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憤青的作為為中國以及中國以外的世界提供了一種具有挑戰性的社會現象。這些年輕男女經常通過網際網路來公開表達抨擊性觀點。究竟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他們所關心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他們對美中關係的發展起到一些什麼作用?美國華盛頓的一個智庫就此於日前舉行了一個有關憤青的研討會。
|
亞利桑那大學助理教授吳旭 |
一個在中國從事多年新聞工作,目前在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擔任克朗凱特新聞學院戰略媒體與公共關係助理教授的吳旭在研討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憤青指的是一批年齡段從十八歲到三十歲的年輕男女。這些人的特點是教育水平比較高,知識體系也比較全面 ,同時他們對現狀,中國的現狀和中國在世界整體地位現狀並不是很滿意。
*中國憤青形成的歷史原因*
這種社會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吳旭教授認為,憤青生長的環境給了他們一種非常強的自信。而這種自信以及重新對自我的認知是前幾代年輕人所沒有的。他們心目中的中國, 中國人,在他們的頭腦和生存過程中是一種非常正面,非常積極,完美的,給他們一種世界模範的感覺。這同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導完全不一樣。
吳旭說:「西方國家媒體對中國共產黨的抨擊,對台灣、台北、天安門三個T事件完全負面的報導,跟他們油然而生的驕傲感覺是非常對立的。這正好又趕上這批年輕人自己在找尋自己個性過程中面臨國家整體的定位也面臨重新定位的過程。所以荷爾蒙的生髮加上整個外來的不公平造成一種憤怒的感覺。」
吳旭認為這些憤怒指向中國以外的日本、美國、歐洲一些相關的傷害憤青自身的自尊以及中國國家自尊在內的政策。如果這些憤怒得不到有力的好的應對的話,這種憤怒好比雙刃劍,同時會轉向國內。
*專家:中國憤青的產生和社會作用
中國憤青的作為為中國以及中國以外的世界提供了一種具有挑戰性的社會現象。這些年輕男女經常通過網際網路來公開表達抨擊性觀點。究竟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他們所關心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他們對美中關係的發展起到一些什麼作用?美國華盛頓的一個智庫就此於日前舉行了一個有關憤青的研討會。
|
亞利桑那大學助理教授吳旭 |
一個在中國從事多年新聞工作,目前在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擔任克朗凱特新聞學院戰略媒體與公共關係助理教授的吳旭在研討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憤青指的是一批年齡段從十八歲到三十歲的年輕男女。這些人的特點是教育水平比較高,知識體系也比較全面 ,同時他們對現狀,中國的現狀和中國在世界整體地位現狀並不是很滿意。
*中國憤青形成的歷史原因*
這種社會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吳旭教授認為,憤青生長的環境給了他們一種非常強的自信。而這種自信以及重新對自我的認知是前幾代年輕人所沒有的。他們心目中的中國, 中國人,在他們的頭腦和生存過程中是一種非常正面,非常積極,完美的,給他們一種世界模範的感覺。這同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導完全不一樣。
吳旭說:「西方國家媒體對中國共產黨的抨擊,對台灣、台北、天安門三個T事件完全負面的報導,跟他們油然而生的驕傲感覺是非常對立的。這正好又趕上這批年輕人自己在找尋自己個性過程中面臨國家整體的定位也面臨重新定位的過程。所以荷爾蒙的生髮加上整個外來的不公平造成一種憤怒的感覺。」
吳旭認為這些憤怒指向中國以外的日本、美國、歐洲一些相關的傷害憤青自身的自尊以及中國國家自尊在內的政策。如果這些憤怒得不到有力的好的應對的話,這種憤怒好比雙刃劍,同時會轉向國內。
*網路是中國憤青現象的重要推手*
吳旭教授指出,網際網路對中國憤青社會現象起到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他說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所謂的憤青是不可能存在的,甚至存在也不可能有現在的這樣大的組織和影響力。影響力已經超過了中國本身的疆界,變成了一種世界性的東西。去年國際奧運會火炬傳遞的過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他說:「它所表現的力量,宣傳力量,組織力量甚至行動力量,超過中國政府很多對外宣傳的模式。它實際的行動力和操作力,甚至能夠阻礙,破壞政府一些網站,大規模遊行,改變一些外交政策。變成一種很有行動力的政治力量。」
