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自己教育孩子的體會。我本是一個很自私﹐甚至根本不想要孩子的一個女人。那時﹐ 我認為上帝對女人已經夠苛刻的了﹐讓女人懦弱無能﹐而且還要承擔生理上的煩惱甚至是疼痛。如果懷孕﹐女人要經過數月的妊娠反映﹐以至到生產時撕裂肺腑的喊叫。假如夫妻離婚﹐托兒帶女﹑受苦受累的還是女人﹐男人卻照樣可以瀟灑地生活。
然而命運卻偏偏作弄我﹐不想嫁人卻嫁了人﹐本來醫生說我子宮發育不全﹐很難有孩子﹐卻在結婚不久就懷了孕。別人稍不留意就流產﹐ 而我無論怎樣折騰﹐胎兒就是安定不掉。
九月懷胎讓我一直嘔吐不止﹐終於熬到了孩子出生之日。撕裂肺腑般的陣痛﹐讓我嚎叫了整整一個夜晚。第二天上午孩子似乎在黑暗中呆膩了﹐即使被臍帶緊緊地纏住也要拚命地出世。當醫生髮現他沒有了氣息﹐立刻慌亂起來﹐飛快地跑到樓上取氧氣袋。母親和婆婆看到醫生嚴肅的表情﹐知道事情不妙﹐心裡非常焦慮緊張﹔丈夫聽說孩子有危險﹐絕望地面壁向上帝祈求﹕老天爺啊﹐讓孩子平安吧。這是丈夫生平第一次祈禱。幾分鐘后﹐ 孩子被搶救過來。當時發生的這一切我竟然全然不知。我只是感覺到孩子一出來﹐陣痛就消失了﹐根本不知道孩子不哭是有危險的。
由於根本沒有準備好要做母親﹐所以﹐ 當醫生將孩子抱給我看﹐喜氣洋洋地告訴我說﹕「你生了一個健健康康的大兒子」 時﹐我並沒有象其他做媽媽的那樣激動和興奮﹐而是心裡很沉重。然而﹐ 兒子天真迷茫的眼神﹐ 牽動了我本能的母愛﹐使我很快接受了為人母的事實。我同其他母親一樣﹐對孩子也有一個美好的企盼﹕聰明﹐活潑﹑聽話。我雖然沒有紙上計劃﹐但是心裡已經基本上有了一個﹕「藍圖」。
1. 物質上保證孩子身體上的需要
我自己生長在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母親懷我時根本沒有什麼食物可吃﹐所以﹐我一生下來就營養不良。由於嚴重缺鈣﹐ 我沒有經過三個月」 翻身」 ﹐六個月「爬行」 的過程﹐ 一直是躺著的﹐後來吃了很多魚肝油和鈣片﹐ 直到三歲多才會走路。我長大了﹐到了青少年時期總是病病恙恙的﹐讓母親很操心。
由於這種經歷﹐ 所以﹐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兒子身體健健康康﹐不要象我小時候那樣弱不禁風。兒子出生在八十年代中﹐ 國內的物質水平才剛剛起步。我們夫妻倆人的收入比普通工人好些﹐但是並不寬裕。兒子出生沒有母奶﹐只能喂牛奶﹐而當時市面上的牛奶質量很差﹐很多是兌了水的﹐營養價值很低。那時也沒有適合嬰兒吃的其他輔助食品。我記得兒子到了可以吃米粉的月份﹐市面上只能買到一種加鈣的小奶豆餅乾。為了能讓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我將各種蔬菜剁成泥﹐再加上肉沫﹐或者魚肉﹐攙和到稀飯里喂他﹐盡量保證他充足的營養。哪怕大人不吃﹐也不能讓孩子缺乏。沒有吃母奶的孩子的身體總不如吃母奶的孩子﹐身體素質弱﹐ 抵抗力差些。儘管如此﹐還是好過我小時候。自己覺得為孩子已經儘力了﹐心裡也就沒有什麼虧欠。
2. 從學說話開始計劃知識培養
