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分別為聖 (11)---- 猶太人的今昔

作者:sousuo  於 2015-3-9 07: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17評論

從苦路離開,無論那苦路是不是當初的那條路,主耶穌為世人所承擔的苦杯不再虛無,不再神話。

它很可信地嵌在一世紀中東的民俗之中。

從古老走回現代,只經過了一段輕軌,就又被帶回了古代。

這是耶路撒冷的公共交通。

然後是以色列博物館,它的主要部分是一座耶路撒冷舊城的模型,體現的是希律時期的耶城。

這是全貌,這個模型做的儘可能逼真,從做工中甚至可以讀出以色列人心中的嚮往和希望,那畢竟是曾經的輝煌。

告示牌,告訴我們哪裡是哪裡。

模型,也可以說耶城,主要部分就是聖殿。

它的門和金門相對,金門就是一直封著的那個城門。

再把鏡頭拉的更近一些,就可以體會它的做工了。

最嘆為觀止的是聖殿的石柱,那紋路色彩真和出土的石柱一般無二。工匠們連這個細節都注意到了。

除了聖殿,整個城的宮殿,民居都儘可能照當時的體例作出。

這是宮殿城堡,看那長廊的起伏。

這是和苦路相連繫的部分,那城門,就是主耶穌出城的門,城外不遠,髑髏地。

除了這個佔地頗大的模型,周邊還有花草。

杏花,很稀罕的。

雕塑。

然後是另一部分,死海古卷展覽館。

這個房頂的造型,可不是追求現代,而是仿古。死海古卷是放在陶瓮之中,這屋頂模擬的是陶瓮的蓋子。

死海古卷是什麼,等我們到它的出土地點再詳細介紹。

這裡大概說一下,聖經在印刷術發明以前,靠的是手抄,而所謂死海古卷,便是48年發現的公元一世紀的聖經抄本。

為了和「出土」二字相稱,博物館設計在半地下,入館要倒下台階。

然後通過「隧道」,

再然後,不許拍照。

其實博物館很小,只給逗留五分鐘,看到的也是複製品。

印象是,雖然以色列民沒有推崇書法傳統,但那硬筆書法,堪稱一絕。

關於死海古卷,等我們到了昆蘭細說,這是很匪夷所思的故事。

下一個博物館,現代了,但比古代更沉重:大屠殺博物館。

猶太人二戰時的經歷,展示在兩個紀念館中,一處專為死去的兒童而設。

這是入口處,進去不許拍照。

入口的上方,是這樣的雕塑,記錄著夭折。

展覽館一走進去,是漆黑的屋子,等眼睛適應過來,原來這是布置的星空。

參觀者扶著欄桿,借著依稀的星光走著,耳邊響著平緩的介紹:Peter 8歲,捷克斯洛發克;Mary ,5歲,波蘭;。。。。。

這聲音平緩低沉,一直在念著,沒有盡頭,把無盡的憂傷無奈傳遞給每一個參觀者。

這是一個無以倫比的設計,將悲哀在暗夜中浸透,再展現給倖存者。

從裡面出來,在哀怨之中,看到了猶太人的感恩。

紀念館四圍,散布著許多這樣的銘牌,紀念著有姓名無姓名的人們,他們曾經在那個時代對猶太人伸過援手。

導遊自已是當年的越南船民,對這種危難中的援手,有很深切的感受。

紀念館的另一部分,設計成刀刃狀。

其中展覽著二戰期間猶太人遭受的大屠殺。

各種圖表,實物,照片。

展覽的最後部分,是所有遇難者的檔案,幾乎每人的材料都有,滿滿地象圖書館的收藏。

這裡體現了德國人的認真,他們不認為屠殺是罪惡,反而是作為成績整理歸檔的。更體現了猶太人的執著,把每一位遇害者的檔案都整理的井井有條。

這處紀念館的最後部分,應是一處憑弔的地方。

這是一間沒窗的建築,門做成了鐵絲網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裡面空空的,在地上做了一幅世界地圖,然後標出集中營的位置,著名遇害人的數目。

那些位置上,放置著不熄滅的火炬,那明暗不定的火焰,向每一位參觀者訴說著不甘心。

不行了,要趕緊離開這裡,太沉重了。

這,竟是神的選民的遭遇。

神啊,為什麼, 你在哪裡?

