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論證樓梯的處理方法時,完成著細節,踢腳板,及各種的起承轉合之處。

所有該用「鼻子」的地方,全部由直角對接的結構替代,使得房間裝修的整體性非常鮮明,而且,這種結構的如此應用,更有一層新穎的意涵在那,我們還是有所追求的,並不是簡單的裝地板,體現個人風格要注意每時每刻。

這是和下面的銜接,也得做好過渡。

這種小把戲是前任留下來的,還是保留了,但納入了新的體系之中。
好了,回到樓梯,先看看剛搬進來是樓梯是什麼狀況。

最主要的傷殘部分就是這根大立柱,看來為了修理它是絞盡了腦汁,用了各種的加固。
但結構並不好,而且,還是鬆動。
同時我們也看到地板很舊的。
當把樓梯上的地毯揭掉之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

倒確實是實木的樓梯板,也曾經漆過,但是用的太狠了。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那些縱向的刻痕是怎麼弄出來的,唯一想到的可能是前任的孩子們穿著冰刀上下樓。

所有的樓梯都一樣,沒有哪裡比哪裡更好。
最差的是這幾層

方案1,換新的樓梯板,留用舊的欄桿。
方案2,大概打磨,用油漆翻新舊的樓梯板,顏色盡量和欄桿匹配。
方案3,徹底打磨,不用油漆,而是用stain 加透明漆,保留木板的質感。
最後,經過各種小樣的對比,下決心用方案3.
新的問題是,磨到什麼時候算行,然後是顏色,最後是樓梯的立板如何處理。
先是磨,搞掉殘留油漆不難,有塗料在賣,但去掉划痕,則反覆做了多遍,幾次滿意,又幾次不滿意。
磨的時候粉塵隱天蔽日,但結果出來了。

然後是上色,也是反覆嘗試,最後發現塗料無法統一,因為各層的板底色不盡相同,所處的光線位置也各不相同。
於是,用深淺兩種不同的stain, 以樓梯板為畫布,一塊一塊的配色,調飾,儘可能讓它們整齊劃一。
這是半成品。

感覺還是不行,但這已是反覆做了三四次后的結果了。
下面的是華彩片段,大立柱的修復,當然由技術顧問從設計到施工。
先要把第一層樓板拆下,看看下面的結構可不可以支持這個立柱。

答案是否定的,普通的樓梯結構上無論怎樣,立柱都會鬆動。

於是加固「地基」,膠合木塊待用。

將木塊和樓梯結構連城一體,成為立柱的地基。
用買來的這個傢伙來充當定海神針

立板的處理,立板是膠合板,無所謂木紋,用油漆即可,最後決定用白色塗裝,和牆壁一致。
塗立板算是粗活,很快結束。
至此,剩下了最後的工作,透明漆。
大致塗了兩遍,真沒想到,樓梯板的塗層在透明漆的作用下,發生了變化,顏色和我們新換的地板簡直是渾然天成。
這是意外的驚喜和褒獎。

然後,就是墨西哥的假期了。
感謝我們的好朋友提供工具和技術支持,感謝大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