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時語] (2007-12-07)
美國16個情報機構最新推出「美國國家情報評估」報告,認為伊朗2003年就已經停止了核武器研發工作。這份報告不僅與美國政府兩年前有關伊朗正在堅持研發核武器的判斷形成鮮明反差,也同布希總統新近關於伊朗核武計劃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咄咄逼人言論大相徑庭。
如《紐約時報》評論,這份情報評估因此對布希政府的外交政策產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顯著降低了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也減弱了國際社會參與「制裁」伊朗的意願。
布希政府在剩下一年任期內對伊朗的外交政策,原本是迫使國際社會尤其是歐洲「盟邦」接受華盛頓給出的兩個選項:或者強化制裁,或者默許美國動武。這份最新報告可以說擾亂了這一「既定方針」。
布希政府頗為被動
按照美國密西根大學中東問題專家胡安·科爾教授的分析,這一評估依據的最新情報來源,是今年2月叛逃到土耳其的前伊朗國防部副部長(Ali Reza Asghari)。
如此,則華盛頓掌握這項情報已經半年有餘,為何在這半年之中,布希政府繼續不斷渲染伊朗發展核武的「威脅」?以至《金融時報》提出明年秋季之前美國單獨或和以色列聯合對伊朗進行軍事進攻的可能性達到60%。
情報評估說到底,與其說是客觀的科學,不如說是主觀的「藝術」,受到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強烈影響。按照《紐約時報》名記者懷納(Tim Weiner)的新著《灰燼遺產──中央情報局秘史》(Legacy of Ashes - The History of the CIA),這一「政治挂帥」傳統,一直是中情局的痼疾,一直持續到言之鑿鑿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所以「美國國家情報評估」在目前意外出籠,令布希政府頗為被動,深有意味。具體內幕局外人難以確知,但是以筆者之見,這一發展,不僅進一步確立了布希總統的「跛鴨」身份,更意味著在過去七年中遭到布希政府多方壓制的美國傳統精英勢力正在重整旗鼓,捲土重來。
小布希總統的上台,除了象徵共和黨權力中心從美國東北部向中南部的過渡,更代表了南方宗教勢力和「紅脖子保守主義」的上升,以及東北部知識精英影響力的下降。
布希本人因此打出「反精英主義」旗號,以迎合共和黨的南方草根基層。這是他推行單邊主義的下層社會基礎。
在上層社會,布希單邊主義的支持來自新保守主義。眾所周知,猶太人士是新保守主義的核心。但是這批猶太人是從「極左」走到「極右」的前托洛茨基分子,而並不是融入東北部精英的主流猶太知識分子。
中期選舉共和黨失利
從美國朝野,最新情報評估的輸家非常明顯。「在朝」,主要便是西部出身的副總統切尼。一個多月前,美國《新聞周刊》還披露切尼曾經活動以色列發起對伊朗核設施的導彈攻擊,以引起伊朗的報復,作為美國加入軍事行動的借口。
「在野」的最大輸家,無過於將伊朗現政權看成以色列「生存威脅」的新保守主義猶太人士了。
去年國會中期選舉中共和黨全面失利,除了伊拉克戰爭的拖累,也顯示反精英的南部草根保守主義的退潮。這一趨勢受到社會經濟演變推動,作為共和黨的「脊椎」的美國工薪階級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
連南方保守主義的代言人葛爾生(Michael Gerson)新近都在《華盛頓郵報》上承認:40%的美國家庭只要一人失業超過三個月,便會落到貧困線之下。
這些演變導致共和黨「反精英主義」社會基礎弱化,而暢銷書《以色列遊說集團與美國外交政策》代表傳統精英對猶太右翼勢力的反擊。最新的情報評估,顯示五角大樓、國務院、中情局等中樞機構中的反布希精英勢力的強化。
美國國務院「知識分子成堆」,一直是布希政府最不信任的機構,在「反恐」戰爭中扮演了相當次要的角色,甚至「靠邊站」。
前些時候,國務院官員把去伊拉克任職視作「變相死刑判決書」而紛紛逃避,迫使國務卿賴斯下達強硬指令,幾乎引起內部「嘩變」。
真正的轉變,無過於五角大樓。原本多數傾向共和黨的的職業軍人日益反對布希總統的政策,甚至引起「槍指揮黨」的潛在憲政危機。公開上書「抗命」的退休將領之外,受國防部長蓋茨推薦接任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法倫海軍上將是另一典型。
法倫海軍飛行員出身,是美國首度出任中央司令員的海軍軍人,原先被各界看成是美國準備對伊朗動武的信號。可是法倫上任后,成為對伊朗動武的強烈反對派,堅決拒絕了白宮向波斯灣增派第三支航空母艦分艦隊的要求,甚至私下表示寧願辭職也不會同意進攻伊朗。
國務院和國防部固然都是美國政府情報評估的參與者,然而主要的情報工作,還是以中情局為代表的職業情報機構擔當。以筆者之見,這正是最反對布希的體制內精英中堅。
從二次大戰美國開始組建情報機構起,情報部門一直是美國常春藤盟校校友雲集的精英主義堡壘,耶魯大學因此出了至少兩個中情局局長。布希政府為了發動伊拉克戰爭,讓中情局背了情報「黑鍋」,在情報機構內部上下普遍產生了強烈的抵制反抗情緒。
布希競選連任時,大量中情局人士暗中和公開運動反對,是華盛頓的公開秘密。
總之,最新的「美國國家情報評估」,是布希政府在進入尾聲時期,難以繼續給反對派穿小鞋的情況下,從國防部到中情局的傳統精英勢力開始「桀驁不馴」的一個明確信號。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