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經濟學南京研究所笫17次研討會發言之九 ——為什麼替窮人說話的經濟學家越來越少?
在現今這個社會,做一個窮人實在太悲慘了!
窮人,沒有足夠養活自己的金錢,他們買不起米,買不起油,買不起葯,更買不起房……
窮人,在垃圾箱里刨食,衣衫骯髒破爛,被人投以鄙夷的目光,毫無尊嚴可言,更無話語之權……
曾記否,工人被尊稱為國家主人?工人階級是國家的領導階級?一聲「工人老大哥」,道盡了工人的風光與榮耀?「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咱們工人有力量」,在火紅的年代曾經讓多少人熱血沸騰?可是今天,原來的「老大哥」下崗了、失業了、邊緣化了,似乎無聲無息了;新生代的「農民工」、「臨時工」越來越成為流水線上的「機器人」,富士康13跳讓人民領略了他們的存在。
在越來越多的工人成為窮人的同時,生活在希望田野上的農民也紛紛拋棄了曾經視為「命根子」的土地,赤手空拳地來到城市「打拚」。於是,城市化了,而廣大的鄉村則「空心化」了,留下了獨處空巢的老人和成千上萬的「留守兒童」…… 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在絕大多數工農大眾經濟上被剝削而成為弱者的同時,他們在政治上也成了壓迫的對象,黨和ZF的權力機構中幾乎沒有他們的代言人,他們吶喊的聲音不被注意,替他們說話的人民的經濟學家也在急劇減少: 工人、農民對征地、拆遷畏如猛虎,但一些經濟學「精英」則大喊「城市化」,似乎城市化就是要在一夜之間徹底消滅農村;
當房價扶搖直上,泡沫駭人,越來越多的「垃圾人口」流浪街頭或蝸居一角之時,「主流」經濟學家卻狂叫:房價還要永遠地上漲;
一次又一次礦難埋下一坑又一坑工人的時候,人們雖然聽到了「以人為本」的鄭重承諾,聽到了下決心減少礦難的鏗鏘誓言,看到了某些領導人的婆娑淚水,但礦難仍然接踵而至,真所謂「挖山不止,礦難不已」;
工廠主人淪為下崗職工以後,找不到工作,養不活孩子,吃不起豬肉,上訪無門,叫天不應,甚至有舉家自盡者。「精英」們不僅沒有一絲同情,反而振振有詞:市場經濟本來就是「弱肉強食」,在所謂「叢林法則」下,誰叫你是「弱者」的?活該受罪!
在一個以工人階級為階級基礎的GCD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一個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國家,為什麼替窮人說話的經濟學家越來越少?做一個替工人、農民說話的人民的經濟學家卻越來越難?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盲目崇拜西方經濟學,盲目推崇所謂「模型」,宣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腐朽思想,不能不說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吧!說到底,是一些人脫離了人民大眾,脫離了中國國情,「屁股」坐錯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