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被任命為全國政協黨組副書記(2)
中國問題評論員林和立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王剛跟老闆胡總一樣,十分低調兼滴水不漏。北京政界一般視王為前總書記江澤民的人馬,事緣老王在九十年代初不過是個打理中共檔案的機要秘書,直到江在1994年提拔他為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才嶄露頭角;五年後,王開始掌管中央辦公廳兼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成為黨的大內總管。最關鍵的是王剛非常「識時務」;十六大后他馬上倒向胡營,很快變成「新舵手」的幕僚長。
王剛絕不接受傳媒採訪,也很少發表文章。接近胡辦的人士說,王貌不驚人,但腦子像電腦一樣,絕不會忘記提醒他的老闆甚麽時候用甚麽方案做甚麽事;且因為他長期從事檔案與人事工作,他如果在去中紀委任職,「在處理貪污與黨紀大案時,掌握分寸會恰到好處。」
雖然他並不高調,但是對他的負面評價也不少。香港媒體的小道消息說:老王有可能把「老闆」的榮辱與自己的仕途,放在法治與公正之上。據說王剛在主管絕密檔案時,為了取悅上司,曾竄改甚至抹掉對上司不利的文件。例如王剛在1993、1994年曾「處理掉」江澤民在大學時代跟當時國民黨人員交往的紀錄,讓江不致於像前中宣部長丁關根一樣,被指摘年輕時「政治覺悟」出問題,差點「站錯隊」。
當然,這些小道消息未經證實。
王剛雖非共青團出身,但他跟團派成員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專業黨工,擅長搞意識形態、組織、宣傳與「政治秀」等與21世紀頗為脫節的玩意。胡總有理由提升王剛,與其說是從派系利益衡量,不如說,是因為他的性格特徵與胡錦濤更為相投
看起來溫善平和
有評論指出,王剛雖出生於東北大地,但卻沒有一點東北人的粗獷霸氣。相反,「他看起來溫善平和」,在中央的眾多官員當中,也是出了名的低調,不接受採訪,也很少發表文章。
但是,有接近他的人士披露,王則雖然貌不驚人,腦子卻像計算機一樣,其心智絕不容小看。
其實,王剛的性格特徵或許與其故鄉的文化傳承有關。扶餘或許不是特別有名,卻有著綿長壯闊的歷史文化。早在西漢初期,古老的歲貊人便在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個地方民族部落--扶餘國,開創了北疆歷史文化的先河。有史以來,扶餘的歸屬、分合屢有變化,幅員、疆域也有增有減,卻始終保持了一種秀麗、富饒而寧靜的面貌,令人很難想象這裡曾是古代騎兵的沙場,也曾浸染過抗日將士的熱血。扶餘物產豐富,除五穀之外,又出名馬、赤玉等名貴珠寶。古扶餘國最強盛之時,疆域達到萬里長城以北,南達高句麗、東達挹婁、西接鮮卑,方圓約二千里。古朝鮮的高句麗和百濟的王室都是來自扶餘。這物產豐饒之地的人們,性格都很溫厚,迥異於東北其它地方。
王剛低調持重的性格特點或許正是繼承了其故鄉古城扶餘先民的遺風。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溫厚持重」這個詞情有獨鍾,與之相對的個性張揚、鋒芒畢露等等,始終都被智者和哲人不以爲然。平民如此,從政者亦然。試看古今多少政治人物,千古留名且善始善終的重臣名將,大多是那些守拙訥言、溫潤如玉之人。在當今的政治舞台上,也正是這樣的人才更令人矚目。王剛就是這樣一個人。

1994年7月30日,王剛來到紹興市檔案館視察。
王剛簡歷
男,漢族,1942年10月生,吉林扶餘人,1971年6月入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吉林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
1962-1967年 吉林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學習
1967-1968年 留校待分配
1968-1969年 建工部七局八公司宣傳科幹事
1969-1977年 建工部七局政治部宣傳處幹事
1977-1981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秘書
1981-1985年 中央對台辦公室正處級秘書
1985-1986年 中央辦公廳信訪局副局長
1986-1987年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副局長
1987-1990年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常務副局長、黨委書記
1990-1993年 中央檔案館常務副館長、機關黨委書記
1993-1994年 中央檔案館館長、國家檔案局局長
1994-1999年 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央檔案館館長、國家檔案局局長
1999-2002年 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
2002-2007年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
2007-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
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
本帖最後由 Atlantician 於 2007-11-24 20:4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