同很多父母一樣﹐我也很注重孩子的知識培養﹐希望孩子成為「天才」 。兒子兩歲多時還不會說一句完整的話﹐只會用重疊字表達﹐如﹐他想吃雞蛋﹐就說「蛋蛋」 ﹐他要吃飯﹐就說「飯飯」 。我很著急﹐不知如何是好。為了能使他儘快學會說話﹐將他送到託兒所的大班裡﹐同三﹑四歲的孩子混在一起。由於他是班裡最小的﹐ 阿姨和其他小朋友都待他很「客氣」。 不久「奇迹」 發生了。有一個晚上﹐ 我給他洗澡﹐他突然手指著地板對我說﹕「媽媽﹐誰弄得滿地水﹖」聽到兒子能講這麼長的句子﹐ 我愣住了﹐興奮地一下子將兒子抱住說﹕「兒子﹐你終於能說一句完整的話了﹐你太聰明了﹗」天下的母親真是可憐﹐無論自己的孩子怎樣笨怎樣丑﹐都看比別人的 孩子聰明而漂亮。
當兒子說話認字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將孩子培養出一個高智商的孩子。我雖然常常遺憾自己沒有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但又很慶幸自己有了一點學識﹐可以教兒子一些東西。我先讓他背一些唐詩宋詞﹐然後讓他了解數字概念。一般來說﹐ 孩子小時候的機械記憶都很好。為了訓練他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先教他數數﹐從1到10﹐然後告訴他﹐從11到19就是在1的後面加上1到9就可以了﹐然後到 20﹐再從21到29﹐很快他就能背熟100個數﹐甚至到一千位數。我這時開始教他加法。等教他減法時﹐我告訴他把數倒過來計算。為了促進他用腦筋計算的速度﹐我常在路上或車上同他比賽﹐以到一個馬路口或某一個車站為時間。兒子很認真﹐好勝心也很強﹐ 為了能贏過我﹐他的小腦筋轉得很快。兒子對加減有了基本的概念后﹐我開始教他背「小九九」 ﹐然後解釋給他乘法是怎麼來的﹐再讓他試著倒過來計算除法。為了提高他對數字計算的興趣﹐我還教他玩一種撲克遊戲﹐即一次出四張牌﹐在短時間內用加減乘除任何方法計算出27﹐誰計算的快﹐誰就可以將牌贏到手。最後以誰手中的牌多為贏家。兒子到了五歲﹐兩位數的加減乘除已經沒有問題了。
有一天﹐研究所的一個較有資歷的工程師來我們辦公室聊天。在談到孩子時﹐大家都齊聲讚揚他的三個女兒教養得好﹕一個在清華﹐一個在北大﹐還有一個在普通高校。我很認真地向他討教教養孩子的方法。他告訴我多讀書﹐ 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有很大的幫助。並說﹐要讓孩子早識字才能多讀書。他最初教孩子識字是手寫一些簡單的字讓孩子學﹐而且字體寫得大而規整﹐否則會影響孩子對字的認識。
回家后﹐我便如法炮製起來。那時兒子還不到三歲。我擔心自己手寫字不工整﹐便將報紙上的新聞大標題剪下來﹐然後再拼湊起兒子會講的句子﹐貼到一個本子上﹐ 如﹕「我要吃飯﹐我喜歡媽媽﹑爸爸﹐我去託兒所找小朋友玩﹐等等」 ﹐每天在上班的公車上教他。先由句子發展到編一些逗樂的笑話故事﹐使他學起來感到很有趣﹐每天一上車他都要我教他。很快﹐滿滿一本字在幾個月內他就學會了。我開始為他買一些簡單的帶圖畫的讀物﹐鼓勵他自己讀。 「如果你自己能看懂書的話﹐是最有意思的﹐可以有好多有趣的書可以讀。你把不會的生字用筆劃一個圈圈﹐晚上睡覺前我會教你。」兒子聽我這樣說﹐很有積極性 ﹐每天從託兒所一回到家就把書拿出來﹐用手指一個一個地讀﹐遇到不認識的﹐就用紅筆劃一個圈﹐等我做完飯後教他。看完了幾本以後﹐我將簡單的帶圖畫的讀物換成文字較多的讀物。一開始﹐兒子對我說﹕「媽媽﹐我不認識的字太多了﹐看不懂啊。」我說﹐﹕「還是划圈啊﹐如果你能看懂的話﹐是很有意思的。」我記得我給他買的是一些連鐶畫的<<西遊記>>﹐ <<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等。能看懂簡單的書就增強了看更多新書的願望﹐兒子硬是給一本一本地「啃」了下來。兒子四歲時基本上可以獨立閱讀小說。他不滿六歲上小學﹐二年級未讀﹐直接跳到三年級。
