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網消息】12月23日,由華夏時報、天行健國際教育集團聯合主辦的2007年度中國CEO高峰論壇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酒店舉行。大會聚焦2007年國內經濟界、管理界備受關注的三大主題:企業競爭力再造 盈利模式創新 透析中層危機。以強大的嘉賓陣容、鮮明的管理主題、極具實戰性的內容、生動的會議形式以及高端媒體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做剖析和展望。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就未來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問題發表了講演。
以下為其發言全文:
上個星期有一位媒體的記者找我,他跟我說,現在中國的物價達到了十年來的最高漲幅,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評價2007年的中國經濟,我告訴他,我說借用一個十年的概念,今年2007年的中國經濟也是十年來最好的一年,為什麼這樣講呢?2007年即將過去,2007年的中國經濟我說我們可以用四句話,十六個字做一個基本的概括: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
我們看增長較快,今年中國的國民經濟增長率現在預測可以達到11.5%左右,11.5的增長率,有兩個意義:第一,11.5是我們1995年以來的最高增長速度;第二,2007年達到11.5就意味著我們從2003年開始,03、04、05、06、07,中國經濟持續五年年經濟增長率都在10% 以上,如果我們把眼光往前再延伸一下,中國經濟從1990年到現在這17年當中,國民經濟連續五年經濟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只有兩次,一次是2003- 2007,還有一次是1992-1996,第一次是小平經濟南巡所推動的。這是速度。
第二就是結構優化,我們說中國經濟確實存在諸多問題,我們講科學發展觀很重要的就是要看到中國經濟運行當中的深層次矛盾與問題,現在我們看中國經濟,如果從生產、供給角度看,中國經濟的大問題是什麼呢?現在拉動中國經濟主要是工業,第一產業還處在十分薄弱的狀態,農業在今天仍然還是薄弱的,大家都感覺到,現在豬肉價格上漲,為什麼上漲呢?我們這麼大的一個消費品,但是它的供給是建立在千家萬戶小生產這樣一種狀態,全國生豬的飼養60%以上是依靠農民散養,我們這麼大的消費品,安全、生產、供給是建立在一個極為薄弱的狀態下,所以大家看到上個星期國務院上午會專門決定中央拿出25億扶持生豬養殖的規模化和產業化,農業基礎在今天仍然是脆弱的。另外一個方面我們第三產業比重偏低,全世界發達國家都在70%以上,發展中國家平均數是51%,我們比全世界發展中國家51%的百分數還要低10%以上,所以中國的第三產業不僅比重偏低,還一個結構層次低。缺少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現在一說第三產業就是餐飲業,全國餐飲業每天銷售額在25億人民幣左右,現在我出差一看,全國從南到北又增加一個第三產業:洗腳,都是低附加值。
這幾年我們主要依賴工業拉動經濟,所以我們現在經濟增長面對著資源與環境約束日益加劇,所以我們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從生產供給的角度把依賴第二產業拉動轉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共同拉動。
從需求的角度看,看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各位很清楚,中國經濟比較長時間以來主要是依賴投資和出口在拉動,依賴投資的拉動就可能產生投資過快甚至過熱,就潛在產能過剩的風險,依賴出口就面臨著流動性過剩這樣的經濟課題,所以從需求角度我們很重要的就是要把整個經濟的拉動由主要依賴投資與出口拉動,轉到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的狀態。
再看整個經濟增長方式,問題在哪裡呢,我們的經濟增長還是主要依賴資源與能源的消耗,我們現在消耗全世界的鋼鐵總量越佔世界鋼鐵消費總量的 30%,煤炭消耗越佔世界消耗總量的35%,但是我們的產出卻僅佔世界總產出的5.5%,這種分析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經濟增長方式是粗放的,我們是高消耗在支撐高增長,所以很重要的科學發展觀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把經濟增長由這種依賴物資資源消耗,轉到依賴技術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上來。
2007年在這方面的結構優化方面我們取得了明顯成就,現在看前三季度,我們第三產業對整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率對整個經濟增長拉動力提高了3.8個百分點,這應該說是2007年非常重要的一個經濟成就。
