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宗教、哲學和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2-1 13: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教育探索|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宗教和哲學不是我們的精神寄託;恰恰相反,它們既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生活的目的。

  如果沒有對神的崇拜,對世界起源和人類存在目的的思考,以及對自然和社會中存在的規律的敬畏和認識,我們的生活就與野獸沒有意義。宗教不可能是某種精神寄託,因為一旦我們把它僅僅當作精神寄託,它就喪失了應有的力量。哲學也不是任我們玩弄取樂的工具。我必須加上一句:藝術更不是。

  不應該把宗教、哲學和藝術,與體育運動和園藝等業餘愛好混為一談。宗教和哲學不應該被放在生產活動和商業活動之後,因為我們生產,我們經商,我們研究萬物,最後的目的無非是崇拜某一位神,並且在這一崇拜之下探討我們存在的意義。人類的整個歷史都是一種鋪墊,為了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的一切作為都是有秩序,而且有意義的。

  如果人不做宗教的僕人,不做哲學的侍者,就必然成為一切物慾的僕人。我見過許多不認識神,也不知道思考哲學的人,他們或許懂一點藝術,但那只是為了消遣,而不是為了找到生命。根據我的管見,他們並不幸福。他們甚至從出生以來即不知道幸福為何物。

  世界有一個目的,有一個創造者,並且按照某種計劃組織起來,這種觀點似乎是荒誕不經的,又是我們必須接受的。我不知道是否有足夠證據,證明我崇拜的那一位神的確在啟示我們。我只知道,如果那一位神不存在,所有的信仰不存在,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毫無意義。

  有一個朋友問我:「人應該怎樣生活?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我回答:「吃飯,喝水,睡覺和祈禱。」

  她失望地說:「除了祈禱,這與動物何異啊!」

  我說:「把我們與動物區分開的力量不正是祈禱嗎?」

  或許我的結論太武斷了。把我們與動物區分開的力量不僅僅是祈禱,還包括反省和欣賞。祈禱是為了宗教祈禱,為了認識那一位神;反省是為了哲學反省,為了認識自己和周圍的一切;欣賞是為了藝術欣賞,為了認識自己的手所創造的有價值的東西。

  後來某一天,另一個朋友問我:「若干年後你想做什麼?」

  提起幾十年這樣漫長的時間,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仍然與大家同在,但腦海中迅速浮現了一個理想的場景。

  於是我回答:「在天使報喜大教堂後面的花園裡觀賞彩繪玻璃。」

  在這種理想的場景中沒有雞尾酒,沒有咖啡,沒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書籍。我自以為無比喜歡的那些東西,其實對生活並不重要。

  說實話,我仍然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不能求助於生產性的勞動,或者科學的研究。只有宗教的祈禱和哲學的反省能帶我們知道這一切。最後我們得到的答案不會是肯定的,甚至不會有答案。因為當我們向那一位神求助,並儘力反省自己時,答案就已經顯明在內心了——那個問題,從來就不曾存在。

by 裴明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5 23: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