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一個民族」成為兩岸新底線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8-5-30 09: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 葉鵬飛(北京特稿)

  就在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對到訪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表示,「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儘快恢復海協和海基會的交往協商」隔日,台灣的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江丙坤就宣布接受海協會當天上午發出的邀請,在6月11日至14日率團訪問北京,就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事宜進行商談。

  停頓了近10年的海協、海基兩會接觸,就那麼在「一夜之間」恢復了。

  胡錦濤的談話透露了其中玄機。據前晚的《新聞聯播》報道,胡錦濤在重申他的16字箴言(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時強調:「首先要建立互信,這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至關重要。」

  他在解釋「建立互信」的意涵時說:「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是雙方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礎。」

  很明顯地,胡錦濤闡述的大陸政治底線是「不談台灣獨立,一切都好談」。

  吳伯雄在建立互信方面也積極配合,在會談時對胡錦濤就「台灣意識」和「台獨意識」做了仔細的切割。

  國民黨新聞稿引述他說:「我要鄭重地指出,台灣人民要安全、要尊嚴、要有合理的國際活動空間,這是台灣朝野上下一致的共識,也是我們要維護和爭取的。但我們也非常地清楚,台灣意識不能扭曲成台獨意識,那就不利於兩岸關係,傷害到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這是本黨不能認同和接受的。」

  胡錦濤不僅正面回應台灣對於國際空間的要求,表示了解台灣同胞的感受,相信能找到解決辦法,還再一次對台獨勢力喊話說:「對一些台灣同胞在兩岸關係問題上存在誤解和疑慮,我們不僅會基於同胞情懷予以理解,而且會採取積極措施予以化解。」

  「胡吳會」揭示了兩岸交流新篇章,其中最關鍵的是雙方都積極貫徹「擱置爭議」的精神,台灣不講「主權獨立的國家」,大陸避談「一個中國原則」。吳伯雄在記者會上回答問題時更直接挑明了這個默契說,大陸不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就不講中華民國。

  台灣媒體注意到,胡錦濤在致詞時通篇不用「兩岸中國人」這個會刺激台獨勢力的字眼,更別說「一個中國」了。在《新聞聯播》關於胡錦濤談話的報道中,「中華民族」出現了5次、「大陸同胞」3次、「台灣同胞」14次。

  吳伯雄的發言稿里也出現了4次「中華民族」,提到了「骨肉相連」、「血肉相近」的感情、「兩岸共同血緣和文化關係」。雖然他沒有用「同胞」,馬英九的就職演說已經稱呼「大陸同胞」而非「大陸人民」了。

  更有積極意義的地方在於,「擱置爭議」並非和稀泥,而是給雙方交流予一個合理的緩衝帶。胡錦濤的談話非常清楚:「兩岸關係發展中還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也還可能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其中一些癥結問題一時不易解決。我們應該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務實面對,妥善處理。」

  從雙方反覆使用「同胞」、強調「血緣感、骨肉情、兄弟情」,顯示「中華民族」已經成為兩岸默契中最大的公約數、新共識和新底線。

  在這種善意的認知底下,兩岸的現狀是暫時分家,卻還同在一個民族的屋檐下。吳伯雄巧妙地指出,他原來還計劃組織台商啦啦隊來為參加北京奧運的中華台北隊加油,然而政協主席賈慶林卻告訴他說,北京同胞會主動為台灣健兒加油,讓他們享有「主場優勢」。

  「中華民族」的新共識在短期內化解兩岸關於政治身份認同的爭議,胡錦濤強調會「關心、尊重、信賴台灣同胞」,降低兩岸敵意,長期而言也可以把「中國」的政治意涵回歸傳統的文化意涵,不但在大陸民眾的認知上以及在國際社會上為「中華民國」騰出未來的空間,也釜底抽薪地杜絕台獨意識繼續滋長的可能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5 20: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