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漢城」到「長白山」 委屈求全的後果!(轉載)

作者:Jayshi  於 2007-2-9 11: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2005年初,當韓國人要求中國人按照韓國「去漢化」的新規定,把「漢城」改譯為「首爾」,否則就是不「放開胸襟」時,號稱「東方早報評論專欄作家」、「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導」的「精英」立刻高調響應:「我們應該尊重韓國方面的決定」、「名從主人,是國際慣例,也是聯合國確定和遵循的地名命名原則」、「如果其他人堅持用原來的名稱,或者用自己的譯法,或者不接受主人的意見,總會有什麼特殊的、重要的原因,至少是不友好的表現」。

  

"精英」的「話語權」發揮了作用。從此中國「放開胸襟」,放棄了地名翻譯的自主權,停止使用了歷史習慣的「漢城」譯法,乖乖按照韓國人的意志「首爾」起來,不折不扣地「尊重韓國方面的決定」,沒有半點「不友好的表現」。

然而中國「精英」的「善意」換到的是什麼?是在中國的領土上公然提出領土要求,公然宣布「白頭山(長白山)是我們的領土」,公然挑戰中國的主權。你講「尊重」、「友好」,人家尿你嗎?撈到了「漢城」,接著就要「長白山」。下一步呢?

按照韓國「歷史教科書」,整個東北、整個華北、整個華東連同上海歷史上都是人家的。你以為人家在痴人說夢,人家可在一直扎紮實實教育下一代「收復失地」。只要覺得有機會,你以為人家不敢?幾個毛丫頭有多少歷史知識?沒有人長期訓導,沒有人背後撐腰,沒有官方暗中縱容,就憑她們自己怎麼可能想得出在中國領土上如此胡作非為?這表面是那幾個臭娘們自作主張,實際是一次戰略試探。

上次「漢城」改「首爾」 是第一次戰略試探,用「地名翻譯權」來試探中國人對自己的主權敏感不敏感,堅決不堅決。試探結果:中國人都成了「唯物主義者」,為了經濟利益處處息事寧人,整天就知道「尊重」、「友好」,對主權問題麻木不仁。那次試探的結果是韓國人普遍瞧不起中國人,根本不把中國的主權當回事。這次是更進一步的試探:看中國人的民氣如何, 對公然挑戰領土主權反應強烈不強烈。試探結果:中國人沒什麼了不起。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廳廣眾之間公然挑戰中國的主權,在場那麼多中國人竟然反應遲鈍,不知所措, 甚至無動於衷,事後才由官方出面不疼不癢抗議了事。可見中國人對國家主權一不敏感,二不堅定,三不強烈,四不齊心,五不機斷。就憑這樣的結論,今後類似的進一步的試探挑釁決少不了。

魯迅說:「一個知縣的壽辰,因為他是子年生,屬鼠的,屬員們便集資鑄了一個金老鼠去作賀禮。知縣收受之後,另尋了機會對大眾說道:明年又恰巧是賤內的整壽;她比我小一歲,是屬牛的。其實,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決不敢想金牛。一送開手,可就難於收拾了,無論金牛無力致送,即使送了,怕他的姨太太也會屬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內,似乎不近情理罷,但這是我替他設想的法子罷了,知縣當然別有我們所莫測高深的妙法在。」

「最奇怪的是北幾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頂高得多了。當初自然是防其潰決,所以壅上一點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潰決,那禍害就更大。於是就『搶堤』咧,『護堤』咧,『嚴防決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當初見河水泛濫,不去增堤,卻去挖底,我以為決不至於這樣。」

「有貪圖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給。那麼,此輩也就連生日都未必做了。單是省卻拜壽,已經是一件大快事。」

「中國人的自討苦吃的根苗在於捧,『自求多福』之道卻在於挖。其實,勞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從惰性太多的人們看來,卻以為還是捧省力。

對韓國人的挑釁根本就應該「針鋒相對,寸土必爭」,「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官來官擋,民來民對,只要敢出頭,照頭就是一悶棍,絕不手軟,絕不客氣。膽敢在中國領土上胡作非為,就應該當場一擁而上狠揍,老實不客氣。鬧大就鬧大,鬧大了才好,鬧大了才能讓這些瘋子長長記性:電門觸不得,火玩不得。對只認拳頭的就只能以拳相對。記住毛澤東決策抗美援朝時的話:「打得一拳開, 防得百拳來」。現在動拳頭,好過將來動槍炮。現在揍狠了才能讓他們認識到中國人的民心民氣,才能明白挑釁中國的主權不是鬧著玩的,是要付代價的,是後果極其嚴重的,是要打仗的,是要死人的。現在大打出手,卻能避免將來兵戎相見。否則「小洞不補,大洞叫苦」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韓國也修改歷史教科書。中國修改歷史教科書改來改去改得「上海三成中學生不想當中國人」;韓國修改歷史教科書改來改去改得在中國領土上公然宣布「白頭山(長白山)是我們的領土」。就憑這兩種不同的修改,不同的結果,你是在贏得別人的尊重,還是在鼓勵別人的輕蔑和侵略?

「漢城」變「首爾」,結果輪到了長白山。再委曲求全講「友好」、「尊重」,下一次將是什麼?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willshine 2007-2-9 14:48
好文章!在海外生活,也感覺到中國人缺乏一種民族精神和凝聚力。。。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 16: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