第三就是效益提高,效益提高可以從兩大指標看,一個是財政收入,2000年我們中國全國的財政收入是1300億,到了去年達到39300億,今年現在預計全國財政總收入達到51000億,了不得的增長。工業企業預計利潤達到25000億,去年全國的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1%,今年達到37%左右。從前八個月狀況來看,我舉一個重工業的例子,比如說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保持在66.5%,鋼鐵保持在58.9%.輕工業舉一個化學纖維製造業,利潤前八個月保持在115%,農副產品加工業也在24.5%,飲料行業利潤同比增長保持在41%;所以我們看中國的企業利潤應當說可以講是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從生產資料的生產到生活資料的生產,利潤都是在全面大幅度提高。
第四就是民生在改善,民生改善有兩個很重要的指標,一個是就業,一個是收入。
各位知道,中國現在是人口多、底子薄,我們最大的壓力就是就業壓力,按照聯合國規定的標準,它叫做勞動年齡人口,什麼叫勞動年齡人口,就是年齡在16-65歲之間,這一檔次的人叫勞動年齡人口,我們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全國9.09億,這是什麼概念呢?如果做一個國際比較,大家知道全世界發達國家有七個,這七大發達國家的人口總數加在一起比我們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數還少三個億,所以中國的就業壓力是非常之大。但是我們今年在就業方面取得良好成就,年初設定今年預期新增就業崗位900萬,現在看全年可以突破1100萬,難度最大的是40、50人員,年初我們設定40、50人員的再就業今年全年全國實現 100萬,八月份就完成了99萬,年初設定失業率控制在4.4%之內,現在前三個季度這個指標僅僅是4.0%,如果第四季度還穩定這個狀態的話,應當說是 2003年以來最好的就業水平。
再一個就是收入,前三季度我們城鎮人均收入,扣除物價因素,同比增長13.2%,我們的農民收入去年是3587元,今年預計可以突破4000元,從這個角度來看,2007年的中國經濟保持了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這樣一種局面。
我和那位採訪我的媒體記者說,如果我們看CPI,確實形勢比較嚴峻,年初設定的是3%,現在預計全年可以達到4.6%、4.7%,但是我覺得看宏觀經濟要全面看、看綜合指標,我們CPI確實比年初設定的3%要突破1.6-1.7%,但是你看我們的GDP年初設定的是8%,今年可以達到 11.5%,而失業率年初設定是4.4%,現在回落0.4%,所以綜合看,中國經濟就是十年來最好的一年。
當然我們現在確實也面對著複雜的經濟狀況,比如說大家都感受到我們價格是在上漲,所以現在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要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轉向明顯的通貨膨脹,我前一段講,中國現在價格上漲是結構性上漲,上漲之後遭到一些人的批評,大家說現在物價漲到這樣的程度還在講結構性上漲,不是粉飾太平嗎?我說不是,講物價是結構性上漲並不是否定價格上漲,它只是價格上漲的特點。為什麼講是結構性上漲呢?我們CPI包括的八大類產品和服務當中,現在是五漲三降,不是全面上漲,三個下降的第一是服裝類,十一月份全國衣著類價格和去年十一月相比同比價格下降1.4%,這個幅度還沒有把商場這種打折的活動、各種促銷活動算到裡面來;第二個就是交通通訊,交通工具價格在下降,通訊工具價格也在下降,交通費用也在下降。現在北京公共汽車四毛錢,地鐵兩塊就可以坐到任何一個站點。通訊北京已經完全實現了單向收費,這一類裡面也有上漲的,就是油價,汽油柴油,綜合起來交通通訊這一類十一月份同比還是下降1.4%;第三個下降就是文化教育娛樂下降,各位可能都知道,我們現在全國農村的孩子有一億五千萬,他們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已經全部由政府財政開支,中西部孩子書本費也改為政府開支,所以義務教育費有大量下降,下降0.5%,所以中國價格上漲不是全面上漲,所以是結構性的。
我們如果把上漲的商品擺在一起分成兩類,會看到什麼特點呢,十一月份我們食品類上漲18.2%,而非食品類上漲僅僅是1.4%,這個特點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我們現在價格的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十一月份達到十年來歷史的新高點了,是6.9%CPI上漲,其中5.94%是由於食品因素造成的, 5.94比6.9等於0.86,也就是86%的原因是因為食品上漲。
還有一個從全國區域角度看,現在價格漲幅最高的地區主要是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發達地區,北京、上海、廣東物價漲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什麼原因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落後地區恩格爾係數高,而這次價格上漲主要體現在食品價格上漲,所以恩格爾係數高的地區受影響最大。
