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佛珠的起源

作者:魯智淺  於 2008-1-9 07: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佛珠的起源
念珠的梵名為 缽塞莫,又稱之為數珠、誦珠,通常人們稱之為佛珠。顧名思義,那當然是佛教徒使用的法器和標誌了。還有人稱它為「栓馬 索」(作用下邊介紹)。念珠最初的起源是由古印度人以瓔珞寶珠作為項鏈等裝飾品而逐漸演變而來的。古印度的婆羅門教在佛教之前就開始使用念珠,印度出土的 二世紀以前的婆羅門像中已有項懸念珠了。在佛教之前,印度的事火處道的本尊就已手持念珠。
  佛教徒大約在二世紀中葉開始使用念珠。佛教早期比丘 使用串珠用以記數、攝心。當時串珠為三十粒,黑白相間,用以記曰。佛教經典記載念珠起緣於《木穗子經》,此經雲,常持數珠,無淪行住坐卧,一心念佛法僧 名,滿二十萬遍升天,滿一百萬遍超生死。佛經中《金剛頂瑜珈念珠經》、《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等經典對念珠的使用都有指示。
  佛教於東漢初傳入 中國后,念珠也隨著佛教在中土的發揚光大而廣為流傳。東晉吋國人已開始知道使用念珠。唐朝吋念珠使用已相當普遍。一些寺院里的准提菩薩、十一面觀音像均攜 念珠,羅漢像也有手持或項懸念珠的了。唐代道宣撰《續高僧傳》已有「人各掐珠,口同佛號」的講法。蘇東坡曾有詩稱讚「捧經持珠,杖則倚肩,植杖而起,經珠 乃閑。不行不立,不坐不卧,問師此行,經杖何在。」《敦煌曲子詞一一禪門十二時》稱:「日入酉,觀身知不久,念念不離心,數珠恆在手。」《定格聯章》云: 「念觀音,持勢至,一串數珠安袖裡,目前災難不能侵,臨終又得如睡眠。」可見,僧人使用念珠已十分廣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4 07: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