3. 夫妻持守一致原則
1). 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條件。夫妻經常爭吵,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往往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尤其會使兒童的心靈遭受創傷,嚴重的甚至會使兒童精神偏異,危害終生。單親家庭﹐或者父母再婚的家庭,都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巨大的傷害。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有不安全感﹑內疚感﹑自卑感﹐心裡非常地脆弱。
我是在父母的爭吵之中誕生和長大的﹐ 幼時經歷了家庭吵鬧所帶來的驚恐和痛苦﹐給我的人生帶來很負面的陰影。其實週圍有很多家庭如此﹐父母的從來沒有顧及到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傷害。雖然兒子不是在期待中誕生﹐我仍下定決心好好愛護他﹐不但做他的好父母﹐也做他一生的好朋友﹐不要讓他經歷我那樣的童年。所以﹐一開始我就同丈夫定了一條「約」 ﹕吵架時避開孩子﹐不要讓孩子看見﹐甚至聽見﹐免得孩子恐懼﹐心靈受傷害﹔也不要讓家人知道﹐使得老人擔心為難。
結婚後﹐夫妻剛開始磨合﹐有很多不適應﹐ 磕磕碰碰總不可避免。尤其我的個性很強﹐脾氣壞﹐很霸道。記得那時每天心情很糟﹐稍有不如意就會大發雷霆。但是﹐考慮到兒子在身邊﹐我們夫妻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實在控制不了﹐我們會到外面爭吵﹐休戰後再回家。所以﹐在兒子眼裡﹐ 我們是和藹幾乎從不爭吵的父母的﹔ 在婆婆公公的眼裡﹐ 我們是恩恩愛愛﹑美滿和諧的夫妻。
2)管教孩子口徑一致
很多家庭都存在父母管教孩子意見不統一的現象﹐往往父親比較嚴厲﹐母親比較溺愛和從容。父親在管孩子時﹐母親常常攔阻﹐並責備父親的不是。這是管教孩子最失敗的地方。因為這樣會混淆孩子的對事情的分辨能力﹐以為站在他們一邊的之所以幫他們說話﹐是因為他們做得對。其實﹐做妻子的﹐不管丈夫管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確﹐妻子都應首先站在丈夫的一邊﹐維護丈夫的尊嚴。如果丈夫管教的方式不對﹐可以在背後商討或者責備。作為丈夫﹐當妻子在背後指出意見時﹐也當虛心接受﹐不要固執﹐免得夫妻之間的分歧影響雙方感情﹐對教育孩子也不利。