所以這一輪價格上漲危害就是低收入群體。我再講一個大的結構,也是召開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大的結構上看,我們說一個農民,現在他在家裡養豬,養一口豬可以賺五百塊錢,假如到城裡打工,一個月收入可以超過一千塊錢,一年下來有上萬元的收入,去掉各種收入應該凈剩五千塊錢拿回家鄉沒有問題,如果一個農民一年掙五千塊錢,相當於在家裡養十頭豬,農民就面對著這樣一種選擇,經濟學把這種選擇叫做機會成本,我們看農民會怎樣選擇呢,我說假如我們都是農民的話,我們肯定也會選擇到城裡去打工而不是在家養豬,所以這種選擇的結果,一些人、相當數量的人本來是在農村養豬,現在到城裡打工,不但不養豬,而且到城裡來變成吃肉的了,所以養豬的人少了,吃肉的人多了。
經濟學有一個規律叫做替代形象,就要當一種商品或者部分商品價格上漲的時候,我們消費者沒有辦法,我們只有一個什麼辦法呢,我們就是說不買它,減少對它的購買,買什麼呢?就買它的替代品,價格漲幅不高。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6%,我買替代品,牛肉,現在十一月份全國價格上漲32.6%,那牛肉漲我買水產品,全國水產品上漲十一月份5%.但是我們看替代形象在經濟上會帶來一種替代效應,就是當大家都去買牛肉的時候,牛肉價格就會上漲,買海鮮海鮮價格就會上漲,所以這種替代的結果會導致漲價的面越來越寬,漲價的幅度越來越高。於是當價格普遍上漲的時候,我們就會要求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以後,大家又有了進一步的支付能力,於是這個時候的價格上漲就會有不僅僅是成本推進的因素,還要加上需求拉動。這還是國內,還沒有講國外,現在在經濟全球化狀態下,我們受國際市場衝擊太大,美國一制裁伊朗油價一次漲95%以上。所以現在我們面對著比較嚴峻的形勢,面對著由結構性上漲向明顯的通貨膨脹轉化的狀態。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明確把防止結構性膨脹相同或膨脹轉化作為我們重要的工作,還有一個就是防止經濟增長偏快轉向過熱,轉向過熱具體表現是三個過,一個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過快,第二是貨幣與信貸投放過多,第三是對外貿易順差過大。我們今年全年投資在25%左右,儘管和去年相比大體相當,但是應當說還屬高位,一個不太好的信號就是從十月份開始,我們新開工的項目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而今年新開工的項目會構成明年的在建項目,如果不把固定資產投資速度抑制到一定的範圍之內,就難以控制價格增長由結構性轉向明顯膨脹。
去年貿易順差是1775億美元,今年恐怕要到2600億美元,所以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要把雙防作為我們08年宏觀調控的最重要的目標,那麼在這個目標下,我們應當說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按照十二字的基本原則來調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我覺得我們2008年在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這樣一個指導方針的指導下,2008年會和今年一樣,中國經濟仍然還會保持這種平穩較快健康增長的基本勢頭。
明年是很重要很有意義的一年,明年是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當我們回顧這三十年的時候,我們都會充滿激情,我前一段時間學習十七大報告講,我說我們的民族,不用說遠,就說一百年,今年是2007年,往前一百年是1907年,還是清朝時代,我說我最不贊成你們電視台播那麼多清朝的戲,把清朝說得如此強大,其實在一百年前清朝已經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一百年我們這個民族做了三次偉大的選擇,一次是孫中山先生領導我們推翻封建、走向共和,建立民國之後我們發現有問題,我們本來那個時候民族是想走西方的道路,但是西方人不斷地打擊我們,現在回過頭來之後我們冷靜分析的時候我們看,人家國民黨的人也都是人才,蔣介石、何應欽、閻錫山都是留日的,用現在的話說人家都是海歸。後來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鄧小平領導我們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中國經濟充滿生機,我在想,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什麼呢,我覺得第一我們不缺資金,不缺資本,現在中國資本是個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我們外匯儲備去年就12000億美元了。技術我覺得也不缺,嫦娥一號不已經繞月飛行了嗎,我覺得中國市場經濟最缺的還是企業家。
今天的這個對企業家的表彰和鼓舞是非常必要的,企業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英雄,沒有英雄的時代就不叫偉大的時代,一個民族只有尊重英雄,崇尚英雄,這個民族才會大有希望,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