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楓橋夜泊及日本人對寒山寺的情結

作者:瘋瘋顛顛  於 2011-8-18 03: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2評論

因為一首詩讓蘇州的這座橋被世人記住了多少個世紀,因為這座橋,這首詩也從滿了美妙的畫面感,蘇州的這座江南名橋,相信你已經猜到了,就是《楓橋夜泊》中的楓橋,蘇州自古以來都是江南名城,美景處處都是,而楓橋也在蘇州旅遊中展現一種詩意的獨特。

  

楓橋.

  

寒山寺

唐代天寶年間詩人張繼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使人感受到無盡的美。正因如此,詩因橋起,橋以詩名,從此楓橋名聞天下,引得無數名人雅士競相來訪。
 
  南宋范成大在《吳郡志》里說「楓橋,在閻門外九里道旁,自古有名,南北客經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這裡的楓橋,位於蘇州的寒山寺北,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幾經歷史的變遷卻風采依舊。是唐詩的描繪使我們對她充滿嚮往之情,而當你親眼看到她時,會對她迷戀。因為她是那樣充滿詩意,古樸的景緻,深邃的內涵,豐富的人文底蘊都會強烈地感染你……

  楓橋書場還有被稱之為「五古」的楓橋古鎮歷史古迹,都是楓橋文化的一部分。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這古香古韻的「五古」,就像它們的名字一樣彷彿把人們帶回到了那遙遠的古代,使人感受到了歷史脈搏跳動的韻律。楓橋古鎮,是楓橋旁自然形成的一個古老的小鎮,這裡民風純樸,風情獨特,古香古色。由於楓橋橫跨大運河,車馬行人往來比較頻繁,所以楓橋邊上這一小小的古鎮也便繁華和熱鬧起來。楓橋書場位於寒山寺弄,緊靠鐵鈴關的一邊,它的環境典雅,文化氛圍濃厚。你可在這裡品上一杯茗茶,聽上一曲吳儂軟語般的當地小調,片刻的休憩,便可以使你擺脫人世間的一切瑣屑煩惱,彷彿進入沒有任何憂愁的人間仙境一般。近年來楓橋景區還恢復了唐燈、明清街坊、江楓草堂等舊觀,而且增添了古戲台、漁隱村、聽鍾橋等民俗建築。


與楓橋並列在楓江上的江村橋,外表與楓橋一模一樣。江楓漁火對愁眠即由此兩橋而來。
 
寒山古寺、江楓古橋。但由於楓橋夜泊因詩而得名。故而時人但知楓橋而不知另一座古橋江村橋。其實兩座橋一模一樣。對稱的坐落在楓江上。相對愁眠了1000多年。


鐵鈴關與楓橋相依,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是蘇州人民抗擊倭寇留下的唯一較為完好的遺跡,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關上樓閣是1987年重建的,下部基台仍是明清古物。鐵鈴關是古驛道和古運河進入蘇州城的水陸交通要塞。橋關相連,是江南古關隘的典型,至今已很少見。登關遠眺,楓橋古鎮傍水而築,蜿蜓曲折,粉牆黛瓦,錯落有致。俯視運河,客船漁火,舟楫往來,古鎮風貌盡現眼前:小橋流水相依,古塔石橋相映,酒肆茶樓相倚,吳歌絲竹相聞。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關樓重修。次年,巡撫陶渤將其改建為文昌閣,以昌文運。現在鐵鈴關上的樓閣是1987年重建的,但下部基台仍是明清故物。當年與楓橋敵樓同時建造的還有葑門敵樓和木瀆敵樓,葑門敵樓早己廢毀,木瀆樓的殘基也於五十年代拆除。因此,鐵鈴關就成為蘇州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抗倭關樓遺跡。

 
  鐵鈴關與楓橋相連,橋蘊姑蘇水鄉之秀,樓顯古道關隘之雄,剛柔兼濟,堪稱江南絕景。清人吳照《寒山寺題壁》詩云:

 
  漠漠雲低水國天,吳江風景劇可憐。
  鐵鈴關外煙如畫,人立楓橋數客船。

楓橋的美在於氣質,她猶如一彎皎潔的新月橫跨在楓江之上。她的曲線是那麼的柔和,韻律是那麼的和諧,優美而又多姿,似長虹卧波,安詳而又靜謐。可能她不如天津的浮橋那麼令人驚心動魄,不如河北的趙州橋那麼宏偉壯觀,也不如江蘇的寶帶橋那麼飄逸秀麗。但它有著自己不同尋常的美,彷彿一壺老酒,愈品愈醇。世上的美有千百種,因其一種為人所重亦足矣。

