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喬治亞:(中情局) 以民主的名義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11-17 12: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於時語] (2007-11-16)

  喬治亞在「玫瑰革命」四周年之際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迫使薩卡什維利總統進行暴力鎮壓,並且宣布實行緊急狀態,逮捕反對派領袖,砸爛私營電視台,對示威人群大打出手。作為華盛頓「顏色革命」樣板的喬治亞,如今淪為國際笑柄。

  按照《華盛頓郵報》社論,喬治亞是布希政府「自由議程」(freedom agenda)外交的最大受益者,除了大量經援,華盛頓還派遣特別顧問、訓練裝備格國武裝力量、大力遊說歐洲盟國支持喬治亞向莫斯科挑戰。布希總統本人兩年前親訪喬治亞,大事讚揚薩卡什維利總統領導的「民主政府」。

  記得以前有部蘇聯影片《以革命的名義》,無非是借「革命」之名,宣揚包括暴力在內的各種非常手段。布希政府近年來推行「自由議程」外交,以「輸出民主」為己任,大可以借用類似手法,讓好萊塢拍一場《以民主的名義》的宣傳片。

  筆者兩年前就指出:華盛頓贊助的「顏色革命」,說穿了是外力干預進行「政權更易」這一舊瓶裝的新酒,不外是大國勢力尋求當地最佳利益代理人的政變。酒、色、暴戾、玩樂諸毒俱全(《華盛頓郵報》的最新揭露)的「民主領袖」薩卡什維利的演變,是筆者這一論斷的最新例證。

缺乏民主傳統的國家

  但是喬治亞的例子,也顯示了缺乏民主傳統的國家向民主體制演變的最大問題──外部勢力的干預?

  毫無疑問,民主仍然是至今世上最合理的政治制度。但是民主制度決不只是單純的投票選舉,而是建立一個健全的「公民社會」,這是牽涉到普及教育、自發民間團體、輿論監督、司法獨立等等大量社會因素的過程,也是歐美經曆數百年才基本建立的體制。

  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是金錢在民主體制中的作用,尤其是共產主義經濟理論和實踐的破產,使得私人商業經濟成為現代社會主流,金錢在社會上無孔不入,也滲透了民主過程。除了政治組織離不開「孔方兄」,金錢更是信息傳播的前提,而信息則是民主體制的「血液」。金錢和民主之間密切又矛盾的關係,不僅對歐美民主形成日益嚴重的金權威脅,更可能成為非民主社會發展民主的最大障礙。

  這是因為土生金權之外,金錢更是國際強權干預他國政治、扶植代理人的有效工具。大量例證表明,自從二次大戰以來,在中央情報局主持下,華盛頓是輸出「金權民主」的行家。

  以「民主改造」最成功的日本為例。整個日本戰後體制,可以說是中情局的一手創造,以至中情局東京站站長Horace Feldman自豪地吹噓:「我們在佔領時期管理日本,在佔領結束后的年代里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管理日本。」

  中情局和五角大樓先是一共花費了近1300萬美元,幫助日本黑社會組織走私戰略物資鎢,其利潤被大筆用來資助戰後日本保守派政客的興起。中情局然後以各種方式,資助安排前戰犯岸信介出任首相,岸信介因此一直保持與中情局的秘密接觸。在戰後日本貧窮的經濟環境中,中情局成為日本自民黨及其領袖的主要經費來源,全面保證了美國在日本的「國家利益」。《紐約時報》記者新近斷言:日本目前的金權政治,尤其是所謂「構造污職」,與中情局這一歷史角色休戚相關。

美國用金錢控制「民主」

  再如1965年9月,中情局副局長赫爾姆斯向白宮提出行動計劃,在泰國「資助建立一個政黨」以及對該黨候選人的競選支持,結果是美國花費數百萬美元,與泰國軍方聯合推舉出一個「民主政府」,形成泰國軍人干預「民主」的慣例,至今未衰。

  就是在有相當民主傳統的歐洲,二次大戰對「公民社會」的破壞,也為美國用金錢控制「民主」提供了方便。例如1948年,中情局羅馬站主任動用了一千萬美元(按照購買力接近今天的一億美元,在戰後貧窮的歐洲是個天文數字),「裝滿現金的箱子在四星旅館里交接」,結果在大選中擊敗了當時有廣泛社會基礎的義大利共產黨。此後長期執政的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一直維持了與中情局的秘密金錢關係。在法國和德國,中情局也都動用大筆金錢資助「左翼」的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挫敗了曾經如火如荼的當地共產黨勢力。

  近年來的「顏色革命」,基本上仍然是這條老路。無非是美國中情局的國際形象欠佳,其角色比較隱蔽而已。絕大部分參預其事的美國「民間組織」,主要經費來源仍然是美國政府。英國《衛報》曾經指出:「顏色革命」的一個主要建築師──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是「中情局一個臭名昭著的門面(a notorious CIA front )」。

  當然,這些眾多「非政府組織」中不乏理想主義的頭面人物,但是美國納稅人的錢,說到底要為美國利益服務。「顏色革命」正如冷戰時代中情局「資助民主」,首先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連美國報刊也承認,布希政府在喬治亞關心的不是建立真正的公民社會和民主基礎,而是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輸油管,以及華盛頓在圍繞能源和其他戰略利益的新一輪「大博弈」中與俄羅斯的強烈爭奪。

  喬治亞動亂再次說明:非民主國家要在全球化市場經濟中過渡到獨立自主的民主體制,是一個極為艱巨的挑戰。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21: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