雖著年齡的增長﹐ 兒子對週圍的事物也開始漸漸了解多起來﹐莫名其妙的毛病也慢慢地凸顯出來。然而﹐ 我和丈夫在教育兒子上定守了一個口頭協議﹐就是無論誰管教孩子﹐不管對錯﹐都要共守同盟﹐ 不能站在孩子一邊。 因為我們意識到﹐ 父母教育孩子不一致的話﹐孩子不明白對錯﹐很容易慫恿和培養很壞的個性。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大都對不站在自己一邊的父親或母親很不尊敬﹐其個性也很難管教。
我兒子剛上小學時﹐有一次在街上踢足球﹐丈夫幾次喊他不要在馬路上玩﹐有危險﹐可他象沒聽見似的。幾分鐘后﹐丈夫發現他仍在馬路上跑來跑去的﹐就氣得暴跳如雷﹐抬起腳就朝兒子的屁股踢了過去。兒子下意識用手遮擋﹐屁股沒有被踢到﹐胳膊卻被重重地挨了一腳。這一腳可不輕﹐到了晚上﹐ 兒子的胳膊腫了起來﹐不能移動彎曲﹐到了第二天﹐腫得象個大棒槌。我帶他去醫院做了X光透視﹐發現手腕骨裂紋。我當時心裡對丈夫的做法也很生氣﹐但是我想到我要持守我和丈夫在教育兒子上定下的口頭協議﹐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說責備丈夫的話。由於擔心兒子對爸爸產生怨恨﹐ 從醫院一出來﹐我便告訴兒子是因為爸爸愛他﹐怕他在馬路上玩耍出危險﹐才這樣重重管教他的。其實﹐ 小孩子很少記恨父母的。然而﹐回到家裡﹐背著兒子﹐ 我狠狠地埋怨了丈夫一頓。丈夫沒有說什麼﹐他也承認自己管教孩子有些太衝動。晚上兒子臨睡前﹐丈夫用手撫摸兒子的胳膊﹐問他痛不痛﹐兒子反到象大人似地安慰丈夫﹕「一點兒也不痛。爸爸﹐ 是我不對了﹐以後我再也不在馬路上踢球了。」
4. 注意孩子的個性及品行教育
1)及時糾正孩子任性
兒子兩歲后﹐我們有了自己的房子﹐離開了婆婆家。一開始孩子由婆婆照看由於想念他﹐另外也擔心奶奶嬌慣他﹐所以就將孩子領了回來﹐送到託兒所。一方面可以管教時不受其它方面干擾﹐另一方面﹐孩子自己帶會加強跟孩子的感情。
有一次﹐兒子從日托回來﹐我忙於做飯﹐他要我給他講故事﹐我沒有答應﹐他就抱著我的大腿哭起沒完沒了﹐ 第一次我遷就了他。接連第二天﹐第三天還是如此﹐爸爸陪他也不行﹐非我不可。這一天我同丈夫商定好好管教他。於是﹐丈夫拿了一個毛巾﹐塞到兒子手裡﹐對他說﹕「你沖著對面的那個大樓哭﹐把叔叔阿姨都哭出來。什麼時候哭夠了再回來。」說完﹐丈夫就把兒子扯到門外的欄桿處﹐我和丈夫坐在門口的小桌子邊吃飯。兒子毫不客氣﹐ 果真扯起嗓門「嚎」 起來﹐ 而且邊哭變看看我倆的反應如何。我和丈夫沒有理他﹐一直在吃飯。時間大約有5分鐘﹐兒子的哭聲由強到弱﹐最後沒有聲音了。這時﹐兒子「知趣」 地﹑無奈地回頭對我說﹕「媽媽﹐我哭夠了。」「想吃飯么﹖」我問﹐「想吃。」後來﹐每當兒子耍小性子要哭時﹐我都會提醒他﹕「想要毛巾嗎﹖」﹐ 兒子就會立刻止住眼淚﹐羞愧地說﹕「不要。」便不再執拗了。僅一次「狠心」 就改好了兒子愛哭的習慣。
一天﹐ 兒子把一個瓷器裝飾打碎了。在他要玩之前我一再叮囑他不可以動。可是﹐在我洗碗的當兒﹐他偷著拿去玩﹐掉到地上打碎了。我很氣﹐倒不是因為那個瓷器值錢與否﹐而是生氣他不聽大人的囑咐。我讓他伸出手來狠狠打了幾下。他哭了﹐沒有出聲﹐只是眼淚掛在臉上。揍完之後我沒有再理他﹐便同丈夫到裡屋看電視去了。這時天已經黑下來。不知過了多久﹐我和丈夫發現兒子一直沒有進裡屋。我很奇怪﹐便假裝到廚房拿東西﹐路過外屋看看他在幹什麼。外屋的燈沒有打開﹐兒子竟然躺在沙發上一動也不動。很顯然他在為剛才我打他的事兒生氣﹐希望我能哄哄他﹐也有試探我對他自己躺在沙發上是否心痛的意圖。想想看﹐這種「心計」有人教過他么﹖人的罪真是與生俱來的。我從裡屋到外屋﹐發現他躺在那兒﹐ 沒有理他﹐徑直到了廚房。過了一會兒﹐我又回到裡屋。他見我根本沒有理會他﹐自己不得不開口了﹕「媽媽﹐媽媽﹗」我說﹕「叫我幹嗎﹖你想一個人在外屋睡么 ﹖」他聽我口氣很硬﹐沒有機會可鑽﹐便從沙發上爬了起來﹐ 過來抱住我說﹕ 「不要﹗媽媽﹐我錯了。」我說﹕「知道錯了﹐改正就是好孩子。想到屋裡睡覺嗎﹖」兒子愉快地點點頭。
