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來,柳傳志一直是中國科技行業的領軍人物。1984年,他憑藉從中國科學院拿到的20萬元資金、帶領中科院計算所的10名同事創辦了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並最終發展成為了聯想控股有限公司(Legend Holdings Ltd.)。如今,它旗下的聯想集團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已躋身世界個人電腦生產商的前列,同時,聯想也或可稱得上是中國最著名的國際品牌。
現年63歲的柳傳志現任聯想控股總裁,同時兼任包括私人資本運營公司(Private Equity, 簡稱PE)弘毅投資(Hony Capital)在內的好幾家子公司的董事長。弘毅投資成立於2003年,是中國首批私人資本運營公司之一,其業務重點是對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重組。柳傳志近日接受了《財經》雜誌記者的採訪。
《財經》:近年來,PE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是一方面中國的併購環境並不理想,存在著各個方面的障礙;另一方面人們對PE的認識也相對模糊。如何看待PE在中國的發展空間?
柳傳志:在我看來,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的市場環境有一些特點非常適合PE發展。
首先,中國的傳統行業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因此PE投資的回報甚至比風險投資還高。國外傳統行業增長有限,風險投資有著行業風險,但是中國的傳統行業比如建材、服裝、食品飲料等領域,一方面篩除了行業風險,另一方面發展又很快,非常適合PE投資;
其次,由於民營企業資源缺乏,PE的進入相當於是「滴灌」,一旦進入往往會使企業發生質的變化;
第三,對於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和激勵機制,PE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以往進行產權改革或管理層收購,很容易觸犯國有資產流失的禁區,PE的出現是以一種市場化的價格來對企業和管理層定價,可以規範地推動國企改革。
有這三方面的背景,PE的迅速發展就很自然了。
《財經》:作為金融資本,業界往往會質疑PE能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變化。與產業資本不同,作為財務投資者的PE並不是行業專家,而且有著相對短期的盈利要求。
柳傳志:PE對於企業來說,可以提供很多方面的幫助,不僅是在資金方面。像前面提到的國企改制對管理層的激勵,往往改制前後對整個企業的帶動作用非常不一樣;在戰略目標制定上,PE彙集了大量既懂企業、又懂行業的人,可以提供很多經驗;在兼并戰略及執行方面,PE也可以提供很大幫助。比如說,中國玻璃要收購藍星玻璃,強強聯合是很容易產生矛盾的。根據我的經驗,先讓兩個公司的領導人交朋友,交往了一年以後,誰當董事長、誰當CEO,部下怎麼安排,自然就水乳交融了。這些經驗都是我們長時期摸索出來的,可以讓企業少走很多彎路。
《財經》:在國內進行收購,最大的困難在於利益整合,投資人、管理層、各級政府的利益取嚮往往相互衝突,再加上競爭對手之間相互拆台,收購往往會變成一場混戰。弘毅是怎樣對各種利益進行整合的?
柳傳志:從聯想的自身經驗來看,1984年開始起步,大環境不好的時候,我們就尋找小環境;小環境再不好,就忍著,等到環境好的時候再出來做。現在我們做投資也是這樣。
對於地方政府,我們要看它是真正看重地區發展、看重稅收,還是看重經濟管理權。如果是後者,而且難以推動,我們就會退出來。比如有的地方人事非常複雜,點頭不算搖頭算的人特別多,或者有很強政府背景的競爭對手出現,我們就需要探討和分析。一旦不行我們就會退出來,能夠及時退出也是一種能力。
對於管理層我們非常看重,首先要讓管理層感覺到我們是一個戰壕里的,而不是要把他們踢出去,凡是需要撤換管理層的企業我們根本就不碰。我們自己的企業挑選一個人要很多年,哪去找那麼多值得信賴的人去接管?換人也不是沒有,但那是迫不得已,而且總體來看換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還有一個就是下崗員工的問題,我們事先都會想到,是不是有條件把退下來的員工安置好。比如我們往往建議投資以後政府還留一些股份,政府拿每年的利潤來做退休員工的利益保證。
這幾方面的關係很微妙,先找誰后找誰,誰在裡面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動手之前,都需要非常小心地研究,才能得到圓滿的結果。就像看玉石一樣,不要一刀下去把它給毀了。
《財經》:在競爭不太激烈的時候,PE還可以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但現在是資金多於項目,許多PE在選項目的時候尋求的是政府背景,弘毅的競爭力在哪裡?
柳傳志:首先,要維護住品牌,這對於爭取項目是很重要的;第二,會選擇更透明、更規範的地區投資;第三是要充分發揮了解中國國情的優勢。通過以往的成功投資經驗,我們知道哪些環節是死扣,過不去;哪些環節是通過耐心工作能通過的。
面對各種競爭對手,我們一方面是要試試自己的背景有沒有競爭力,當然所謂背景就是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也要看被投的企業有多少待解決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千萬別去,否則會壞了自己的招牌。
《財經》:現在除了在境外註冊的PE,國內也開始發展類似的基金,比如發改委審批的產業投資基金,券商和保險公司也在涉足這一領域。相比之下,弘毅這類PE的未來在哪裡?
柳傳志:對於PE投資來說,主要有四個環節,就是融資、選項、幫助、退出,其中核心是選項和幫助,要深刻地了解企業管理、管理層和行業,產業背景的PE是有優勢的。舉個例子,風險投資對創業者的要求,就是對本行業中的運作、管理能夠熟悉就敢投了,投了以後很快可以退出。但是PE投資的管理層不能只懂運作、管理,還需要有戰略,會建立公司文化,比如,CEO是否尊重整個班子?在利益分配時有沒有胸懷?
弘毅會給予被投企業許多的幫助,一年一度組織CEO俱樂部等等,不僅幫他們幹活,還要具體進行指導,把人帶出來。這就需要團隊組合,這在外國基金很難做到,因為他們太講個人效率。弘毅的理念是要做大事,將來要做成一個大基金,因此要強調團隊。弘毅的最初項目是相互獨立的,但慢慢就形成具有優勢的領域了。在葯業和建築材料,我們就正在培育出領頭人來。
(本文由《財經》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