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東亞國家重拾文化自信-《論語》熱-- 儒家思想正在大規模回潮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5-22 17: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中日韓的儒家思想正在大規模回潮,現在終於普及到普通民眾中間,東亞地區興起<<論語>>熱.1999年台灣,2000年韓國,2006年中國大陸都請學者在電視上講《論語》,引起熱潮.台灣在1999年在電視上講<<論語>>,2000年韓國學者在韓國國家電視台上講了60多期<<論語>>,2005年日本東京電視台製作了《〈論語〉進行時》,2006年中國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學者于丹講<<論語>>.中日韓<<論語>>出版現在非常繁榮,中國大陸這一段<<論語>>出了幾十種書,于丹彙集講座內容的《于丹〈論語〉心得》已熱銷250萬冊.日本大小書店都有《論語》大小專櫃.

  教育上,台灣興起少兒讀經班,已經有幾十萬兒童參加,日本在幾年前,一些學校和私塾就逐步把《論語》的內容加入到課程當中.韓國首爾江南區興起很多"論語"學校,中國大陸也有不少收費昂貴的少兒讀經班.

  東亞文化共同之處有儒家思想,大乘佛教,使用漢字,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東亞現代化以來,儒家文化雖然地位下降,但是對東亞普通民眾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儒家文化破壞最大的中國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仍然保持著傳統儒家倫理的內核,這從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國盛行可以看到.

  儒家思想與民族主義運動有聯繫,但是儒家思想是一種普適主義思想,講民族主義比較勉強,韓國人和台獨分子就認為孔子是魯國人,不認為孔子是中國人.古代漢語被認為是東亞的拉丁文,不是中國人專有,中國古代經典也不被認為是中國人專有,儒家思想是東亞文化的源頭.因此儒家回潮是整個東亞社會的思想運動,不是中國獨有.東亞的儒教社會在現代化上取得了成功,被認為是對西方文明模式的威脅,特別是如果中國最終取得成功,東亞模式會增強對西方以外國家吸引力.東亞儒學復興是東亞在現代化上取得成功后,在文化上重拾信心的表現.

  在戰前日本儒家思想很強,戰後日本儒家被認為是軍國主義思想一部分,遭到否定.但是儒家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日本走向正常國家,作為對過去的反動,日本儒學逐步回歸.日本儒學思想與日本其他思想很好融合,不發生衝突.

  韓國儒學一直保持旺盛,2000年在電視上講論語,與中國去年于丹在電視上講<<論語>>一樣掀起論語熱潮.韓國儒學與其他思想矛盾比較大,基督教與儒學進行激烈競爭.某些韓國學者認為,韓國與朝鮮共同之處在於儒學,儒學對國家統一有很大幫助.

  中國80年代初期改革建立小康社會的學說與儒家大同說有關聯,康有為在清末民初對儒家大同說進行了發展,鄧小平那代人應該深受影響.中國儒家思想回潮開始是由海外到內,從下到上,由上到下三種方向的思想運動.

  儒家思想回潮最開始是由海外到內.改革開放后,海外的新儒家思想重新進入中國大陸,部分海外學者以東亞經濟發展文化決定論強調儒家文化對中國現代化幫助.大量海外新儒家書籍在國內出版,例如唐君毅和錢穆的書.少兒讀經運動從台灣傳入大陸,激起爭論,但是讀經班越辦越多.

  從下到上的過程,是儒家思想家向上推銷思想,扮演了現代叔孫通的角色.更進一步某些學者認為中國應該重新建立儒家意識形態,又要扮演現代董仲舒角色,準備重接"道統".

  從上到下的過程.包括以德治國思想,對內和諧社會思想,對外和諧世界的思想,現在管理政府官員開始考察官員的道德操守,在海外推廣孔子學院.在學校教育中增加了古代經典課程.也反映了一種增強軟實力的文化戰略,儒學復興是大國競爭的表現,對外進行文化競爭,對內團結人民.

  儒家回歸反映了對精英地位和意識的追求,穿長袍大袖漢服,行成人射御禮,都是古代統治階級和勞心者的禮節.

  中國古代文化是多元的,漢代前是諸子百家,漢代后是儒道釋互相融合,宋朝以後儒道釋三家之中儒家思想超過其他兩派.近代以來,儒家沒落,被當成導致中國落後的意識形態.

  現代新儒家討論的主題是很古老的儒家心性之學-所謂"道統",心性之學最早可以追溯到考古挖掘的郭店竹簡《性自命出》其中有"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於情,情生於性",後來四書《中庸》中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說明新儒家在維傳統思想上的堅持.但是新儒家也回答時代問題,吸收了西方和佛教思想把中國傳統思想現代化,認為自己能以中國思想解決當代世界所面臨的問題,比如唐君毅認為現代社會的社會分工造成專業利益集團與社會的功利性鬥爭,比如香港醫生利益集團使香港人均醫生數量很低,印度教師利益集團造成印度文盲比例過高,人們越來越厭煩社會不願意負社會責任(造成下流社會),唐君毅認為儒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中國佛道思想在普通人心理影響很大.佛教中國信眾眾多,規模很大.喜歡養生之道,順從自然的生活態度的道家思想也是潛移默化.在中國多種思想也在互相競爭.但是,中國人多種思想能互相融合.從台灣佛教支持少兒讀經可看到這一點,認為小孩可以先讀<<論語>>打基礎,以後再讀佛經.

  傳入的西方現代思想也對儒家進行抵制,比如反對少兒讀經,認為不存在什麼"道統".現代利益集團反對,現代教育對傳統讀經教育方法有很強抵制.

  儒家思想對創新可能是個阻力,美國有個設計師認為中國人設計技術很好,但是因為文化的限制比較講內部和諧,設計師不能堅持自己看法,不從用戶角度出發設計產品,影響了創造力的發揮.

  一位國外學者研究中國為什麼沒有在明朝海上力量很強大情況下向海外擴張,認為中國人沒有相應的意識形態.儒家文化的中國沒有進行海外擴張的意識形態,對外擴張行動難以獲得支持. 美國學者認為推廣儒家思想有軟化中國外交的作用,從儒家來的和諧世界觀,在外交上就是保守,維持世界現存秩序.中國石油公司最近在非洲遭到攻擊,反映了中國儒家思想與中國現代外交倫理結合造成困境.反映了大國崛起的傳統倫理困境,不管是儒家倫理還是中國現代外交倫理-諸如不建立海外軍事基地,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外交思想.新儒家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文明病態的反應,準備以中國文化解決現代世界問題,有可能成為大國崛起的意識形態.

  廣州 麥辰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9: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