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這個地方,實在太像世外桃源(轉貼)

作者:野木耳  於 2009-10-16 09: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風雲人物|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4評論

關鍵詞:




二十世紀英人湯因比博士曾說
:「欲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

安徽廬江縣湯池鎮,是一個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熟悉的地名。然而在這個地方,卻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遵循著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誨而生活,秉持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抱負而設壇開講,他們相信用不了多久,湯池將成為全世界人人都羨慕的地方。


凈空法師創立的教育基地

從大城市到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交通不太方便,多半要從合肥轉車。從合肥到廬江,一路上,都市的喧囂漸漸遠去,青山綠水漸次而來。等到了湯池,天地間一派田園風光。這個在漢文帝時因溫泉得名的皖中小鎮,群山環繞,秀水蜿蜒。

「孔 雀東南飛」中那個令人肝腸寸斷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康乾年間,此間又成為「能振筆為古文者,代有傳人」的桐城派發祥地,力主「義法」之說的桐城派創始人方 苞便出道於此。200多年以後,方苞的第18代子孫、哲學大師方東美,在台灣收了一名學生。這名學生祖籍廬江,名叫徐業鴻。徐業鴻從方東美先生那裡,第一 次感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數年之後,徐業鴻剃度為僧,法號凈空,此後半個世紀講經教學、普度眾生,成為享譽全球的釋凈空法師。

在 凈空法師看來,當今世界,生態破壞,物慾橫流,衝突不斷,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令人觸目驚心。而這一切,皆因人類在近百年來普遍疏忽了倫理道德教育所致。凈 空法師是佛教中人,卻立志不建寺廟、不收徒弟、不化緣,只是大力推廣《禮記》中「建國君民,教育為先」的思想,並在耄耋之年,號召海內外仁人善士,在他的 家鄉共創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基地。

在都市的車水馬龍間行走慣了的人,驀地來到湯池的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很容易和那位晉太元中的武陵人產生類似的感覺:「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裡的教職員工大多身著唐裝,一舉一動皆有古風。見到人——不管是熟人還是生人——都會滿面 微笑地停下腳步,行一個90度鞠躬的大禮。

從外觀來看,今天的廬江文化 教育中心已經很具規模。去年年底正式啟用的新校區,包括一幢辦公和教學大樓,兩幢宿舍樓,和一幢綜合大樓。而它在鎮上還有一處鎮民學校,一處子弟學校,和一個招待所。在這裡上學,學費、教材費、食宿費,一切全免。設在綜合大樓二樓的食堂,一天三次,向中心一百多名員工、幾十名義工、以及慕名前來參觀訪問的 人(人數從幾十人到幾百人不等)免費供應可口的飯食。

而這裡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皆來自於全世界愛心人士的捐贈。

馬 來西亞的華僑賴先生,幾年前父親去世,給他留下大筆遺產。為了報答亡父的恩德,他立志將這筆錢回報祖國回報社會。這一筆巨額善款,成為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建 設的第一筆資金。在那之後,源源不斷的捐款捐物向該中心湧來。徐州一個敬老院的老人們,集體湊了10萬元寄過來。一位上海退休老教授,為每月捐贈,將生活 費壓縮到100元,甚至去菜市場撿菜葉。住在中心的招待所,你會了解到,這裡的被罩和床單來自江蘇南通,枕頭來自長春,杯子來自四川,而坐墊來自錦州。至 於食堂里的飯菜,則讓你深刻地體會到什麼是「千家食」。中心所食麵粉的供應方、鄭州精英麵粉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玲君告訴記者,他們的麵粉廠新成立沒幾年,而 且一直在虧損,但她堅持要做這件好事;她相信,做善事,是一定會有福報的。

廬 江文化教育中心,就建築在這一片愛心鑄就的堅固地基之上。而這裡的人,也時刻不忘感恩戴德。在食堂吃飯,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碗中的飯菜吃得一 干二凈。如果你剩了幾粒米,將碗交給洗碗師傅,他當然不會說什麼;但是你轉身,他也一轉身,他會把那裡面的幾粒米全都吃下去。


主角是兩位台灣人

講壇已經搭好,有請良師登台。凈空老法師已經八十多歲,而且事務繁多,自然不便經常親自授課。開展、主持廬江教育中心教學工作的,是老法師的學生楊淑芬,和後者的弟子蔡禮旭。

