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航資源網的回帖,僅屬個人拙見而已,大家有不同的見解可以評論:
中國的航空安全依靠以下的因素支撐:
第一:中國民航的安全最主要靠的是飛機好。
如果用同等的飛機如美國的727,707,737-200型飛機滿天飛的話,中國的航空安全可能就不那麼樂觀。
我們國家已經強行讓舊飛機退役了,所以相對故障率比較低,這個是事故的源頭之一,中國從源頭上堵住了一些。
弊端是,成本增加,然後航空公司聯手民航局把飛機,航油等價格轉嫁到旅客頭上,造成票價偏高,最終老百姓吃虧。我就想用10塊坐夏利,可是滿街跑的都是勞斯萊斯,因為無法保證舊飛機的安全,所以只有走高端。
第二:中國民航的安全靠的是留太多的裕度。
以安全的名義,留出太多的裕度,這樣的最終受害者全部轉嫁到旅客頭上。
比如雷達管制,強迫留出很大的間隔,然後各級管理局有有自己的間隔,然後各管制單位有有自己的間隔,大家恨不得天上一架飛機在飛,空中的危險降低了,可是延誤沒完沒了,又是超出了航空本身的便捷性,連坐火車都到了,飛機還沒來。
中國民航的安全問題:
第一,英語普及的問題,尤其老同志不認識英文問題。
新飛機的好處是故障率低,壞處是需要基本的英文能力,可是有些飛行員的英語根本不過關,例子就不舉了。
第二,敬業的問題。
很多飛機的飛行員,起飛后就開始看報紙,一遍一遍的看,最後連中縫都看膩了。有的在飛機上睡覺,或者乾脆不在駕駛室。
某航空公司發生的,機長出去泡乘務員,副駕駛想上廁所,結果出來以後駕駛倉門鎖了。飛機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飛了將近20分鐘,還好在海上沒有什麼通訊。後來安全員用工具將駕駛倉撬開才進去,還好當時沒有加裝加固的安全門。
第三,休息問題。
很多航空公司因為人員短缺,根本就是讓員工拚命干。我以前所在的x航空公司,在培訓的時候就是讓所有的教員,學員,飛三天,上三天課,一個月下來,一天休息都沒有。
這種情況在很多公司都普遍。大部分公司根本不考慮什麼生物鐘,什麼休息的問題,只要有10個小時的休息,甚至9個小時的休息,根本不考慮早班晚班的問題,不論你的生物鐘是否能調節過來,讓飛行員的疲勞累積,上了飛機沒精打採的飛行員比比皆是。
沒有足夠良好的休息,安全大打折扣,這可能也是某航那個飛機在鄭州復飛的時候不加油門,某航的飛機在馬尼拉上空看到前面有雷雨沒有繞飛結果摔傷乘務員和旅客,反倒誣賴晴空顛簸的一個原因。試想想晴空顛簸的話機組能從雷達上看到回波嗎?也不怕讓國外人知道,如果晴空顛簸能看到的話,那整個雷達理論就要修改了,可笑
Link URL: http://roy737.blog.sohu.com/7105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