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曾對2007年中國經濟的發展作了展望,記得當時我是非常樂觀的,現在我也依然非常樂觀,但有些不安的情緒。我認為,中國經濟現在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個比較微妙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我們需要作出調整,同時需要準備應付一些不測事件。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中國的經濟學家之間、經濟學家和決策者之間的討論中,我們涉及了許多問題。我認為其中有十個主要問題。
一、潛在經濟增速是否已升至10%~11%
直到2003年以前,大家都公認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是7% ~8%。2002年以後,中國經濟增長出現了過去沒有的勢頭,已經連續5年經濟增長速度超過10%,而且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非常自然地,人們會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是否有了明顯的提高?我認為是有提高,但我不相信有大幅度的跳躍,我認為從8%跳到10%是不大可能的。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是周期的結果,當然這有趨勢的變化,必須把這兩者都考慮進去。如果根據現在經濟增長速度是11%,就斷言中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達到了10%~11%,是比較冒險的。
二、當前通脹是孤立、一次性的還是普遍的
關於通貨膨脹的性質,在前兩個月之前的討論中,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不存在通貨膨脹的問題,通貨膨脹很大程度是一次性的,是與豬肉和糧食供給造成的。我認為中國的通貨膨脹實際上是比較嚴重的,我們應該對此感到擔心。為什麼應該擔心?有這樣一些理由。
第一,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明顯超過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根據一般的經濟理論,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滯后之後,我們會看到通貨膨脹的發生。
第二,農產品投入價格普遍上漲,它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而是所有農產品投入價格都在上漲。與此同時我們看到,PPI也在上漲。所有這些指標都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對通貨膨脹的長期性、持續性有高度的警惕。
第三,更令人憂慮的是,在老百姓中已經形成了通貨膨脹預期,通貨膨脹預期一旦形成,消除預期是比較困難的。
第四,工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勞動力生產速度。
第五,中國存在嚴重的價格扭曲,我們需要調整相對價格。相對價格調整,我們必然要面臨一些通貨膨脹的問題。還有一點,通貨膨脹跟貨幣性是相關的,不能說它僅僅是貨幣現象。我們看到貨幣供給速度是相當高的,最近超過18%,說明通貨膨脹和貨幣的速度過快增長是有密切關係的。同時,股市非常火爆、房地產市場也比較熱,在中國出現了財富效應。最後我們也應看到,全世界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的趨勢,原材料價格在上漲、石油價格在上漲、農產品價格在上漲,而中國經濟是十分開放的,這樣一種普遍的價格上漲不可避免地對中國的物價上漲造成影響。
歸納起來,我們應該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前景表示擔憂,必須採取堅決的措施把通貨膨脹壓下去。
三、為實現相對價格調整,通脹可容忍度是多少
相對物價的調整,這在和決策者的討論過程中也是經常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現在有許多價格扭曲,我們應不應該對這些價格扭曲進行調整。在前兩年這不是問題,在現在來說我們有點問題,因為我們已經面臨了通貨膨脹。我認為,我們應該繼續進行價格的調整,我們應該考慮中國所能容忍的通貨膨脹率到底是多少?過去央行的參考目標是3%,現在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容忍度是6%,有些人認為是7%……我覺得這不是個純粹的理論問題,但是根據中國的經驗,我認為6% 是不可取的,4%已經是極限,我認為應該保持在4%以下。它超過4%,就給中央銀行提出非常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必須採取緊縮政策,使通貨膨脹率降下來。至於我們是否應該採取通貨膨脹目標這樣一種政策,這是值得大家進一步討論的問題。可能當前還不太適用,但這是我們應該仔細考慮的問題。
四、資本市場是否存在嚴重泡沫,對資本市場價格大起大落是否不應干預
