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人的商務午餐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8-1-9 15: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路版專稿 袁莉

中國人吃商務餐忌諱碰到同行,更別提競爭對手,因此一般都要訂個包間。大家關上門,再點上一大桌子菜,熱熱鬧鬧地幾個小時下來,彼此間的交情一下子都好象深了幾分。

但是我來美國五年多,還從未進過包間。和美國人一起用餐的時候,也發現他們常常喜歡挑選靠門口的桌子。理由很簡單:這樣可以看到進進出出的都是什麼人。他們喜歡看人,也喜歡被人看。

關於「來來往往」

「來來往往」專欄透過一個中國人的眼睛看美國商界文化,詮解圈內人一舉一動背後的含義。專欄作者袁莉2004年進入《華爾街日報》,曾關注於美國電信業的報道。她於2002年赴美,先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並分別獲得新聞和國際關係碩士學位。此前,她曾任新華社國際新聞編輯和駐泰國、阿富汗記者。歡迎讀者發送郵件至li.yuan@wsj.com或在下面評論欄中發表評論和建議。美國的商界精英們更是把這種看人和被人看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他們大興實力午餐,繼而又將之延伸到了早餐和晚餐。所謂「實力午餐」就是每個行業里有頭有臉的人物每天固定到有數的幾家餐館用餐。共餐對象不僅有生意上的夥伴,也有競爭對手。他們邊吃邊談,同時密切關注還有誰在那裡用餐,和誰在一起。吃什麼並不重要,餐桌上的話題和餐桌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在紐約,幾乎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實力餐據點。四季酒店優雅的燒烤屋(The Grill Room)是華爾街和實業界巨頭鍾愛的午餐場所;政界人物一般喜歡在Lowes Regency酒店與商界人士共進早餐;而紐約著名的牛排店則是實力晚餐的首選場合,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店雖然價格不菲卻總要提前幾周甚至幾個月預定才能有座的原因。

實力午餐
吃飯就吃飯,何必要冠以「實力」二字呢?這是因為這些餐桌上的話題通常都有相當大的份量,動轍就是幾億、幾十億美元的併購交易。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這或許有點匪夷所思,因為我們喜歡關著門討論問題,不論是國事還是家事。但是在美國,很多重要的生意都是在這些公開的餐桌上談成的。2003年底華納唱片公司易手就是買家和賣家在曼哈頓的四季酒店共進午餐時敲定的。據說當時買方和賣方兩人低頭談了很久,就連周圍就餐的幾位商界巨頭--包括露華濃公司(Revlon Inc.)老闆、億萬富翁Ronald Perelman和雅詩蘭黛(Estee Lauder)家族繼承人Ronald S. Lauder--也不時朝他們的餐桌瞥上一眼。幾天後就傳來了華納被賣的消息。此外,歷史上最大的併購案、價值1,010億美元的荷蘭銀行(ABN Amro)三方分拆草案也是去年年初三家收購方總裁和美林的一位投資銀行家在日內瓦四季酒店一邊喝著葡萄酒一邊在午餐桌上擬就的。

「實力」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到這幾家餐館就餐的大多是有權有勢的人物。這些人一般很少帶助手,因為這裡是他們這個級別的人的起居室,是他們聊天、拉關係、談生意的地方。雖然誰都可以去,但你如果不了解每張桌上就餐者的背景和相互間的微妙關係,會很難領悟到其中的樂趣。有人開玩笑說,這些餐館就象美國高中里的咖啡廳,最酷的學生總是湊在一起吃東西,而不酷的學生也總想擠上那幾張桌子裝酷。


點擊看互動圖我前一陣子就到邁克爾餐廳(Michael's)裝了一回酷。隨意而有藝術氣氛的邁克爾餐廳是紐約媒體、娛樂和出版業實力人物經常光顧的午餐場所,一些政界要人,包括前總統柯林頓和總統候選人希拉里,也都到那裡用過餐。十幾年來,這家餐館每天中午12點半左右就開始上演精彩的真人秀,劇中人物都扮演他們自己。誰在這裡用餐,和誰在一起,談些什麼,都是一些小報和關注媒體業的博客們熱衷談論的話題。有一個很受歡迎的博客專欄就叫「邁克爾的實力午餐」,專門提供這類信息,甚至還附上一份詳細的用餐者名單及他們的座位號。

食物好壞可能是光顧邁克爾的客人最不在意的東西。雖然邁克爾的大廚頗有名氣,而且菜單上羅列了很多看上去考究而又美味的菜,但那裡最受歡迎的一道菜卻是簡單的COBB沙拉。這道沙拉是很多美國人喜歡的午飯,我也經常吃。裡面不外乎生鮮綠菜、白煮蛋、臘肉末和其他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老闆邁克爾說他們每個月光這款菜就能賣出1,200多份。當然邁克爾的沙拉也是要有實力才能常吃的:34美元一份,價錢是一般餐館的兩到四倍。

邁克爾的餐客們最在意的可能是他們坐哪張桌子。這類餐廳里的每張桌子暗中都有級別。就邁克爾來說,近門而又靠牆的桌子是最好的,因為那裡最利於看人和被人看。有名的人一般都坐那裡,認識的人進來時都得跟你打招呼,同時因為靠牆,它還帶有一點私密性。每天餐廳經理們都要為安排哪位大人物坐在哪裡而費盡心思,因為這些常客們大都互相認識,有些人相互之間還有夙怨,如果安排不當,很可能造成尷尬場面。

經理們最怕的是在餐館爆滿的時候突然有一位沒有預訂的大人物不期而至。去年美國總統夫人勞拉·布希就製造了這樣一次「險情」。一天中午,她既沒有派保鏢事先探路,也沒有預訂,就帶了幾個人走到了邁克爾餐廳的前台。幸好當時有一張桌子的客人到得早,剛剛結帳要離開,這才讓餐廳躲過了尷尬。

我那天坐的是1號桌,靠門口。據和我一起就餐的美國電視藝術與科學院院長兼總裁Peter O. Price先生說,我們那張桌子的級別算比較高的。用他的話說就是「既有私密性,又有曝光度。」意思是,我們不僅有自己的一個角落,而且可以看到每位進來就餐的人。當然,所有的人也都能看到我們。

我們的座位算不上邁克爾級別最高的,但至少離餐廳里最有實力的桌子很近。離我們兩張桌子的4號桌上坐著多次獲得環法自行車大賽冠軍的阿姆斯特朗和頂尖電視女主持人Katie Couric。他們旁邊的5號桌上坐著全國廣播公司(NBC)和MTV音樂電視總公司維亞康姆(Viacom)的兩位總裁。沒過一會兒,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總裁也走了進來,坐到後面的一張桌子邊用午餐。

考慮到這些大人物的實力效應,我想那34美元的沙拉也還算物有所值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30 21: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