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華山獨臂挑夫和市場經濟
宋公明
華山有個獨臂挑夫何先生,因為中央電視如播出了他的故事,所以全國有名了,獨臂挑夫也成了華山的一景。據說,這位何先生,現年已四十八歲,在華山背貨已經十年。何先生不是本地人,他的妻子早已病故,丟下兩個孩子和一萬二千萬元的巨額債務。
老何先在小煤礦幹活,不幸又失去了一條胳臂。傷好之後,找不到工作,幸得熟人介紹,來到華山背貨。由於只有一條胳臂,剛開始十分困難,人家背一百多斤,他只能背人家的一半。經過苦苦磨練,現在已經能背一百二十多斤,在幾乎垂直的階坡上健步自如。而每背上去一斤,可以掙三角錢,一趟背一百二十斤,可以得到36元錢。一天可以背兩趟,就是72元錢。背一趟需消耗2個多小時和大量體力,所以每天也只能背兩趟,至多三趟。老何就是靠著這點收入,供養兒子上了大學。現在兒子大學畢業了,找到了一份工作,減輕了老何的負擔。老何又幻想著能攢個十萬到二十萬,給自己蓋個房子。
老何的這個人生經歷,確有感人之處。他在人生的逆境中頑強謀生的勇氣和毅力,令人希噓,特別是以獨臂之身,背著一百多斤的重負在險峻的山道上攀爬時,頭上大汗淋漓,腿上青筋爆出,口中粗氣聲聲,令人極為震憾。
然而,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老何還算是很幸運的。因為挑夫這個行當,目前似乎仍然處於原始的自由經濟狀態,所以老何才有可能進入這個行當。
挑夫,不僅華山有,可能泰山等名山也有。山城重慶的所謂「棒棒」,也屬於此類行業。但是挑夫這個行當,好像還沒有行業標準,沒有準入門檻,完全是自由市場,現金交易,當然也不用上稅。是不是要交管理費,電視中沒有說,估計也不會有吧?所以說老何很幸運,如果這個行當有人管,要發資質證書,要有營業執照,要有經營許可證,要按章納稅稅,那麼老何這樣的獨臂殘疾人,是不太可能進入的。
更為幸運的是,好像黑社會的老大也沒有介入這個行當,否則要拜碼頭交保護費,老何也是吃不消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禍福總是相生相伴的,有幸運的一面,就必然有不幸的一面。老何的幸運在於沒人管,他的不幸,也在於沒人管。因為沒人管,所以從事如此高強度高危險的工作,也就沒有任何保障。沒有勞動合同,沒有勞動保護,沒有工傷保險,沒有醫療保險,沒有養老保險,沒有節假日,沒有勞者應有的一切權利。萬一有個什麼不測,那就很難說會有什麼結果了。
電視台報導老何,是因為獵奇,不過也讓全國都知道了21世紀的社會還有這樣一種行業,和諧盛世中還有這樣一個群體,其中還有老何這樣的殘疾人,還過著如此悲壯的生活。
那麼試問,殘疾人保護法何在?勞動法何在?勞動保護法何在?安全生產法何在?殘疾人聯合會,勞動局,旅遊局,以及當地政府的父母官們,你們是不是有責任管一管?如果當管而不管,你們是不是有失職瀆職之罪?
老何背上去一斤東西,只能得三角錢的力資,這個標準不知道是不是物價局核准的?既然是自由市場,那麼這個價格也可能是「無形之手」所決定的吧。問題是,老何們辛辛苦苦背上去的東西,是替飯店服務的。飯店再把這些東西買給遊客而大賺其錢。
那麼老何們為什麼不能自己向遊客出售這些東西呢自己來賺錢呢?既然是市場經濟,老何他們為什麼不能賺這個錢?難道他們傻嗎?
當然不是。如果老何們要干這個事,那麼以前從不露面的城管局,旅遊局,工商局,稅務局,就會全都跑出來,問你要營業執照,要資質證書,要經營許可證,要稅收,要管理費,等等。老何辦不到拿不出,就只能替別人背東西,三角錢一斤,不能因為你是獨臂就加價,這不是很公開很透明很公平很合理嗎?
老何已經四十八歲了,看來,這挑夫仍然要繼續干一去,獨臂挑夫仍然是華山一景,吸引著遊客們或是驚奇或是同情或是憐憫或是鄙視的目光。
裸體縴夫的號子,導遊小姐的漫罵,售樓小姐的「為什麼呢?」,以及老何的滿頭汗水,沉重喘息,讓人們又一次領教,在原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所謂的普世價值,所謂的自由民主,所謂的人權,所謂的平等,所謂的公正,是個什麼狗屁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