  楓橋的美,還在於它所蘊涵的深厚的文化內涵。自從張繼寫了《楓橋夜泊》之後,吟詠楓橋的詩篇不計其數,例如唐代詩人張枯的《楓橋》,也是廣為傳誦的一首佳作,詩云:「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程歲月遙。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在戎馬征途中也寫下了思慮深沉的《宿楓橋》,詩云:「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這些優美的詩篇或是詩人對自身戎馬人生所抒發的由衷的感懷,或是面對此情此景與古人所產生的歷史的共鳴。楓橋的古樸,總是給人以寧靜的感覺,彷彿那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使人尋找到了一座撫平內心傷痕和一切煩惱的心靈的港灣。樸實無華的楓橋,也就從此烙上了無數遊人尋找歷史痕迹的烙印。

  如今的楓橋,在歲月質感中,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行走往來的方便,而且還帶給人們很多美好的回憶。千百年來,凡是來蘇州旅遊的人,都要到楓橋來實地遊覽一下楓橋的詩情畫意,感受其中的文化氛圍,尋找一下當年張繼先生在《楓橋夜泊》中所感受到的那一份宇宙的空曠與寂寥。 



一首詩流傳了多少個世紀,一座橋記錄了多少滄桑,而寒山古寺,因為有一段美麗的和日本有關的傳說,那是在充滿神奇色彩的唐朝,浙江國清寺的高僧寒山子來到了蘇州,在妙利普明塔院旁縛茅以居,由於寒山子德高望重,後來該寺即以他的法號定名為寒山寺了。而他的好友,國清寺另一高僧拾得,則準備去日本。那天,風和日麗,由西天飄來了一口巨鍾,鐘口朝上,緩緩停在寒山寺前的河岸邊,寺僧們用儘力氣卻不能動其分毫。只見拾得從竹園中拔起一竿青竹,就地一點,跳進巨鍾里,那鍾就又緩緩地漂流起來,飄洋過海,將拾得送到了日本的一處名為薩提的地方。後來,日本的大阪和靜岡等地都建起了寒山拾得寺。楓橋夜泊這首詩也記載入了日本的教科書。使日本人對楓橋夜泊這首古詩家喻戶曉。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就把寒山寺的古鐘偷走了,但至今不敢拿出來。不過日本人對寒山寺的情結至今不消,每年除夕,有成千的日本人來到寒山寺來聆聽這夜半鐘聲。但其實已不是當年的古鐘了。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2 個評論)

回復 RidgeWalker 2011-8-18 03:49
究其原因,還是寒山子的魅力,寒山寺只是豐碑。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107/user-279140-message-118139-page-1.html
回復 瘋瘋顛顛 2011-8-18 04:38
RidgeWalker: 究其原因,還是寒山子的魅力,寒山寺只是豐碑。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107/user-279140-message-118139-page-1.html
謝謝你豐富而又風趣的博文。不由得我再想寫一篇寒山拾得的畫與話。。
回復 黃笑吾 2011-8-18 23:28
頂!這才是 中華文化。
回復 往事並不如煙 2011-8-19 05:22
中華精髓!
回復 新鮮人 2012-5-13 09:31
在瘋老的筆下,寒山寺是那麼的動人。
回復 寒冬開梅 2012-7-15 03:00
謝謝瘋老。
回復 卉櫻果 2013-2-6 03:17
RidgeWalker: 究其原因,還是寒山子的魅力,寒山寺只是豐碑。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107/user-279140-message-118139-page-1.html
原來如此~
回復 仲國民 2013-2-6 08:30
現在不見這樣的好詩了。是不是美景沒有了還是我們的文化差了?
回復 不爭春 2013-2-16 01:36
一篇比較通俗的詩,竟使楓橋成名,不容易啊。我去過,從景色來看,不過如此。但文化價值很高。
回復 shen fuen 2013-2-16 10:22
"日本人就把寒山寺的古鐘偷走了,但至今不敢拿出來。"......嗤之以鼻!
回復 瘋瘋顛顛 2013-2-16 10:34
shen fuen: "日本人就把寒山寺的古鐘偷走了,但至今不敢拿出來。"......嗤之以鼻!
據說如此,不知真偽。但寒山寺的古鐘的確不在了。
回復 沒有放屁 2013-2-19 06:53
shen fuen: "日本人就把寒山寺的古鐘偷走了,但至今不敢拿出來。"......嗤之以鼻!
從寒山寺在日本的影響,日本小鬼利用佔領蘇州時期,完全做得出來偷鍾。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4: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