方辭退,有三個學生分別受過在學校方的各種警告,其中一人還是警方在案通緝的嫌疑犯,被逮個正著!要命的問題是:在他們的車裡還發現了為數足可定罪的「大麻粒」和巨額現金!

  警方的意願很明了,就是想通過社區之間了解,摸清社區是否真正藏有販毒組織。於是我對他們進行了探訪,探訪的結果令我既慶幸又驚慮,慶幸的是「大麻粒」的來源有了著落,是那個嫌疑犯瞞著同伴偷偷放在車裡的,他已經認了。驚慮的是那些沒有任何銀行,報關記錄的巨額現鈔,很有可能被警方作為證據而遭到起訴。我完全相信他們的說法,但問題是他們所說的「父母來澳給的,為防竊而放在車裡」的簡單說法,能讓警方相信嗎?還有中國父母對待孩子種種荒唐糊塗的做法,能讓澳洲的法官理解嗎?我陷入了自尋煩惱的沉思之中……

  萬惡「淫」為首,溺害「寵」為先!父親每每教導我: 「慣子不孝,肥田出稻」!我是很理解他的苦心的。「敗家子」就是這樣給「寵」出來的!我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叫《錯把溺害當寵愛》,講的就是關於「小留學生」 在外如何進行監護的問題,以及眾多駭人聽聞的案例。文中我特意還重提了一件往事,一個死刑犯曾經在臨死前,不可理喻地要求希望最後一次能吮吸母親的奶子,然而就是這位充滿愛心且又及其糊塗的母親竟還會去滿足兒子變態的慾望,在兒子最後絕望的嘶嚎中被咬去了奶子:「 我就知道你會依我縱我,如今我要被槍斃了,這就是給你的教訓……」

  這個可悲結局,是可悲母親從「寵愛」到「溺害」兒子的慘痛教訓而留給全社會永遠值得思索的一個教育命題!如何教育下一代?如何把握和設計出完美未來「小康社會」后的教育藍圖,我們的社會似乎全體進入「急於脫貧」狀態而應接不暇,唯利是圖而不計後果的「教育販子」趁勢應運而生!自改革開放到如今,經濟的提升和浮躁的心態是齊頭並進的,很長一段時期以來,社會教育理念被無知地冠上了一種集體昂奮的「精英意識」,而傳統的「德,智,體」的普及教育意識被糊塗地矮化邊緣了。人人都想高樓大廈喝咖啡,那麼,誰在樓下搬呢?坐享其成 vs自食其力,誰更有價值?「精英」和「大眾」在社會的平等價值觀被所謂具有「精英意識」的教育家們在無恥地刻意混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成人的世界里相互惡性推波助瀾,形成一股無可自拔的社會超前灌輸的錯誤劃一思維。一個潛伏在中國現行教育體制上的,尤其是在城市教育體制上的一個看似圓潤,實質包藏無限毒素的大腫瘤正在悄悄瘋長,那就是:廣泛擴「貴族化」的精英教育模式必然更大誘發社會不平等觀念,(這個教訓有南美諸國和印度的壞例作證)社會主義根深蒂固的工農普及教育面積將會因灌溉失衡而遭到遏制不住的空前蠶食,導致埋下社會陷於動亂的長期禍根!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人而異,不是誰有錢就能把「知識」買進腦袋,這是極平常的淺顯常識,然而「拔苗助長」的錯位教育還是在我們的一些家長和某些教育機構中熱門流行,留學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教育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甩包袱」現象,孩子在國內書讀不好,送去國外讀書稱之為「換環境」,糊塗的「西方教育」優於「國內教育」思潮深入人心,有倆則消息特別發人省醒:一是據《紐約時報》報道:中國的新富裕階層在上海爭先恐後用巨資將孩子們送去「貴族學校」打高爾夫球,美其名曰:「精英培育計劃」。另一則更使人怡笑大方,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10月14日對外自豪地宣布:「中國目前最漂亮的高爾夫球場兩個月後將在廈門校園建成,從06級開始,今後大學生都要上高爾夫球課,其中學濟,
  管理,軟體,法學的學生是必修課,要求每個學生學會打高爾夫球是目前「貴族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

  打高爾夫球能健身強體我相信,高爾夫目前在中國絕對是「奢侈品」我也相信,但打高爾夫就能培養出「精英分子」?靜華我孤陋寡聞,在國外生活將近20年的我從來就是聞所未聞!

