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 李慧玲 突然以後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8-5-18 13: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2008-05-18)

< type=text/css> fieldset { width: 309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 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體";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

  突然之間,很多不熟悉中國地理的人聽說了汶川、北川、綿竹、綿陽、都江堰、德陽等等。 突然之間,很多西方媒體都不談西藏的問題、奧運的火炬了。

  突然之間,那些給中國出主意怎麼搞公關,刻意展示活力、開放形象的策略都用不上了。

  中國要面對盛世,要舉足輕重,需要很大的周折,需要很長時間的醞釀,甚至需要從很小的事情開始演練,度要怎麼把握、姿勢要如何擺放,彷彿自己不擅長,別人也不適應。因此它自己要有準備,別人也要有準備。

  但是面對災害與磨難——很不幸的,情況似乎是如此,從近代歷史上看,中國似乎更為習慣,更不需要綵排,應對更為自然。

  所以當地震發生后,那些坍塌的房子,那些廢墟里的生命,那些逃過劫難的臉孔,那些哀號的親人,那些老師捨己救人的事迹,那些武警官兵日以繼夜堅持援救的莊嚴舉動,中國總理那些眼淚,我們一點都不陌生。這幾天的感覺,像是回到讀書時代從書本里看到的中國故事,溫柔但是堅韌,悲情卻壯闊。平日什麼講大局、鞠躬盡瘁的英雄烈士,往往讓人覺得一種肉麻與空洞的宣傳。但這近一個星期來,大家不用「英雄」、「烈士」,卻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感受到人的生命的重量。

  地震災難發生,在千鈞一髮時,人最不經矯飾、最本能的表現也最真實。房子塌的時候怎麼逃生,想要救人的心理怎麼著急,這都回歸到「人」作為「人」上面來。這個時候,人的思想、價值取向,也自然而然的體現。他們都是普通的人,握筆的孩子、完全看不出表情了的大人。這些都不是為計算宣傳效果、吹捧出來配合某一個時節的人。

  而我們就在這個讓人揪心的過程當中,聽到更多令人動情的點點滴滴。這個時候,新華社也發了一張照片,一位總理站在廢墟前,左手撿了學生的一隻鞋子,右手提起書包。雖然新聞聯播也花了很大篇幅播放了中國總理溫家寶的畫面,觀眾仍不得不為之動容:如何指揮、如何關切的視察災情、攀高爬低、與孩子們的對話。

  幾家中央媒體記者與溫家寶進行的專訪,結果電視上罕見的在兩會以外播放了記者與溫家寶的對答原聲。一般的中國人民其實很少親耳聽到自己領導人原聲回答問題的憂慮、激動、尋找著適合的詞語表達自己。一般新聞聯播,什麼級別的領導,多少秒鐘的鏡頭,自有標準。這次地震災害,打破了原來的標準與框框,雖然並非沒有策略,但卻是因為情急而破格。情急,也應是情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4: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