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西醫模式培養不出好中醫 (ZT )

作者:野木耳  於 2009-10-26 03: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ZT|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4評論

關鍵詞:




昔日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先生的外孫、著名中醫師祝肇剛接受記者專訪

中醫見效並不慢

記者:現在,求醫者似乎存在一種偏見:西醫見效快,中醫見效慢。中醫對病的解釋太玄,不夠科學。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祝肇剛:中醫治病實際上是不慢的,只要辨證準確,治療得法,就能很快地取得效果。

疾病好得快還是慢,還跟病人的體質強弱有關係,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一般會好得慢一些。當然與醫生的技術也有關係。

至於有些人認為中醫不科學,我覺得是那些人認識不到位。所以需要我們打破中醫頭上「玄」的帽子,讓中醫走下「玄」壇,將中醫本質明明白白呈現在大家面前,讓大家知道中醫的質樸與療效。

記者:能不能拿西醫的標準來衡量中醫?

祝肇剛:不能。兩者理論基礎不同,西醫講還原論,中醫講整體觀,因此治療方式和理念就不同。

西 醫治療疾病本身,中醫治生病的人。西醫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病因、病原體,才能進行治療,否則就束手無措,只好隔離進行醫學觀察。找到病原體后,分離、提 取、培養、滅活、製成疫苗,或者培養出一種抗菌素(特效藥),攝入人體,直接殺滅細菌或者使人體產生抗體,殺死病原體。

而中醫治療疾病是針對人體患病癥狀,進行辨證治療。中醫從患者整體體質及患病表現全面考慮,通過針灸、中藥、按摩等激發人體自身免疫力,在身體內形成一個使得「外邪」不能生存的環境,很快消除病症,人體就得以痊癒。

患者需要中醫,但好大夫太少

記者:那麼,為什麼現代人會形成那樣的偏見,是中醫從業者的水平不行嗎?流傳千年的中醫為何反而在現代陷入困境?

祝肇剛:中醫發展的困境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歷史上,由於西學東漸,在舶來的西醫衝擊下,並受到近代許多文化名人過於偏激的指責,中醫的指導思想和基礎理論(陰陽五行學說等),被稱為玄虛的封建糟粕。中醫因此「失語」了近百年。

還有就是人才的問題。中醫院校用西醫的模式來培養中醫學生,無法讓學生按照中醫特點一邊學習一邊臨床,這樣出來的學生不可能是個好中醫。所以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做中醫的少,要麼改行,要麼做了醫藥代表。我孩子的班級幾十人畢業,只有很少人在醫院就業。

從中醫研究來說,中醫研究機構沒有取得太多符合中醫規律的成就,現在所謂創新主要是按照西醫標準來研究中醫,這跟指導思想有關。

從中醫醫院來講,按照西醫模式分科,不符合中醫特點,中醫講究從整體考慮,需要全科醫生。而不是皮科大夫不會看瘡,肛腸科大夫不會看濕疹,能看濕疹的大夫不會看脈管炎。

另 一方面,中醫隊伍中存在一些偽中醫。他們並沒有理解和掌握中醫的理論和技術,但卻在使用中藥治病,所以出了一些醫療事故或者沒有療效的事情,於是污泥濁水 四面八方向中醫身上潑來,中醫怎能不倒霉?另外在中醫西化的傾向下,造就了一大批把中藥當西藥用的醫生,在這些醫生手中,中醫只剩下西醫理論下中藥的簡單 羅列和組合。

從我行醫歷程來看,患者需要中醫,但是好大夫太少。手中無米,叫雞雞不來。你必須療效好,患者才信。

師徒相傳的模式仍可提倡

記者:那您認為怎麼樣,才能培養出好中醫?

祝 肇剛:中醫學院要培養出好大夫,我認為可以借鑒我父親(註:名醫祝諶予)當中醫學院教務長時提倡的:早臨床、早實習,一畢業即應該是醫生。出來就是醫生, 哪家醫院都歡迎。但是現在的學生畢業叫「醫學生」,哪家醫院敢要啊?你連把脈都不準,捅倆婁子,院長就得忙著應付。而西醫院校出來的學生,到醫院后比較快 就能看病,因為西醫有一套標準化模式和儀器。

培養一個好中醫,不容易!我們那一代是怎麼出來的:耐得住寂寞、清貧,吭哧吭哧地跟著老中醫學和練。我還是幸運的,跟著我父親,時刻學習臨床。師帶徒的模式,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可以提倡的。

中 醫院校哪去找那麼多好中醫當老師呢?其實,許多好中醫在民間,大可以挖掘出來。選擇標準是什麼,老百姓的口碑啊。如果把好中醫都動員起來,每個中醫都帶幾 個學生,成果將是可觀的。如果我的學生40歲時,具有我現在60多歲的水平后,他們培養的學生30歲時,具有他們40歲的水平,中醫的光輝時代可能就會早 來幾年。

中西醫比較不是為了淘汰

記者:可是現代人已經接受西醫這套思維模式了,那麼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是不是能讓中醫振興步伐加快一些?