楊 淑芬和蔡禮旭都是台灣人。這一對師徒多年來在有華人的地方普及《弟子規》和「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教育,足跡遍布澳洲、新加坡、台 灣、馬來西亞和大陸多個城市。2003年10月,他們在海南海口創立孝廉國學啟蒙中心,傳播倫理綱常教育。2005年的時候,老法師召喚他們來廬江,他們 二話不說就來了。其中,楊淑芬擔任中心副主任,而蔡禮旭擔任訓導長。

楊 淑芬女士溫文爾雅,氣質敦厚。說起話來,輕輕柔柔,和顏悅色。在湯池,她經常給當地的小孩子上課,教他們《弟子規》,指導他們練書法,跟他們講做人的道 理。一個「要做家務」的簡單道理,她會娓娓道來、事無巨細地講上半個鐘頭。她本人還是一位書法家、篆刻家。中心內部教材《弟子規》,裡面的字是她親手寫的 小楷。曾經在中心當過10個月義工的喻成榮女士告訴記者,每每她翻看到這本楊老師親筆寫的《弟子規》,都會有一種想哭的感動:「這是老師用她的心寫出來 的;我們讀著它,就好像在讀老師的心意。」

而蔡禮旭這兩年似乎有點「青 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味道,在社會知名度上蓋過了他的老師。迄今為止,他已在世界各地舉辦過幾百場講座,而他的講課光碟更是在民間廣為流傳。蔡禮旭上課,喜 歡舉例,舉生活中平凡的事例。那些故事有的詼諧,有的感人,讓聽者時而大笑,時而抹淚。他對於《弟子規》的講解,不教條,不抽象,尤其擅長臨場發揮。一 次,他在講課時,一個學生的手機響了,匆忙衝出教室接電話。他便問課堂里的學生,剛才那件事,應該用《弟子規》里的哪一句明訓去對待。有學生髮言:「是『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蔡老師笑著搖頭道:「大家是否想到『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你不知道那個手機究竟為什麼響。也許是他的手機沒有振動功能,也許是他有非常緊急的事情。在沒有了解具體情況之前,怎麼能輕言人家是『惡』呢?」一番話,說得在座的學生感慨不已:自己對於經典的領會,比起老師還是差了好大的一截。

不過,無論是楊淑芬還是蔡禮旭,或是中心的其他老師,他們的風格各不相同,但授課內容的基礎、重點、核心都是一樣的——儒家經典《弟子規》。在這一點上,他們謹遵凈空老法師的教誨:「今天我們救自己、救一切眾生、救世間,所有一切大聖大賢的教誨,都要從《弟子規》下手。」


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演繹

《弟 子規》系康熙年間李毓秀老夫子所作,依據《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編纂而成。它以淺顯 的綱要形式將中國5000年的傳統教學重點和次序(德行為重知識次之、先學做人後學作文)一一排列,因而被後人認為是做人的總法則。中心的內部教材指出, 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那麼《弟子規》就是這棵樹的根本,而其他的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傳統藝術,都是由這個根衍生的枝、葉、花、果。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學為先,修身為本」是文化中心的校訓。

既 然是學習、傳承傳統文化,總會涉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問題。問蔡禮旭老師,中心如何把握這個「精華」與「糟粕」的問題,蔡老師斬釘截鐵地回答:「經典 里沒有糟粕,全是精華!」難道三綱五常也是「精華」?蔡老師點頭稱是。他認為,只有執行「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倫大 道,每個人才能安身立命,整個社會才能安定和平。蔡老師之所以這樣堅定,源於他對聖人訓的理解是超越了時空的精神層面,如在解釋「君臣有義」時,他用現代 企業的企業家與打工者之間的關係來作喻,當個好老闆應該如何對員工盡義,員工應該如何對企業盡忠負責。

原來理是死的,例是活的。

楊 淑芬老師在講課中也多次提到,古時要求婦女的「三從四德」,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五倫」之中夫妻關係最為重要,現在的女性受的教育和男子差不多,可以在 社會上有很好的工作,但眾多的女性卻選擇在外奔波,讓現在的家庭越來越沒有「家庭感」,以至離婚率上升。如果那些富有才德的女子辭去工作,回到家裡相夫教 子,而男人亦能秉持做丈夫的恩義情義和道義,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培訓重點是「種子老師」

