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信貸市場危機愈演愈烈,使越來越多的公司相繼陷入泥潭,導致全球股市暴挫,迫使歐美數國注資救市。不少人擔心,這次美國信貸市場危機是否會擴大成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
8月10日,為平息因為信貸市場危機所造成的恐慌,美聯儲向美國銀行系統注入380億美元,這是其自911以來向市場單日注入資金最多的一次。一天前,美聯儲已向金融市場注入了240億美元資金。兩天注入資金相加達到620億美元。
隨後,歐洲中央銀行也在8月9日緊急動用948億歐元對市場進行干預。日本央銀也緊隨其後,向市場注入84億美元,以制止股市下跌。路透社統計顯示,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的注資總額已超過3262億美元。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是一個經典的案例:當所有人同時做出小小的負責行動時,會發生什麼情況。
儘管美聯儲成功介入,但仍有分析師擔心市場存在的根本問題仍未得到解決。Briefing網站分析師迪克.格林稱:「這是一個重要的象徵性舉措,暫時幫助金融市場提供流動資金,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也不能平息人們因為信貸市場繼續存在的問題而產生的恐慌。」
日本岡三證券的戰略分析師博政滕木稱,如果中央銀行此舉是為增強投資者的信心,那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投資者會認為,問題已經大到了中央銀行不得不介入的程度。
美聯儲在8月10日開市前發布聲明說,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股市失控,其中包括提供「必要的儲備」增加金融市場流動性,保證市場正常運轉。聲明說:「美聯儲正注入資金,以促進金融市場有序運轉。」
歐洲央行一名官員表示,歐洲央行連續兩次注資目的在於「保障市場有序運行」,緩解因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歐元區各國央行也紛紛出台措施,穩定金融市場。瑞士央行8月10日連續第二天向股市提供低息貸款。
因為美國市場的信貸危機,全球股市連續數周動蕩,本周早些時候情況出現緩和。但是,法國銀行巨頭巴黎銀行8月9日以無法評估資產為由,宣布暫停向美國房屋市場開發的三隻投資基金。原因是這些基金在美國住房貸款問題上遭受了巨額損失。這三隻基金總資產價值曾經高達21.7億美元。
這一消息促使美國與歐洲央行相繼決定向貨幣市場注入現金,以控制市場利率。然而禍不單行,關於幾家對沖基金損失慘重、正在拋售資產的消息卻令市場本已不安的神經愈加脆弱。
鑒於需求疲軟,又無力獲取新融資,住宅與公寓建築商Tarragon Corp.的持續經營能力也面臨市場的質疑。美股收盤后,抵押貸款商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又表示,公司財務狀況可能會因信貸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而遭受衝擊。
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降溫,曾經一度紅火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2006年開始走軟。2007年第一季度,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問題惡化,其中浮動利率貸款逾期還款的比例和借款人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比例雙雙升至歷史最高點。
3月13日,全美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瀕臨破產的消息使紐約股市首次因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遭到重創,道瓊斯指數當天下跌了240多點。不過投資者當時並未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股市很快重拾升勢。
6月,紐約股市再次大跌,其誘因是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旗下兩隻基金因涉足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市場出現虧損。7月以來,隨著企業和投資機構公布業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越來越多的問題被曝光,股市接連遭遇重創。業績縮水最嚴重的是次級抵押貸款公司。
美國最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全國金融公司第二季度利潤同比下降了33%,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被拖欠的貸款佔全部非優先順序貸款的比例達到20%。據不完全統計,從2006年11月到現在,全美共有80多家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宣布停業,其中11家已經宣布破產。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7月19日在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舉行的年中經濟評估聽證會上說,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造成的損失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伯南克說,「次級抵押貸款造成的信貸損失已經顯現,而且相當重大。對於次級抵押貸款給相關信貸產品造成的損失,估計在500億美元到1000億美元之間。」伯南克說。
7月27日,美國股市大跌,拖累亞太區股市全面下跌,市場憂慮美國樓市次級按揭貸款問題惡化,觸發環球股市大幅波動,港股跌幅2.76%。香港恆生指數收市報22570.41點,下跌641.58點,全日成交1125.16億元。(中新社)
伯南克的公開承認,或許標誌著由來已久的次級抵押貸款問題面臨進一步惡化的前兆。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已經暴露的問題也許還只是冰山一角,這一問題造成的直接損失可能高達3000億至5000億美元,間接影響則可能蔓延到整個房地產業,導致全國房價重估,以至於拖累整個美國經濟步入衰退。
媒體指出,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如果進一步升級,並擴大至更多金融領域,將會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更加劇烈的動蕩。而且,危機如果影響到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個人消費開支,則會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則認為,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可能需要18至24個月才能平息,在此期間,市場可能會不時面臨新的衝擊,如果有大的銀行出現現金流問題的話,這次危機就很可能引發更大的波動。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從美聯儲及政府最近的行動來看,對於市場正在或者還將到來的調整,是認為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的。這或許意味著,一方面,伯南克不會像格林斯潘在上次科技泡沫破裂之後所作的一樣,大力減息,另一方面,央行已經在向市場注資,投放必要的流動性,以限制市場恐慌對經濟影響的放大效應。
「減息就相當於是在補貼金融機構,如果這樣做的話,以後金融機構就會更加肆無忌憚。」謝國忠說,在次按引發的危機中,政府不應該干預,因為若政府參與救市的話,會讓市場形成錯誤預期,最嚴重的後果是,今後可能還要出現更大的泡沫。
在謝國忠看來,這正是格林斯潘所犯過的最大錯誤,即當年在科技股泡沫破裂之時,向市場投放了過多的資金,刺激了華爾街的大投行們,使得他們肆無忌憚,結果這次出現了更大的泡沫。
謝國忠認為,次按危機最好的解決之道,是市場自救而非政府救市。「這次的金融泡沫實際上已經持續很久了,美聯儲自己也一直在關注此事,所以,如果這次泡沫在自我調整的時候,央行應該是希望市場進行自我調整,但同時要限制這种放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