祝肇剛:我是贊同中西醫結合的。中西醫的比較不是為了淘汰誰,而是為了相互提高。蕭龍友(註:昔日北京四大名醫之一)說過:「醫藥為救人而設,本無中西之分,研此道者,不可為古人囿,不可為今人欺……」

但是,我不贊同將中藥提純作為中西醫結合唯一正確之路。中藥必須講究四氣五味,寒熱溫涼,各種成分相互作用,減毒增效,提純后,就抑制不住某一成分的毒副作用,可能導致問題產生。

我認為西藥也可以歸經分類,比如胰島素,我認為就是溫潤滋陰的藥物;鎮靜葯,就是沉降助濕的。我若知道患者吃了很多安眠藥,我就知道他濕氣重,我就會用一些葯來糾偏。

我的中西醫結合觀,就是以中醫為主導,西醫藥為輔助。把西醫化驗融進中醫的療法裡頭,把西藥拿來,我分四氣五味,在我中醫的主導思想下使用。這樣我們治病的思路更加寬闊了。

我們需要用中醫的腳來走路,而不是拄著西醫的拐杖。(姜贇)

短 評

名醫輩出,則中醫幸甚

北京大北窯中醫門診部,祝大夫的診室,門外排著長隊。

「你的小孩,第一愛發脾氣,第二愛做夢,第三愛反覆感冒,對嗎?」給一個孩子搭脈看舌後,祝大夫說。

「太對了,他就是這樣!」家長信服地拿著方子領葯去了。

祝大夫診斷的全過程,很像一場患者對醫生的考試。患者來了,先進行診脈,然後道出患者何處染恙、有何癥狀,一一中的。這種診斷,既便於下一步的辨證施治,也讓患者信服。

為什麼現在有些人對中醫療效有了懷疑?正是因為這樣的診療場面少了。正如文中所說,一些中醫醫術不精,難為患者除痛祛病;更有甚者,還有一些偽中醫,打著中醫招牌亂用中藥,沒有療效不說,還出了不少醫療事故。事件或許不多,但影響很壞:動搖著人們對整個行業的信心。

中醫發展,關鍵在人,在於一個個妙手回春的名醫。

當 然,成名醫不易。需要甘受清貧、耐住寂寞;需要積累經驗,勤於臨床;需要依靠悟性,努力學習……更需要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中醫院校應該按照中醫特色培養 學生,而不是培養一些按照西醫思維把中藥簡單組合的「中醫師」;應該研究傳統的名師帶徒的模式,並推廣落實;應該重視著名中醫經驗和醫療思想的傳承,在此 基礎上謀求創新發展。

名醫輩出,則中醫幸甚。(姜贇)


西醫模式培養不出好中醫

中國中醫藥報  2009年10月22日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4 個評論)

回復 人間的盒子 2009-10-26 04:11
主要是中醫中有太多的東西,很多是對的,但也有很多的確是胡來,要把中醫先好好定義一下,把騙子壓制住,才能讓人接受。
回復 Lawler 2009-10-26 06:43
人間的盒子: 主要是中醫中有太多的東西,很多是對的,但也有很多的確是胡來,要把中醫先好好定義一下,把騙子壓制住,才能讓人接受。
中醫要按中醫本身的規律學習,治病。
中醫不易定義,騙子不意整除。是個問題!
回復 fanlaifuqu 2009-10-26 06:53
人間的盒子: 主要是中醫中有太多的東西,很多是對的,但也有很多的確是胡來,要把中醫先好好定義一下,把騙子壓制住,才能讓人接受。
盒子內行!
回復 fanlaifuqu 2009-10-26 06:53
基本同意!
回復 mzou 2009-10-26 10:09
我對《人體經絡》、《特效穴位》、《求醫不如求己》等大眾中醫普及書很著迷。中醫有很好的實踐基礎。
回復 野木耳 2009-10-26 10:13
人間的盒子: 主要是中醫中有太多的東西,很多是對的,但也有很多的確是胡來,要把中醫先好好定義一下,把騙子壓制住,才能讓人接受。
盒子明鑒,正本清源,撥亂反正,驅邪扶正,正師授徒,中醫正道。
回復 野木耳 2009-10-26 10:14
Lawler: 中醫要按中醫本身的規律學習,治病。
中醫不易定義,騙子不意整除。是個問題!
同意!
回復 野木耳 2009-10-26 10:19
fanlaifuqu: 基本同意!
做好很難!
回復 野木耳 2009-10-26 10:33
mzou: 我對《人體經絡》、《特效穴位》、《求醫不如求己》等大眾中醫普及書很著迷。中醫有很好的實踐基礎。
是啊,確實很好,中醫的厚重精深的哲學性,辯證統一的整體觀,獨到神秘的科學性,尤其是師法自然的人性化思維,真的是奧妙無窮。
回復 十三大爺 2009-10-26 11:03
這村裡寫中醫的文章,這篇最好。
回復 人間的盒子 2009-10-26 11:31
野木耳: 盒子明鑒,正本清源,撥亂反正,驅邪扶正,正師授徒,中醫正道。
這年頭高帽子是時髦。
回復 marnifan 2009-10-26 11:53
野木耳: 是啊,確實很好,中醫的厚重精深的哲學性,辯證統一的整體觀,獨到神秘的科學性,尤其是師法自然的人性化思維,真的是奧妙無窮。
很奧妙
回復 野木耳 2009-10-26 12:08
你十三大爺: 這村裡寫中醫的文章,這篇最好。
哥們研究的深,記得之前您的留言就有類似的意見。
回復 野木耳 2009-10-26 12:09
人間的盒子: 這年頭高帽子是時髦。
中醫確實魅力大,但是跟西醫也結下樑子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2 14: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