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於丹忽悠
07/27/2009
(本來不想寫這篇文章的,但看到于丹教授到處宣傳儒家·道家·佛家思想,還用書本上的事例進行舉例,不由感想多多。前兩天看到于丹教授到休士頓報告的新聞,發現村裡的年輕後生飛飛都對於丹不屑一顧,和飛飛討論了一下,咱一下發現,原來咱的感覺是對的,才有了膽量,寫下面的文章。此文就當送給人小鬼大的飛飛的吧。
有商榷處,歡迎拍磚,如果要罵人,就直接罵,咱耳朵不好。)
在海外,中國學者的報告,一般想聚個人氣,基本上不對外售票,可于丹不,她名氣大,需要持票入內,也不知道這些票是贈票還是對外出售,反正等咱趕到會場,門口站滿了檢票人員,看架勢,很有點一票難求的味道,這更勾起了咱要一睹芳嘴的慾望。
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咱進了場內,還弄了個前排就座(不知為什麼,那些位子沒人坐)。
于丹教授一出場,就引起了轟動,看打扮和造型,咱一直看不出年齡。(於教授的裝扮,村裡的人議論紛紛,此乃另外話題,這裡不表了)
於教授一講話,咱就被吸引住了,啥原因,人家一下就提到了中國目前的一個大問題,這就是,學生目前畢業即失業,有什麼解決辦法呢?
咱的乖乖,連中央領導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她於教授早就從儒家思想可以解決了。於教授說,這不是壞事。
不是壞事?難道是好事?
於教授繼續道:如果有一把米,在農婦手裡,就是一口飯的價值,在聰明人手裡,可以包成粽子,而在最聰明的人手裡,可以發酵變成酒,賺大錢。
這點道理咱懂,不就是現代社會所說的深加工嗎?這跟失業有啥關係?這點,於教授沒有展開了講,咱發揮自己的想象,是不是於教授要求學生畢業了,不要急於就業,沒事就發酵,讀碩士·博士·博士后,最後成為烈士?
如果這個社會年輕人都成為烈士,也就是都發酵變成酒,那麼,沒有了米,大家豈不都餓死了?
您別說咱抬杠,這樣的事例不是沒有。前幾年,IT行業熱得燙手,是人都學IT,結果,IT一天崩盤,不少IT專家到中國城打工了。還有華爾街的騙子們,金融危機一來,也到處發CV了。中國社會,現在的技術學院·技工學校這麼少,大家盡撿了熱門的專業讀,畢業找工作擠破了頭,結果只好繼續發酵,學位讀的越來越高,結果卻越來越不妙,最後連對象都找不到,這不應該是於教授宣傳的目的吧?
可能咱的理解不對頭,但人家於教授沒說,咱也拎不清於教授說這話的根本目的,這米變成酒和學生就業有什麼關係,咱的感覺,反正關係不大。
於教授又舉例,說明世事難料,明天會更好。
說是一對兄弟,每年靠制陶罐生存。兄弟倆每年精製100個陶罐,到海對面的港口換來一年的生活費用。這一天,兄弟倆把制好的100只陶罐運到對面的港口,未想,中途碰上了狂風巨浪,兄弟倆好不容易把船靠上了對岸港口,卻見100只陶罐大多破損,完好的所剩無幾。
哥哥見此情景,痛哭失聲,對弟弟道:咱們這一年如何過啊!
弟弟不慌不忙,上岸觀察一通,回來拎了把大鎚,把陶罐砸個粉碎。
哥哥問其原因,卻原來,這個港口城市正在大興土木,需要馬賽克,砸壞的瓦罐,正好可以當馬賽克賣,所以,兄弟倆發了大財了。
且不說這瓦罐是否可以變成馬賽克,但這樣的道理咱小學時就學過了: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好象這個成語,遠比於教授的道理更可信吧。咱啞然失笑,就這水平,還到處吹牛?真不知國內的人腦子出問題了還是咱的腦子出問題了。
咱也不用舉書本上的例子了,因為那是虛的,咱就舉一個實例。
南京有一個股民,由於選股較准,在股市上一直有所斬獲,周圍的鄰居朋友見此情景,都把錢交給他代炒。老股民也不食言,定期把固定紅利給鄉親朋友送去,可股市難料,有一天最終崩盤,老股民一下血本無歸,朋友鄉親的錢也無法歸還了,他是個言而有信的人,在這個年齡,無論明天多麼美好,他都無法把欠下的錢還清,結果,這個負責任的人選擇了自殺,留下了唯一上大學的女兒(股民老婆去世了)。
現代社會,年齡是本錢,對這樣的老人,發生這樣的事,心理醫生都不解決問題,於教授砸缸賣馬賽克就可以解決問題?道理就這麼淺顯,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砸缸賣馬賽克,也就騙騙小孩子吧。
繼續聽,實在聽不下去了,咱有一個強烈感覺:這於教授生活閱歷實在太淺,她對古典文學的研究也許很深,但生活知識未必豐富。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於教授估計讀了千卷書,但絕沒有行「萬里路」,講的道理,都是書本到書本,就沒有一點新意,在國內,她為什麼能這樣火呢?
縱觀於教授的演講,咱發現,她的一個宗旨就是:咱們小老百姓,改變不了他人和社會,咱們就只有改變自己,做一個聽話的好人,接受老天給自己的安排。在這個社會裡,咱們不需要自己的個性,咱們需要順從,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儘可能改變自己在社會裡的地位。
這不是既得利益者需要的理論嗎?
咱一下明白了於教授在國內為什麼可以紅的發紫。
於是,2個小時的講座,咱只好提前退席了,因為,于丹教授在咱的眼裡,成了魚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