  什麼是「精英分子 」?精英分子的內涵準則又是什麼?這使我想起了一個在新世紀幾乎感動了全世界人類的「靈魂工程師」,他就是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大學的講師--澤爾,這位甘願清貧,散盡家產,以微薄的博大愛心去關懷等待急需換腎的6萬病人,他不能眼見每年4000名無法換腎的病人死亡的現實,他說:「我永遠不會忘記世界上還有許多比我生活更糟糕的人,我的做法雖會給家人帶來困惑,但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夠了……」

  那麼,我們的教育者為什麼偏偏在 「培養下一代」的教育宏觀上,即將富裕起來的中國社會急需普及「德育」灌輸的今天,竟然會設想出如此「以偏概全」的荒唐富豪計劃,令人不寒而慄,尤其是那些可憐成為「留學垃圾」,即將被遣返回國的「小留學生」們,他們作為孩子第一教育者的家長們又該當何罪?「煉焦成石」的慘痛現實面前令他們本該收斂的膨脹心態痛定思痛呢?我在這裡更想提出質問的是:「敗家子」這個惡果,敗壞吞噬的是一個家庭,那麼「敗國子」便能輕易地蛀空一個國家!我非常憂鬱地以為,那些所謂「富裕階層」的巨大財富後面是否藏有巨大的「罪惡」,乃或漏網的「敗國子」呢?我深表懷疑!

  從中國目前城市教育爭相比攀的「精英教育」模式到父母們企圖「點石成金」的小留學生的留洋宏願,我們從中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和結論,那就是:中國的教育思路走進了誤區,正在走南美和印度以往二三十年前「精英救國」教育失敗,社會陷於動亂和人民更貧窮的「敗家子」的老路!提請注意的是:雖然西方目前擁有良好的教育設施和理想的學習環境,但我們的教育思路一定要十分的清醒,這是人家他民族的教育實踐,借鑒地善於取捨而為我所用,正確地徹底做到「崇而不拜」,認清民族實情,乃屬民族當前之大忌!改變民族命運,設計民族教育宏觀沒有捷徑可走,並不是只有「鸚鵡學舌」照搬全抄西方一套教育而唯一取得,在「教育下一代」的民族版本里,我們自有很好的範例,曾國藩便是一個傳統榜樣,他經典的6項教子原則:「勤,孝,儉,仁,恆,謙」完全可以例入我們新時期極力倡導「和諧社會」的教學大綱,勤制惰,孝生善,儉立志,仁傳德,恆克難,謙潤和,這種博大深厚的教育理念,正是切中時弊我們當前浮躁社會的一帖名丹良藥,扼制我們社會日益惡性膨脹,想方設法超前「精緻揮霍」富豪教育計劃的強力清醒劑!

  我們不能坐等厄運降臨,孩子們即將統領我們偉大民族走向復興,這個嚴峻的事實指日可待,他們的心胸開闊與否,小家和國家在未來國際競爭唇亡齒寒的依存概念?中華民族的前方路究竟是滅頂汪洋還是廣闊綠洲?我們的教育者,我們的教育設計家們,何有良策?我們現行教育的戰略預謀藍圖就是這麼來改革創新?抑或在日新月異社會經濟發展的千變萬化中,我們的教育思維徒陷遲鈍慌不擇路而誤入歧途?我們千萬不能簡單迷信「新自由主義」旗幟下,西方化的「精英教育」能夠造就中國的未來,她實質是一條置日後中華於水火,民族矛盾尖銳,貧富二極仇視對立的死胡同!

  為即將富裕起來的中國后的「下一代教育」作出足夠重視的戰略預防準備,是我們當今教育當局的首要任務,從五千年曾經輝煌的文化史中去尋找重拾往日被蒙塵丟棄的「優良傳統」,是我們民族「唯一強項」的上上之策!拯救中華的未來出路,答案只能是我們自己救自己,根除「 敗家子」作風這個民族陋習頑症,徹底打擊各種禍國殃民的「敗國子」行為,從法律的層面出發,自上而下,從重從快,無私的實行細化梳理是考驗我們執政黨的執政質量和廣大人民心中對於這個「國家」的感情忠誠度,如是,中華崛起有望矣!

by 錢靜華 現為澳大利亞華文作協會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