終於,從這裡出去了,下一站:伯立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7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5-3-9 07:57
幾天里跑完幾千年的人類歷史,現代人的榮幸!
回復 trunkzhao 2015-3-9 08:02
嘆為觀止。
回復 9771 2015-3-9 09:41
緊跟博主神遊以色列,增識不少。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3-9 09:45
沉重的歷史,令人嘆息也令人感悟。
您的題目我至今還沒有領會。。。
回復 sousuo 2015-3-9 10:05
秋收冬藏: 沉重的歷史,令人嘆息也令人感悟。
您的題目我至今還沒有領會。。。
題目是這樣的,聖,在聖經的語境中是「分別」的意思。

聖地,就是分別出來歸給神的地方。

聖地游,就是去體會這種分別。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3-9 10:07
sousuo: 題目是這樣的,聖,在聖經的語境中是「分別」的意思。

聖地,就是分別出來歸給神的地方。

聖地游,就是去體會這種分別。
謝謝指點~
回復 sousuo 2015-3-9 20:45
秋收冬藏: 謝謝指點~
不客氣呀。
回復 QFM 2015-3-9 21:37
千年歷史長卷,讓現代人仰目!
回復 BANGZI 2015-3-10 04:15
大屠殺至今也沒鬧明白是個什麼由頭。去奧斯威辛看看更是讓人毛骨悚然。這個貌似還不是宗教屠殺,歷史上宗教殘殺也是很厲害的。不過猶太人經常是受害人。倒是以色列建國后很是鐵腕對待敢於挑戰以色列的國家和組織。
請教一個問題。耶穌受洗的地方是在以色列這邊還是在約旦那邊?俺看的文章和視頻介紹好像都說是約旦那邊的洗禮地是john給耶穌洗禮的地方。
回復 sousuo 2015-3-10 04:28
QFM: 千年歷史長卷,讓現代人仰目!
耶穌受洗的約旦河是以色列和約旦的界河,耶利哥附近。

所以,現在的約旦河洗禮站建在了約旦河的上游,剛剛出了加利利湖,全在以色列境內,但只有象徵的意義。
回復 BANGZI 2015-3-10 06:13
目前大多數研究人員公認的耶穌受洗地是在耶利哥附近,但是的確是在約旦那邊,叫al-maghtas,對吧?兩任教皇都去過那裡(見以下鏈接)。您說在以色列這邊是聽導遊說的還是有別的根據?

受洗站是信徒去搞儀式的地方,對俺們沒啥意義。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Maghtas
回復 sousuo 2015-3-10 22:19
BANGZI: 目前大多數研究人員公認的耶穌受洗地是在耶利哥附近,但是的確是在約旦那邊,叫al-maghtas,對吧?兩任教皇都去過那裡(見以下鏈接)。您說在以色列這邊是聽導遊
約旦河很窄,水溝一般,很難分哪邊吧,反正沒人敢在那裡舉行儀式,沒準這邊下去,腳下一滑,人就到了那邊。

受洗站只有宗教意義,沒有歷史意義,沒錯。
回復 xoyuanfen 2015-3-10 22:44
BANGZI: 大屠殺至今也沒鬧明白是個什麼由頭。去奧斯威辛看看更是讓人毛骨悚然。這個貌似還不是宗教屠殺,歷史上宗教殘殺也是很厲害的。不過猶太人經常是受害人。倒是以色
耶穌受洗是以色列的地方, 約旦河的上游。
回復 BANGZI 2015-3-10 23:48
xoyuanfen: 耶穌受洗是以色列的地方, 約旦河的上游。
    看看維基百科上怎麼說的。youtube上的幾段介紹也都是這麼說的。這個耶穌受洗地是指耶穌受john the baptist洗禮的地方。網上基本上都說是這個al-maghtas地方,在約旦那邊。

維基鏈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Al-Maghtas
回復 BANGZI 2015-3-11 00:01
sousuo: 約旦河很窄,水溝一般,很難分哪邊吧,反正沒人敢在那裡舉行儀式,沒準這邊下去,腳下一滑,人就到了那邊。

受洗站只有宗教意義,沒有歷史意義,沒錯。
    
所以俺要搞明白耶穌受洗地在哪兒,然後決定去還是不去。tripadvisor上面人們一提到the baptism site of jesus就是指約旦的這個。

剛剛找到unesco網站明確指明了聖經里(John 1:28 )提到的bethany是約旦這邊的。不是以色列那邊的同名地點。不知這事兒有沒有定論。
http://whc.unesco.org/en/tentativelists/1556/
回復 xoyuanfen 2015-3-11 00:19
BANGZI:      看看維基百科上怎麼說的。youtube上的幾段介紹也都是這麼說的。這個耶穌受洗地是指耶穌受john the baptist洗禮的地方。網上基本上都說是這個al-maghta
比較相信WiKi, 看來我去的耶穌受洗的地方是假的。
回復 BANGZI 2015-3-11 01:37
xoyuanfen: 比較相信WiKi, 看來我去的耶穌受洗的地方是假的。
也沒啥真的真假!這個也是沒有準譜兒的東西。聖經上的東西也說不準,都是「江湖」上的傳說。不過這些東西看看也挺有意思的。耶穌據說是確有其人,但是耶穌的光輝事迹貌似貌似是很多人合成的。俺是從民俗民間傳說的角度來看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 01: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