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點擊2007年中國經濟關鍵詞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2-16 08: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濟觀察|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2007年,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但同時面臨的挑戰和積累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貿易順差加大、貨幣投放過快、物價持續上漲……過剩的流動性讓通貨膨脹從歲初的「
預期」發展為歲末的「壓力」。5次加息、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年中頻繁出台的貨幣政策「組合拳」在年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上升為「從緊」的貨幣政策,防止經濟增長過熱、防止明顯通貨膨脹成為明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來年的中國經濟走勢定了基調。
  好字優先
    從2005年的「又快又好」到2006年的「又好又快」,直至200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經濟工作要「堅持好字優先」,「好」字在中國經濟發展中不斷提高的重要性,體現中央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決心。「知易行難」,「好」字優先,意味著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必須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
    通脹壓力:
受豬肉、食用油等食品漲價的影響,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從3月份的3.3%一路上揚,直至11月份的6.9%,連續9個月超過3%的警戒線。雖然目前只是結構性和階段性的上漲,沒有出現由於總需求嚴重超過總供給而引起全面、持續的價格上漲,但已經沒有人懷疑中國正進入通脹抬升時期。專家預計中國全年CPI漲幅在4.5%至4.6%之間。勾勒來年經濟走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老百姓關心的則是年關將至的「菜籃子」是否依然沉甸甸。
    流動性過剩:
    這個堪稱近年來中國經濟最為流行的辭彙,通常指經濟層面資金充裕,銀行信貸投放衝動較強。在國際經濟失衡的背景下,貿易順差導致巨額外匯儲備和銀行系統主動的信貸是流動性過剩的主要根源。《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預計全年貿易順差將達2500億美元。壓縮信貸等貨幣手段或可起到治標作用,但消除對外失衡、平衡巨額貿易順差,才是解決流動性過剩的根本之道,這不僅需要人民幣的適度升值,更需要立足刺激和擴大國內需求,逐步建立直接和間接的融資平衡發展的金融體系。
    人民幣升值:
    12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3647,創匯改以來新高。自2005年7月21日央行啟動匯改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最初2%的「一小跳」走出「小碎步」升值、不斷創新高的態勢。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11.9%。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四屆中歐工商峰會上表示,中國會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實現資本項下可兌換。
    頻繁加息:
月18日、5月19日、7月21日、8月21日、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年的這五個時間宣布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頻率之快,歷史罕見。與加息一樣頻繁的是央行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最近一次更以1%的幅度創4年來漲幅最大。種種以「組合拳」面目出現的貨幣政策,都旨在加強貨幣信貸調控、引導投資合理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和調控節奏」作為明年調控的主要任務。2008年的「組合拳」將更值得期待.
股市:
滬深兩市1.3億戶總賬戶、5000多個機構投資者……宏觀層面充足的流動性和微觀層面中小投資者高漲的投資熱情,讓2007年的中國證券市場迎來了久違的繁榮。雖然5月29日的大幅上調交易印花稅引發了股市大幅回調,但隨後又呈現穩步上升趨勢,直至近日的階段性市場調整。牛市需要整固、繁榮需要理性。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坦言:中國資本市場總體上還處在繼續夯實發展基礎的階段,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是「準確把握資本市場的發展規律和階段性特徵,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比重」。
財產性收入
中共十七大報告的這個新提法屬於統計學名詞,是指通過家庭擁有的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動產和房屋、車輛、收藏品等不動產投資所獲得的收益。報告原文這樣表述:「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易憲容指出,實現廣大群眾財產性收入的增長,最為重要的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讓社會財富創造者能夠分享到更多改革發展的成果。
節能減排:
2007年,節能減排首次出現「拐點」:前三季度,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3%,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首次出現「雙下降」。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讓國人看到了實現「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總目標的希望——「2006-2010年的五年間,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明年將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完成目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節能減排」不僅成為從中央到地方的共同認識,也已經在中國普通百姓中深入人心。
經濟立法:
中國立法機構在2007年走出了令人矚目的步伐,《企業所得稅法》提出「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統一為25%」;《物權法》提出「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反壟斷法》提出對涉及國家安全的外資併購應進行兩種審查,還有旨在保障民眾基本利益的《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為宏觀經濟指明方向的《城鄉規劃法》《節約能源法修訂草案》……一系列新法律表決通過並陸續或即將施行。經濟立法由框架性立法進入縱深層次,更加著眼於確立制度、規範權責、保障權益,為建設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實基礎。
中國製造:
    為世界人民廣泛熟悉的「中國製造」,今年發生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雖然導火索來自美泰公司因質量問題召回中國玩具,但繼而包括玩具、牙膏、食品等中國出口商品多次遭遇質量風波后似乎已不是偶然。召回誠然不是單方面的「質量」原因,標準之爭、技術壁壘、貿易保護、媒體炒作等都是複雜的幕後推手。但歷時4個月遍及全國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已表明政府為「中國製造」構築誠信長城的決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2: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