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冠肺炎,美國的死亡總數會有多少

作者:xqw63  於 2020-3-30 09: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社會評論|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57評論

新冠肺炎,美國的死亡總數會有多少

03/29/2020


生活不可以回頭,回頭才發現,早幹嘛去了(63語錄)

 

隨著美國對新冠病毒檢測範圍的擴大,前期因為被檢測不足,導致隱藏在虛假的「疫情可控」的新冠病毒感染數字,在不斷地攀升,目前,美國公布的感染數字,已經成為世界第一,這個「世界第一」的帽子並不是一個殊榮,其疫情為什麼會達到如此「失控」的狀況,咱可能會在未來的文章進行分析。


根據各個國家抗疫經驗,一旦政府採取措施,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會在兩周內下降,這樣來說,美國各地採取的「宅家令」,大多在323-25日,如果不出意外,45-10日左右(也可能提前),每日新增病人的數字,將出現拐點,拐點后的數字,會明顯下降。


那麼,到真正控制疫情,美國總共會檢測出多少感染病例呢?


有專家分析,美國整個感染人數可能是50-100萬,咱不知道這些專家是用什麼數據模型來分析的,咱僅僅從一個小老百姓具有的常識,通過相關國家疫情分析,來作一個預測。


目前,美國新冠肺炎新增病例連續3天超過了15千人,假如未來15-20天,每天新增病人按照2萬計算,最高可能達到40萬,加上現在已有的10萬病人,最壞估計,病人總數不應該達到100萬,樂觀估計,應該在50萬左右,取個相對較差的數字,美國的總感染人數達到70萬,這是個非常嚇人的數字了,估計全世界加起來,也不如美國感染的這個數字為多。


分析一下義大利的死亡率,簡直到了慘不忍睹的境地,截止到329日,義大利死亡率達到了11.03%10779/97689),咱不知道義大利發生了什麼,有一篇英文文章介紹,由於義大利老人占人口比例偏高,所以,死亡率較高。

 

咱不贊成這個觀點。


咱認為,義大利是由於檢測能力的限制,只是對中重症患者進行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檢測,由於檢測人數較少,選擇的樣本不是全部感染人群,所以,導致了從數字上來看,死亡率很高。


為什麼咱得出這樣的結論,咱給大家比較一下美國和義大利人群的年齡構成以及兩國的死亡率。


由於早期美國政府和民眾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忽視」,很多老人感染上了新冠肺炎,早期局部地區的死亡率相當高(比如華盛頓州),但隨著醫療資源的投入和民眾對疾病認識的提高,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率逐漸下降,截止329日止,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率只有1.76%2201/124809),隨著臨床醫護人員對新冠肺炎知識的積累,加上醫療資源的富足,美國後期新冠肺炎死亡率還應該會降低。


義大利的11.03和美國的1.76,差別如此巨大,難道真是年齡結構導致的嗎?


下面這兩張圖,是兩個國家人群年齡構成比


義大利人群年齡構成比

美國人群年齡構成比

 

義大利和美國60歲以上的老人所形成的塔尖,兩個國家非常接近,不同的是,美國年輕人形成的「肚子」比較大。


兩國60歲以上的老人,占人群的構成比分別為29.4%22.4%,兩個國家老人構成比的差別,不可能導致死亡率差別如此之大。


不檢測,就不會有這麼「嚇人」的分母,而選擇檢測,就會有這麼「嚇人」的死亡率。義大利極大的可能是沒有象美國這樣,進行「全面檢測」,才導致了這麼高的死亡率。


從已經報道的死亡病例來看,這次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主要發生於老年人,而西方老年人更是容易受傷,因為,西方老年人對死亡的認識和中國老年人不同,西方老年人更看淡生死,這裡有幾個例子。


紐約招聘退休醫護人員前來抗疫,很多老人自動簽約,一旦感染上新冠肺炎,在搶救設備缺乏的情況下,他們願意把有限的設備讓給年輕人;德州副州長帕特里克(Dan Patrick)公開表示,要求60歲以上的老人,一旦搶救設備缺乏時,把這些設備讓位年輕人,他樂意象他一樣的老年人犧牲生命,以換取後代的經濟強勁;義大利一個72歲的神父貝拉德利(Giuseppe Berardelli),選擇把他人為他購買來的呼吸機讓給了素未平生的年輕人,自己因為呼吸衰竭而離開人世。


就是這位神父貝拉德利,把大愛留在了人間(照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美國很多老人生前都簽有協議,如果自己病情嚴重情況下,選擇放棄無意義的搶救,他們更願意減少因為搶救而導致的傷害,減少醫療物資的浪費,選擇到天堂和上帝見面。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率應該不會低,尤其是那些80多歲的老人,他們可能更願意放棄插管等治療手段對自己的傷害,因為,多活幾年對他們而言,遠不如多快活幾天更有意義


