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勞動也是歷久不息的有關子女教育的問題。
我從十幾歲開始作家物的。原因倒和鍛煉呀,培養之類無關。
我在姨媽家長大,關於我那段生活,在<<哪說哪了>>中有說明的,所以作家物完全不是寄人籬下的結果,是大人們身體確實不好。我和表哥在當時十五歲左右,不會忍心看著有心臟病的姨媽和年過七旬的小腳外婆作家務,而只顧玩耍的。當然,家務是無止境的,作不完,結果就成現在這樣,許多玩耍都沒怎麼參與,但各式家務都很精通。
有孩子后,堅決不讓孩子作家務,為什麼?我以為那不是孩子該作的事。
孩子該作什麼?按著他們的想法安排自己的時間就是。這是我的人生經歷告訴我的,成人以後,受各種有形無形的制約,我們能對自己所作的安排其實極其有限,多數的情況是照眼下的"網語"所云,是"被安排"。
孩子不同,在家長的蔭庇下,至少可有幾年的自由,自己安排生活。當然在國內不行,說的是國外,初等教育基本沒壓力的情形下。於是,學習我不管,家務他不管,孩子在儘可能好的"服侍"下長到大學畢業。
結果是什麼呢?他似乎什麼也不會幹,學習成績也平平。但是,他很自信(不知為什麼),對很多事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斷,知道自己要走作研究的路(認為那是適合他的)。然後用最後一個暑假,學了學作飯,就獨立生活了。現在回來告訴我,他準備陪養他的室友作飯及存錢(理財?)的能力。
要說什麼呢?孩子最重要的不是任何技能,而是獨立思考和獨立人格的形成。技巧性的東西,用時自會,不用費心,當然要能作滿漢全席另當別論。太多的各種訓練會極大的損傷孩子的自信和誤導他對自己的認識,孩子不可能什麼都好,而很可能在練過的鋼琴芭蕾等一事無成而灰心,也可能在上了幾天奧數,回到班裡傲視群雄而選數學專業,最後發覺奧數並不是數學而放棄專業。
所以,讓孩子作孩子,大人作大人,作大人的就別再想什麼不代孩子的約會了,伺候他們幾年,以後是會很溫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