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於時語]已經不是韜光養晦時代 從達賴喇嘛看北京過時的宣傳手法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11-4 02: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最近一段時間來,不顧中國政府的高調反對,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頻頻周旋於歐美首腦之間,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總統布希之後,10月29日又與加拿大總理哈珀正式會晤,再加上美國國會頒布給達賴喇嘛「獎章」,北京外交束手無策。
  除了其他具體因素,北京陳舊的宣傳手法,不僅未能制止達賴喇嘛在西方政界的活動,實際助長了達賴喇嘛在歐美的身價,而加劇了北京這一系列外交挫折。
  不妨提到新近閉幕的中共十七大,雖然露出不少政治新現象,歐美傳媒的報道仍然普遍負面,其主要因素也是北京「全國人民熱烈擁護」舊式宣傳手法,令人回想到文革期間「歡歡喜喜迎九大」的場面。
  北京過時的宣傳手法也影響到對台關係,《亞洲時報》報道台灣大部分民眾至今不了解胡錦濤「兩岸和平協定」提議,便是明顯例子。
北京「宣傳部」宜改名
  在西方,從政界到商界,宣傳是至關重要的手段,美國政治選舉費用指數式上升,主要便是競選中越來越多的傳媒尤其電視廣告。
  這種宣傳包括大量誇張、不實、誤導的成份,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快速巡邏艇」系列電視廣告,使得克里遭受致命傷,是個典型。
  伊拉克戰爭前一路順風的英國首相布萊爾,美國《大西洋月刊》歸納他的成功秘訣是「一成真貨,五成吆喝」(five parts spin to one part substance),是另一典型。
  儘管如此,「宣傳」(propaganda)一詞本身卻在國際上具有強烈貶義,而北京在這一方面大大落後於「國際接軌」:從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宣傳部」,正如原先的「反革命罪」一樣,光是在名稱上就已經加劇了中國的負面形象。
  中國要在21世紀作為有影響力的大國,有必要順應世界潮流,將不合時宜的「宣傳部」改名為「公共關係部」之類。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多方引進競爭體制,造成經濟的飛速發展。可是北京的宣傳機構仍然維持其壟斷性。正如其他所有缺乏競爭的事物,造成宣傳機構的僵化和顢頇低效。北京針對達賴喇嘛的國際宣傳,是這一弊病的最好例子。
  北京對外批評達賴喇嘛,始終離不開「分裂主義分子」這頂帽子,不知是北京自己的蹩腳翻譯,還是洋人的揶揄,用了滑稽的英語辭彙splittist,毫無殺傷力,只能惹人發笑,損及北京自身形象。
達賴的宣傳真正有殺傷力
  說到底,分而治之是西方強權幾百年來的標準手段,在西方世界「深入人心」,至今不衰。美國國會新近以絕大多數票通過決議,公開倡議將伊拉克分為三個「自治地區」,何曾顧忌別國的「統一」?
  歐美強權最近積極推動科索沃獨立,也絲毫不顧塞爾維亞的主權和統一。更有甚者,華盛頓為了肢解伊朗,不惜支持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的「伊朗支部」,間接導致了土耳其威脅要出兵伊拉克北部的危機。
  在中國崛起主導世界的說法甚囂塵上、歐美朝野對西方失去世界領袖地位憂心忡忡之際,北京對外大力宣傳達賴喇嘛是個splittist,無形中提高了他對歐美外交的「價值」,反而使得各國朝野趨之若鶩。
  如果北京僵化的宣傳機器屈尊學習一下處於強烈競爭體制中的西方公關宣傳手段,尤其是後者的「敵情研究」(Opposition research),就會知道對達賴喇嘛真正有殺傷力的國際宣傳,決不是他要「分裂中國」,而是他作為美國冷戰時代工具的個人歷史,尤其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經長期是達賴喇嘛的「衣食父母」,以及他近年來的「感恩圖報」。
  儘管歐美主流傳媒一直諱言掩蓋,美國中情局在冷戰時代創造培養了現代「藏獨」運動,並在「反暴力」達賴喇嘛知情的情況下,在西藏大力進行暴力行動,早有大量資料。連達賴喇嘛「出走」印度,也是中情局的一手安排。
已經不是韜光養晦時代
  除了對藏獨武裝力量的大筆經援和軍援,在美國國會接手之前,中情局從1950年代起,幾十年來每年供給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個人的直接「薪水」達18萬美金之巨,而尼克松(尼遜)上台之前,美國總統的年薪也才只有10萬美元。
  達賴喇嘛完全清楚華盛頓這一施主地位,其他不說,九一一事件之後,達賴喇嘛扮演了美國「反恐」戰爭「吹鼓手」角色,而不惜違背其精心維持的「和平」形象。
  除了支持美國的阿富汗戰爭,達賴喇嘛在2003年還實際支持了布希發動伊拉克戰爭,這與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堅持和平反戰形成鮮明對比。
  更有甚者,出於與中情局和美國軍方的歷史關係,對美軍在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待俘虜、美國對俘虜實施酷刑、以及中情局在歐洲經營秘密「黑獄」等醜聞,儘管世界輿論為之嘩然,達賴喇嘛從未公開譴責批評,並維持了與布希總統的「深交」。
  除了在美國自由派之中,布希總統在歐洲的形象眾所周知,中情局在歐洲更是臭名昭著,甚至有歐洲法院通緝中情局特工的事例。達賴喇嘛的這些歷史關係和現代表演,加上他的納粹黨衛軍「恩師」,全是遠比「分裂主義分子」有效的國際公關宣傳題目。
  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事關切身利益,而必須積极參与國際遊戲規則的制定,韜光養晦時代一去不返。
  公關宣傳是遊戲規則制定的有機部分,北京宣傳機構的顢頇低效,不僅累及外交,也因新近「中國製造」信任危機中的無力反應而影響到經濟利益。引進競爭機制改善僵化過時的宣傳機構,應該成為當務之急。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30 20: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