究竟中國這種憤青現象對美中兩國關係發展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吳旭認為,網際網路上中國民族主義的影響已經逐漸變小,特別是911之後,美國政府的整個政策走向反恐。中國由原來的潛在的對手變成現實的夥伴,特別是現在國際金融危機出現之後,中美之間G2已經變成國際經濟支撐的一種力量。
吳旭進一步分析說:「隨著美國對華外交政策變得逐漸的平和,當外部壓力減輕的時候,中國這批年輕人對美國的這種所謂的憤怒,不會有一種主動性的影響或者是攻擊。」
因此,吳教授作出結論說,從長遠來看, 隨著美國政策和中國互相定位的轉變,變得更趨向夥伴關係,憤青即使有的話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吳旭表示,面對中國國內的憤青現象,中國政府對幾個主要網站的主持人和網站的創立者採取了緊密的監控。他說:「中國採取了雙面下注的政策,一方面控制自由派團體,同時控制極端民族主義團體。」
*李開復:應該正面看待和理解憤青*
|
谷歌全球副總裁李開復 |
谷歌搜索引擎的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對記者表示,憤青心中的一股力量其實是正面的,因為他們是基於愛國的,基於正義的,基於希望有更大透明度的,希望能夠幫助中國和中國人的。他們的本意是非常正面的,但是表現出來的行動有時過激了一些。因此要想辦法讓這些人更好的理解全世界各地的情況,能夠更理性的,建設性的分析一些社會事件。
李開復說:「今天中國的網際網路有很多的信息,有時候有些青年可能比較容易被誤導,我們希望有更多更好更正面的力量能夠把他們心中真正想做的事情用建設性的方法發揮出來。」
一名參加研討會的中國留學生表示,在國內的主流媒體,電視電台還控制的比較嚴的時候,網路就成為憤青發泄的一種主要手段和傳播的工具。他說:「所以我相信,有許多年輕人平時網路聊天,他們自我宣洩的能力比較強,只要有網路就可以宣洩自己的不滿。這些憤青有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大家一起去了解,總好過什麼都不憤,在那裡無奈的生活下去。」
是中國憤青現象的重要推手*
吳旭教授指出,網際網路對中國憤青社會現象起到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他說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所謂的憤青是不可能存在的,甚至存在也不可能有現在的這樣大的組織和影響力。影響力已經超過了中國本身的疆界,變成了一種世界性的東西。去年國際奧運會火炬傳遞的過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他說:「它所表現的力量,宣傳力量,組織力量甚至行動力量,超過中國政府很多對外宣傳的模式。它實際的行動力和操作力,甚至能夠阻礙,破壞政府一些網站,大規模遊行,改變一些外交政策。變成一種很有行動力的政治力量。」
究竟中國這種憤青現象對美中兩國關係發展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吳旭認為,網際網路上中國民族主義的影響已經逐漸變小,特別是911之後,美國政府的整個政策走向反恐。中國由原來的潛在的對手變成現實的夥伴,特別是現在國際金融危機出現之後,中美之間G2已經變成國際經濟支撐的一種力量。
吳旭進一步分析說:「隨著美國對華外交政策變得逐漸的平和,當外部壓力減輕的時候,中國這批年輕人對美國的這種所謂的憤怒,不會有一種主動性的影響或者是攻擊。」因此,吳教授作出結論說,從長遠來看, 隨著美國政策和中國互相定位的轉變,變得更趨向夥伴關係,憤青即使有的話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吳旭表示,面對中國國內的憤青現象,中國政府對幾個主要網站的主持人和網站的創立者採取了緊密的監控。
*李開復:應該正面看待和理解憤青*
|
谷歌全球副總裁李開復 |
谷歌搜索引擎的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對記者表示,憤青心中的一股力量其實是正面的,因為他們是基於愛國的,基於正義的,基於希望有更大透明度的,希望能夠幫助中國和中國人的。他們的本意是非常正面的,但是表現出來的行動有時過激了一些。因此要想辦法讓這些人更好的理解全世界各地的情況,能夠更理性的,建設性的分析一些社會事件。
李開復說:「今天中國的網際網路有很多的信息,有時候有些青年可能比較容易被誤導,我們希望有更多更好更正面的力量能夠把他們心中真正想做的事情用建設性的方法發揮出來。」
一名參加研討會的中國留學生表示,在國內的主流媒體,電視電台還控制的比較嚴的時候,網路就成為憤青發泄的一種主要手段和傳播的工具。他說:「所以我相信,有許多年輕人平時網路聊天,他們自我宣洩的能力比較強,只要有網路就可以宣洩自己的不滿。這些憤青有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大家一起去了解,總好過什麼都不憤,在那裡無奈的生活下去。」網路是中國憤青現象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