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中國辦奧運會的一年,也是改革開放的第三十年,意義非比尋常。從經濟來看,內需市場的發展,將首度壓過外資投入和加工出口,成為主角,再加上金融業的持續開放,構成明年的兩大看點。
中國今年外匯存款已達1.4兆美元,還在急速增加,外資過多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為了兌換相應外幣而導致人民幣超額供給,造成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加劇,對應之道就是提早開放內資到香港投資H股,以及撥款2000億美元成立中國投資公司這類的主權財富基金,到海外去投資。
在出口方面,今年中美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美國明年又有大選,這勢必又成為話題,但某種程度上中國是背了黑鍋。許多產品的前半部份或多數零件,是從外國運到中國做最終加工或組裝,但由中國出口到美國,所有金額都算在中國頭上,中國實際占的比例很低。
知名經濟學家謝國忠觀察,中國和越南在基礎勞動力的成本接近,在勞力密集行業存在替代關係,但是經過二十多年的製造業發展,已積累一批有經驗的工人,他們有能力接手德國、日本和南韓的一些基礎的技術密集行業,這倒是越南所無法做的,而中國的成本只有德、日、韓的七分之一,他看好中國新一波轉移國外產業,達到經濟升級的目標。當然,這件事需要時間。
短期內,在外資不準進,出口又減少的情況下,要撐住經濟有賴內需。在沿海發展較早的城市中,像深圳的人均收入已達8500美元,上海也將近 7000美元,已發展出一群中產階級,他們不像更早富起來的那群人去買LV皮包和馬莎拉蒂跑車,而是成為Zara、H&M、宜家、星巴克和大眾汽車的消費者。
各種針對中產消費者的連鎖店面,在近兩年如炸彈爆開般,瘋狂在一線和二線城市開分店,並排隊準備股票上市。這些業者多從基本的食、衣、住、行、娛樂需求切入,在食的方面,如大娘水餃和一茶一坐;在衣的方面有美特斯邦威、報喜鳥和雅戈爾等;在住的方面有如家快捷和漢庭等經濟型酒店,在行的方面有春秋航空和金鹿航空等低價航空業者;在娛樂方面,做足浴的千子蓮已開了兩百家分店。
連鎖服務業是目前創投對中國市場最有興趣的標的之一,如果手上有20家店,再加上新開80家店的計劃,要拿到投資並不難。這一塊也是未來一到兩年中將頻繁股票上市的行業,是新的中國概念代表,也是最可能產生本地品牌的搖籃。
除了鼓勵城市居民消費,提高9億農村居民的消費力,是另一個方向。農民的負擔減輕后,要做投資或消費的能力就提高。
當然,這牽涉到國家的財政和金融改革,這也是中國目前改革最核心的一塊,而銀行業更是其中的焦點。自3年前注資打消國有銀行呆帳、2年前推動他們上市以來,目前一線的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及二線的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以及三線的城市銀行如北京銀行,都已經上市,完成股權和經營團隊改制,接下來面臨業務開放和重組的挑戰。
從企業金融到消費金融,從私人銀行到財富管理,中國市場與世界的接軌才剛開始,目前外國銀行要進中國,仍需與本地銀行合作,如蘇格蘭皇家銀行和中國銀行,而中國投資公司要到海外投資,也要找國外夥伴合作,比如黑石集團,「混血」是這一階段的關鍵詞。前一陣子因美國次級房貸損失嚴重,傳出要出售的貝爾史登,最近因為和中信證券相互投資,拿到一張進入中國市場門票,而起死回生。
除了銀行、私募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證券之外,接下來還有保險,整個中國金融業的變動與發展,仍是2008年的主軸。這還沒有計入目前異常蓬勃的地下金融。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高利貸,年息都在3成以上,但因為個人和中小企業要向銀行貸款是不可能的,所以地下金融只會更熱,這使得明年中國的 GDP數字不管是成長或持平,仍無法反應真實的全貌。
by 王志仁 來源: 互聯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