關於資產價格泡沫的問題,我們現在許多人認為政府對資產價格不應該進行干預。我們可以干預通貨膨脹,對資產價格可以關注。我覺得政府確確實實應該儘可能避免對資本市場的干預,但是在必要的時間,我們不應該自己束縛住自己的手腳。看看其他國家政府在股市發生劇烈波動時的政策,我覺得我們不難找到答案。另外,比較長期的擔心就是,我們發展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的初衷,是為了改善資源配置,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我們並不是把股票作為財產再分配的途徑。如果大家一心一意地投機股票,忘掉了真實經濟,企業把資金用來投資於股票,而不是投資於實業,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是非常有害的。
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是否過快
這幾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幅度繼續明顯高於GDP的增長速度。有專家指出,與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對比,這個比率確實非常高。我認為中國的投資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周期性的。經驗告訴我們,當經濟增長速度非常快的時候,所有的效率指標都會提高;經濟增長減速之後,效率指標就會同步下降。所以,我認為不能簡單地得出結論,而應該注意發現它的趨勢。不可否認的是,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確確實實不夠,應該繼續對這個問題加以研究。
中國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投資推動的。投資推動的經濟增長和消費推動的經濟增長有很大的不同。就是說,它會創造過剩的需求。我認為,投資增長過快必然造成當期經濟增長過速、下一期生產過剩。反過來說,投資主導的經濟增長會產生比較大的經濟波動,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當前,我認為投資過熱產生的有效需求過大,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六、通脹和匯率升值間是否存在替代關係
許多人認為,現在應該通過容忍通貨膨脹甚至製造通貨膨脹使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貿易順差就會減少。這樣一種說法是不可取的。
通過容忍和製造通貨膨脹實現實際匯率升值,既不能保持出口競爭力,又會破壞宏觀經濟穩定。德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的經驗都說明了這一點。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是抑制通貨膨脹,其他目標是第二位的。
七、在中美利差縮小、人民幣升幅給定的條件下,中國是否還有利率提高餘地
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央行特別注意所謂利率平價,中國希望匯率升值3%,又非常注意保持和美國的利差。
問題是,利率平價是否可能成為利率政策的指導方針?這是值得懷疑的,利率平價在中國不一定適用。中國存在資本管制,中國資本市場存在許多不確定性。3% 和5%的升值預期,似乎並不足以引起大量跨境套利、套匯資金。央行應該根據減少流動性過剩的需要來提高利率,而不必過多關注中美之間的利差,中美之間的利差肯定會越來越小。如果利差進一步縮小、升值預期進一步增加,投機資本的流入確實有可能加大。直到目前為止這都不是主要因素,但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時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加強資本管制,一是讓
人民幣升值去吸收過剩的流動性。
八、中國是否應加快資本自由化步伐、通過鼓勵資本流出來減輕升值壓力
中國是否應設法把過剩的流動性引導到國外去,由此減小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資本項目自由化是一個大方向,但在中國的市場機制進一步完善之前,人民幣不應該實現自由兌換。資本項目自由化不應成為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因為資本項目自由化是長期性的、結構性的,一旦實施難以逆轉,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是短期的、反周期的,不能把這兩種手段混為一談。另外,用寬出為升值減壓是否有效取決於對國外資產的需求。A股市盈率明顯高於H股,但人民幣升值預期會降低對境外資產的需求,國內資本不願走出去。如果不出去的趨勢佔優勢,那麼寬出恐怕不會太有效。
九、中國資本管制是否依然有效,應加強資本跨境流動管理還是儘快解除管制
一些學者用價格度量和流量度量作了比較規範的研究,所有的研究結果都說中國的資本管制還是有相當效率的。只要有相當效率,就不要把它輕易放掉,因為既要控制通貨膨脹,又不想升值。我認為,應該根據法律、中國改革實際和穩定宏觀經濟的需要,加強資本跨境流動的管理。
十、中國流動性過剩根源何在
流動性過剩的來源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供給方,一是需求方。過剩流動性等於供給減需求。在供給不變時,需求減少產生過剩。由於通貨膨脹使利率變為負,貨幣需求減少,造成流動性過剩,即便央行把過剩流動性從供給方充分兌出,仍然效果不大。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通過實行存款利率和通貨膨脹率掛鉤,穩定了居民對存款的需求。這個對於當時治理通貨膨脹非常有用的政策,不應該被輕易忘掉。
by 余永定
余永定:1948年生,廣東台山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