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上映之後,《紐約時報》2007年11月25日刊登了一篇對李安的報道,披露了不少李安家庭生活的情況。我本想早點推薦上來,因為《紐約時報》以三頁(網路版)的篇幅和五張圖片(兩張個人近照,三張劇照——《推手》、《冰風暴》、《色戒》)的「規格」報道一個藝術家,並不多見。但因為擔心有 「八卦」的嫌疑,擔心有人曲解我的用意,便一直有些遲疑。直到看了網友們對「《色戒》絕對色情,但絕非污染」一文的諸多評論,才放下心來——原來曲解不可避免,不如由他。況且,《紐約時報》都不擔心自己「八卦」,我當然不必作繭自縛。現把其中的一些有趣的細節摘錄出來。
現年53歲的李安居住在紐約州的 Larchmont。 他太太是微生物學家,大兒子23歲、小兒子17歲。他的房子有四個房間,但卻連一間可以用來放電影的視聽室都沒有。李安也很少使用電腦和手機,在他家的後院里,沒有游泳池,只有一個雞籠。
李安夫婦想過簡單而普通的生活,而不是好萊塢式的生活。他們開一輛迷你庫珀(Mini Cooper)接送孩子上學。他們的兩個兒子就讀的都是公立學校而不是私立學校。除了外出拍片,李安在家的時候就是一個典型的住在美國「鄉下」的父親。他是小兒子的司機,負責把他送到朋友那裡,然後再把他接回來,或者送兒子去參加大提琴課。他兒子的朋友們知道李安是做什麼的,但李安對他們來說就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同學父親而已。
李安在家還負責燒飯,他從來就不習慣美國的飲食,而他太太又不願意做飯,所以只要有可能,李安就在家包餛燉,燒中國家常菜。
李安跟他太太在家裡講國語,跟他們的孩子則用英語交流。李安還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但他太太沒什麼興趣。
李安只管做飯,他太太則要照顧全家人的起居。李安說他太太負責持家,要管「三個」大男孩,當然其中一個就是李安自己。李安說:「在家裡,我們都要聽她的,她定的規矩,我們都得遵守。」
李安好像是個戀家男人。但實際上,從1992年以來,他幾乎每年拍一部電影,一年中差不多有4至6個月不在家。他頭一次長時間在外拍片,是在1994年拍攝《飲食男女》的時候離家4個月。這4個月對李安來說日子不好過,而他居然在離開家之前,為家人包好幾百個餃子,速凍在冰箱里。
很快,長時間離家拍片變成了李安的家常便飯——拍《卧虎藏龍》在中國呆了5個月,拍《色戒》的時間則更長。儘管家人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李安還是因為自己錯過了大兒子成長過程中的諸多經歷感到不安,為了不在小兒子身上重蹈覆轍,他把後期製作室搬到了Rye,這樣就不會錯過小兒子的足球賽了。這下子兩全其美了 ——他一會兒擔心自己的兒子是整個足球隊里個頭最小的,一會兒又為兒子要轉學表演感到興奮。
他的小兒子在學校的劇團里已經表演了幾年,李安看到了他的大部分表演。有一個百老匯的製片人,她兒子跟李安的兒子同在劇團里表演,她說李安的太太經常給劇團的演出當志願者,有一次李太太病了,李安就來代替他太太處理後台的事務。這個製片人說,「李安非常低調,除非你原來就認識他,否則你永遠不會知道他是誰。」
1998 年,李安在外拍片,突然接到家裡電話,原來,他太太從辦公室帶回家的小雞逃到門外的沼澤地里死掉了,兩個孩子在電話里一個勁兒地哭,為了安慰他們,他太太又陸續帶回了一些小雞。某一天,等李安回家的時候,他就看到他太太跟兩個孩子一起餵養小雞,其樂融融。在跟鄰居費了一番口舌之後,他們最終把雞籠挪到了自家後院,直到今天。
所以,《紐約時報》這篇李安專訪的標題是:沒有卧虎,只有雞籠。
該報道中關於李安的電影成就、其與太太相知相伴的婚姻過程等等,本文均未涉及。
全篇報道請見
A Chicken Coop, but No Tigers
by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