很多時候父母不捨得讓孩子哭﹐以為孩子哭﹐沒人理睬很可憐﹐或者擔心孩子會哭壞了身體。其實﹐這是父母極端的錯誤。正因為孩子小﹐對一些事物還沒有形成概念﹐及時矯正他們的毛病是必要的﹐只要父母不是無緣無故﹑不分青紅皂白﹐就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的傷害﹐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靈上﹐ 只會對他們有益。假如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管教﹐等他們長大了再去修正﹐反而會讓他們無法接受﹐身心受到傷害。
2)讓孩子學會順從父母
還記得送兒子去託兒所的前一天﹐我告訴他明天去幼兒園﹐他理解為上公園﹐所以直點頭表示高興去。去託兒所的那天早晨起得很早﹐兒子滿臉興奮﹐一進託兒所就徑直跑到滑梯那兒玩。我辦理完入托手續﹐就將他交給了負責人﹐帶他到中班。我趁他沒有注意就溜了出來﹐站在他所在那個班級的窗外。只見兒子被老師帶到教室﹐按到一個小椅子上。這時其他小朋友都正在聽老師在講什麼。兒子剛剛坐下一會兒﹐便拔腿開門往外跑。老師見此一把將他揪了回來﹐狠狠地將他又塞到椅子上。這時﹐兒子哭了﹐見此情景﹐站在窗外的我也哭了。丈夫將我拉走﹐說﹕「你這個樣子﹐怎麼能送兒子到託兒所﹖」我不知道那天是怎樣過的。到了下班時間﹐我飛快跑到託兒所接兒子。兒子一看見我就委屈地大哭起來﹐因為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里﹐ 一天沒有看到媽媽﹐對孩子來說是極其恐懼的。第二天早晨﹐兒子死活不肯起來﹐他雖然不會說什麼﹐但是他心裡明白。我沒有順著他﹐強行將他穿好衣服﹐帶他走。剛到託兒所門口他就開始哭﹐到了教室就放聲哭起來﹐哭得我無法離開。一氣之下﹐我將他拖出來狠狠地揍了他兩下﹐厲聲喝道﹕「以後不准你哭﹐再哭我就揍你﹗」兒子的哭聲沒了﹐但是眼淚去沒有止住。只見他別著嘴﹐眼淚嘩嘩地流﹐無奈﹐我只好忍痛離開去上班。幾天後﹐兒子就適應了﹐每次接他﹐都看他高高興興的。
兒子開始明白事情后﹐我就給兒子立下一個規矩﹕出門不準要東西﹐ 凡他想要的東西一律不給買。兒子倒是很乖 ﹐每次路過商店櫥窗看著裡面的東西時﹐他都直擺手說﹕「媽媽﹐我不要。」「不要東西是好孩子﹐ 那我們就走吧」 一次﹐ 出了商店門口兒子便問我﹐說﹕「媽媽﹐你不是說我要你就不買。那我不要你怎麼也不買呢﹖」聽到兒子這番問話﹐覺得他實在是幼稚得可愛﹐但沒有向他說明白是我的錯。後來他也就習慣了不向我們要什麼東西﹐都是我們看他缺什麼給他買什麼。實際上﹐孩子根本不知道他所要的東西是否對他有益﹐所以大人就要替孩子把好關。
3)教育孩子尊敬長輩
