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子帛
人們注意到,迄今語焉不詳的「九二共識」已成了台灣「准領導人」(某華語電視台不得不使用的名詞)馬英九和大陸對台當局難得一見的政治交集。
對2008年5月之後的兩岸關係,人們多有樂觀的期待。一則拼經濟不僅是馬蕭配競選的主要訴求,也是台灣主流民意的期待。自80年代中後期以來,兩岸經貿互動持續,台灣經濟目前對大陸的依存度已超過25%,台灣當局決心重振經濟,就不能不在兩岸關係問題上邁出更積極的步伐,因此,「拼經濟」意味著兩岸經貿關係將進一步發展。
而馬英九當選之後在這方面的承諾甚多,諸如開放大陸觀光客赴台、台灣金融機構登陸、兩岸假日包機直航、人民幣兌換等,將逐漸付諸實施;二則胡錦濤在與布希熱線電話中,主動提到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交流協商,新華社播發的英文稿甚至出現「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話語,如若北京願意對「一中各表」採取默認的態度,則兩岸關係呈現良性互動的態勢是可以期待的。
從「九二共識」重新出發
對馬英九當選之後的兩岸關係,目前一般存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經過多年的互動和磨合,目前台灣民眾的心態有了明顯的轉變,對大陸以及大陸的政治現實不再那麼抗拒和害怕,對進一步開放大陸政策也有更多期待。這種觀點在大陸學界和研究機構似乎有較普遍的認知基礎。與此相悖的觀點很多,除了陳水扁在「馬扁會」上質疑「九二共識」之外,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也指出,大陸的對台政策並不建基於「九二共識」,而是建基於「一法兩公報」(反分裂法、胡連會公報、胡宋會公報),癥結點在於如何面對和詮釋「中華民國」的定位。
兩岸從1949年之後就一直存在「一中各表」的問題,兩蔣時期的基調是「漢賊不兩立」,但彼此對「一個中國」原則毫無歧義;李登輝主政之後先是設置國統會,頒布國統綱領,並在1992年兩岸香港會談期間透過文件文書,在各自解釋「一中」意涵的基礎上開啟了兩會交流,促成了辜汪會談,短暫出現了良性互動的局面,再就是「兩國論」風波,兩會交流陷入停頓;陳水扁主政期間的種種,在此不做贅言。
「九二共識」確實是前陸委會主委、現為馬英九的國際與兩岸事務智囊蘇起所歸納,但決不是憑空杜撰。至於「一中各表」的問題,據前陸委會副主委鄭安國所指出,陳水扁在2000年6月27日接見美國傳統基金會代表時,說過願意接受「一中各表」的共識。但北京迄今為止並沒有對「一中各表」正式表態。
無論是文獻考據學或政治詮釋,九二共識畢竟不是憑空想象,它未必有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效應,但的確被當時的兩岸當局所接受,否則,辜汪會談無法順利在新加坡舉行,而1998年辜汪上海會晤、辜江北京會談更難以想象。
如何面對台灣的「身份追求」
馬英九當選之後的兩岸關係,其實就是恢復到1992年香港會談以及1993年辜汪會談的狀態。如果對「九二共識」沒有太多異議,則從這個基礎上再出發,對彼此都沒有負面因素。問題卡在有沒有「一中各表」之上,如果有,那如何「各表」?馬英九已經放出狠話,如果不承認「一中各表」,兩岸就不必談了。在北京還沒有作出正式立場宣示之前,這樣的放話未必明智,但作為台灣「准領導人」,他只能這樣說,也必定會這樣做。
我們知道,兩岸經歷過相當一段時期互不承認的歷史,這段歷史先由李登輝打破,主要標誌是1989年郭婉容率團前往北京出席亞銀年會,在奏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家主席楊尚昆入場時,主動起立致意。而國統綱領也是一個具有指標性意義的里程碑。在這方面,北京在政策調適方面顯得遲疑,內部曾出現激烈爭論。汪道涵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八十六個字」定義,一度遭到強硬派的質疑和批評,儘管其後著名的「一個中國三段論」採納了汪道涵的主要意見,卻無法對已經脫胎換骨的「中華民囯」憲政體制採取務實面對的態度。
馬英九本人和國民黨並不贊成台獨,反對將台獨作為政治選項,但他曾明確無誤指出,統一不是台灣的選項。他的「中華民國情意結」根深蒂固,是眾所周知的。
如汪道涵提出的那樣,台灣民眾求得內部安定與兩岸和平相處,在與大陸走上合作發展道路后,還要追求一個「合理的身份」,即要解決在統一前「我們台灣是誰」,是一個地區還是一個政府,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共和國;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謀統一,還是台灣與大陸謀統一。「求身份」實際是要對兩岸「一百年的隔絕與五十年的對抗」討一個說法,對歷史作出實事求是的交代。這種「求身份」的要求,與搞台獨有本質差別。
胡錦濤的「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下,什麼都可以談」,是否已經包括了直面台灣客觀現實的思想準備?也許,2008年的兩岸互動以及未來的兩岸整合,可以先從互不否認對方開始。這一步能不能邁出,是我們觀察中共對台政策新思維的一個切入點。
當然,我們也必須警覺,代表台灣本土利益的馬英九執政團隊或許還有這樣的決策思考方向:經濟上盡量從大陸獲得實惠和好處,但在政治上始終堅持台灣的主體性,堅持「一中各表」或有化解僵局、恢復交流的現實考量,但恢復元氣之後的台灣,還會和大陸日益接近,抑或在政治上和大陸保持距離呢?兩岸新的遊戲規則正在醞釀中,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是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