這樣來說,雖然後面搶救手段比前期提高,但由於很多高齡老人不見得配合臨床的搶救,美國新冠肺炎死亡數字應該不會太低,咱們權且以迄今為止的死亡率1.7%,來估算一下美國這次新冠疫情可能帶來的死亡總數。


如前所述,假如感染人數為70萬,死亡率為1.7%,死亡人數在12千人左右。


美國2019流感導致的死亡人數是1.6萬人,而這次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少於流感,應該是一個能接受的數字。


個人認為:美國這次因為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總數,如果小於1萬,將是一個非常令人期待的樂觀估計。


花費數萬億美元、社會停擺多日、經濟出現大幅度下滑,最後,還很樂意接受1萬人因此而死亡的現實,這個人類災難,對美國的打擊著實不小。


生活不可以回頭,回頭才發現,早幹嘛去了。


God Bless America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4

難過

拍磚
2

支持
1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7 個評論)

回復 tea2011 2020-3-30 09:34
God Bless America!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20-3-30 09:44
死亡人數不重要.只要能控制使不擴散便是好消息
回復 fanlaifuqu 2020-3-30 09:50
專業性強,咱信你的!
回復 borninheaven 2020-3-30 09:55
希望的春天沒希望了, 希望夏天能幫忙控制住!下面就擔心冬天會不會重新流行, 象SARS的可能已經很小了。
回復 xqw63 2020-3-30 10:01
tea2011: God Bless America!
祈禱
回復 xqw63 2020-3-30 10:02
來美六十年: 死亡人數不重要.只要能控制使不擴散便是好消息
民眾就是怕死亡多啊 控制傳染怕有難度,老美是派對動物哦
回復 xqw63 2020-3-30 10:02
fanlaifuqu: 專業性強,咱信你的!
應該不會像NIH頭說的那樣,死亡20萬,太多了
回復 你懂的 2020-3-30 10:03
藥物和疫苗哪去了,瑞德西韋又歇菜了嗎?問個門外漢的問題,如疫苗出來,現有患者可以打嗎?
回復 xqw63 2020-3-30 10:03
borninheaven: 希望的春天沒希望了, 希望夏天能幫忙控制住!下面就擔心冬天會不會重新流行, 象SARS的可能已經很小了。
是的,傳染性強,致死性弱,短時間怕很難消失
回復 xqw63 2020-3-30 10:04
你懂的: 藥物和疫苗哪去了,瑞德西韋又歇菜了嗎?問個門外漢的問題,如疫苗出來,現有患者可以打嗎?
疫苗是給非患者打的,疫苗估計要一年時間。希望藥物有治療效果
回復 borninheaven 2020-3-30 10:10
xqw63: 是的,傳染性強,致死性弱,短時間怕很難消失
希望這次衝擊全球的新冠疫情,讓世界投入更多更多的資源去研究對付!也許順便能把流感病毒也滅了。
回復 紅杏桃子245 2020-3-30 10:15
死20萬的確太多了,聽著嚇人,不知他是怎麼算的?    
國內是想辦法往小數字上說,這裡是往大數字上估計
回復 xqw63 2020-3-30 10:22
borninheaven: 希望這次衝擊全球的新冠疫情,讓世界投入更多更多的資源去研究對付!也許順便能把流感病毒也滅了。
難度比較大,這類病毒突變太快
回復 xqw63 2020-3-30 10:23
紅杏桃子245: 死20萬的確太多了,聽著嚇人,不知他是怎麼算的?       
國內是想辦法往小數字上說,這裡是往大數字上估計
美國和國內正好相反 咱這個估計是中國人的估計
回復 嫑孬甭歪 2020-3-30 10:37
譚政委在這次疫情中,究竟起到了什麼責任(「夥同」那誰)...
回復 kiwiberry 2020-3-30 10:52
謝謝幫助分析。
回復 xqw63 2020-3-30 11:49
嫑孬甭歪: 譚政委在這次疫情中,究竟起到了什麼責任(「夥同」那誰)...
那哥們就不知道他起了什麼作用了,現在好象有彈劾他的呼聲啊
回復 xqw63 2020-3-30 11:49
kiwiberry: 謝謝幫助分析。
謝謝閱讀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0-3-30 12:04
只要重視起來,很快就會好轉。
回復 你懂的 2020-3-30 12:07
嫑孬甭歪: 譚政委在這次疫情中,究竟起到了什麼責任(「夥同」那誰)...
沒請來德先生,也沒請來賽先生,卻請來了痰得塞
123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3: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