一般來說﹐孩子小時與母親很親﹐ 很少有不敬自己母親的。原因是孩子出生之後受母親哺乳餵養以及各方面呵護。據說母親節有一個商業調查﹐發現母親節的市場銷售遠遠好於父親節。孩子對父親不敬不親有父親粗心的客觀原因﹐但也有很多是來自母親對丈夫的不尊重造成的。尤其在孩子開始懂事會說話的時候﹐常常會看到父親管教孩子﹐而母親在一旁為孩子 爭辯﹐甚至為管教孩子﹐ 夫妻倆人大罵出口﹐ 大打出手。久而久之﹐孩子很感激母親﹐而很討厭父親。
因為我自己的經歷﹐所以﹐我不允許兒子對父親有絲毫的不敬。一個家要持守的原則是﹐ 即使作丈夫的經常有管教孩子不當的時候﹐作妻子的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指責丈夫。因為孩子只要發現一次夫妻之間的間隙﹐他就會乘虛而入﹐不但離間夫妻感情﹐也使孩子性格發展扭曲。
兒子長大以後很少挨揍。他上高中時﹐ 有一陣子我發現兒子沒有看書﹐卻在偷偷打遊戲。有一天﹐兒子正在玩籃球遊戲的興頭上﹐沒有發現我進房間。我看他那種忘我執著的樣子很生氣﹐就嚴厲地教訓起他來。兒子可能對我們千篇一律的嘮叨也實在感到厭煩了﹐竟放肆地跟我頂起嘴來﹐還振振有詞地告訴我遊戲對小孩子有什麼好處﹐並數落我們扼殺他的童心。我從來沒有見兒子這樣膽大﹐心裡非常地憤怒﹐但還 是忍住了﹐耐心地同他「理論」。 丈夫開始沒有插話﹐後來見兒子對我如此無禮﹐ 就火冒三丈起來﹐衝過去狠狠摑了兒子一個耳光。那一巴掌打得實在很重﹐當時兒子的臉就現出一道道紅印兒來。兒子從小到大﹐ 丈夫沒有揍過他幾次﹐那幾次還是在他很小的時候。當時兒子被那一巴掌打蒙了﹐滿口要辯解的辭兒沒了﹐ 瞬間眼淚從臉上流了下來﹐似乎充滿了委屈。我見此情形真是又心疼又難過﹐心疼兒子被打﹐難過丈夫被惹怒發脾氣。當時很想責備丈夫的失控﹐ 但是在兒子面前又不能毀了同丈夫原來所訂的約定「 管教孩子夫妻要「共守同盟」。
丈夫安靜下來之後﹐為了不使兒子的心靈受到創傷﹐丈夫到兒子房間找他交談﹐指出揍他的原因﹐不可以對父母說話無禮﹐ 並囑咐他父母管教他時﹐如果是對的﹐就要服從。接著丈夫又耐心地向兒子解釋了一遍玩遊戲的害處﹐希望他自己能認識到這一點﹐好好利用時間﹐守學生當守的本分。
有一年春節﹐我們夫妻請一個同學的全家來吃年飯。他們的兒子比我兒子小兩歲。 飯已經擺好就等著拿筷子了﹐ 這時﹐他們兒子不知為什麼事對著他爸爸吼起來﹐並罵他的爸爸是「傻瓜」 。那個爸爸很想揍他兒子﹐可是那位母親卻當著孩子的面沖著丈夫發起脾氣來﹐無限地數落起丈夫管教孩子的不是。我看此情形感到很悲哀﹐對作妻子的愚昧感到可憐。作妻子的就沒有想到這樣作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什麼後果。可想而知﹐那個孩子現在高中快畢業﹐從來不知道怎樣尊敬長者或別人。有一次我們一起參加一個聚會。我見他頭髮用髮膠梳成立式。我對他說﹕「你這樣打扮不很好看。」話音剛落﹐他便瞪起眼睛﹐口氣兇巴巴地質問我﹕「你知道美國青少年的審美觀嗎﹖你懂得他們的心裡嗎﹖」見他如此不禮貌和不懂事的態度﹐我立刻將要辯論的話打住了。他爸爸很難過地對我說﹐他們的兒子是祖師爺﹐每天放學要送他到遊戲廳﹐他玩夠了就打電話讓父親來接。如果爸爸稍微表示不滿﹐他兒子就會伸出食指罵他。當這個爸爸告訴妻子時﹐得到妻子的答覆卻是﹕「他還是個孩子﹐怎麼跟他一般見識呢。」
如果教育出來的孩子連如何尊重父母都不懂得﹐即使他們進了哈佛又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