2005 年11月,廬江教育中心第一次面向全社會招收「種子老師」,以培養「目前社會急需的倫理道德教育老師」。他們對學員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傳統文化的基礎和篤 行的功夫;具有3年以上學校(含幼兒園)的教學經驗;36歲以下者,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含大學本科);37歲至45歲者,大專以上學歷(含大專)。雖然條 件苛刻,但是應者雲集。從幾百名報名者中,中心精心挑選了30名學員,對他們進行為期半年的集中培訓

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如今,中心已經培養出3批「種子老師」。就在半個月前,第4批「種子老師」班舉行了隆重的入學儀式。

「種子老師」的培訓教材,包括《弟子規》、《三字經》、「四書」、「十三經」、《老子》和《八德故事》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中華傳統藝術的培訓班,教授太極拳、書法、民樂、國畫等。

話 說回來,課堂學習,只佔培訓的一小部分。中心辦公室的黃俊紅主任向記者介紹,這裡的一切都是教學:上課是教學,接待是教學,做飯是教學,衛生也是教學。此 間學員不僅把經典倒背如流,更把古時的聖賢教訓化入自己的日常行為。這一點在女學員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她們不染髮,不披髮,不穿無領無袖的衣服,也不穿 高跟鞋。

在經過半年培訓之後,這些「種子老師」大部分被安排進中心的各 個部門,少數被派往全國各地的「教學合作點」。海南省海口市監獄的政委林明芬告訴記者,這兩年,他們那裡一直有來自中心的老師,對犯人們進行《弟子規》的 教育。許多犯人由此良心發現,對過去的罪行愧悔不已。而監獄為了鼓勵他們的善念,在不違背憲法的情況下,在長假期間放一部分犯人回家探親幾天,讓他們能有 機會孝敬一下父母。犯人們為此感動不已,並都在規定時間內返回監獄。

現 在中心辦公室工作的張豐森老師,曾是中心第一批「種子老師」培訓班的學員。他告訴記者,中心員工的待遇一般都不高,像他,一個月的工資是500塊錢。「到 這裡來的人,都不是為了錢來的。如果你家裡有特別的困難,中心會給予一定的補助,但總的來說,中心不鼓勵員工將注意力集中在薪水上。」張老師對記者說: 「你想啊,如果你的月薪是2000元,回頭漲到3000元,你就會不停地想,什麼時候漲到4000元啊?為什麼還不漲啊?這慾望一打開,心就容易亂;而心 一亂,就不容易幸福了。」

服務人員多為義工

幾百塊錢,還是正式員工的月薪;更有一批人,他們不要錢——甚至自己貼錢——來到這裡,只為接近聖賢的教誨,找到一種寧靜、感恩、無惑的心境。

來 自內蒙古的小夥子劉肖恩就是其中一位。記者見到他的時候,小夥子正用抹布擦一個廢物箱,將銀白色的箱體擦得閃閃發光。劉肖恩告訴記者,他今年25歲,大學 本科學的是財經,畢業后曾經工作過兩年,但在繁忙的工作中時有困惑。因為機緣巧合,他看到蔡禮旭老師的講課光碟,感覺找到了幸福人生的真諦。於是,他辭了 工作,來到中心當義工。沒有收入不說,自己還花錢借住在當地的一個老鄉家。但是,他覺得很「幸福」。當記者詢問他對未來有什麼樣的打算時,他說,沒有具體 的打算,就想做好眼下自己的本職工作:「我不想有太多的慾望。慾望並不好,因為它很容易就會發展成貪慾。如果人人都有貪慾,人與人之間就會有競爭,而有了 競爭,就會有戰爭。所以,我現在不想未來,只想安住當下。」顯然,這裡無論是員工還是義工都相信,人生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這 些員工和義工大多年輕。事實上,他們所深深景仰的蔡禮旭老師,今年也不過三十多歲。在他們身上,你感受不到時下年輕人常有的那種浮躁之氣。他們眼神澄澈, 笑容純凈,當今世界的紛亂與喧囂,距離他們的生活彷彿很遙遠。他們不上網,很少看電視,不知道iPod是什麼東西,更不會玩「殺人遊戲」。 如果你想跟他們聊聊前不久發生的美國校園槍擊案、或者楊麗娟追星導致父親跳海的新聞,他們多半會一臉茫然地看著你。和你相識之後,他們不會說時下的流行聯 絡語:「你的MSN是什麼?」;相反,他們會說:「我們這一次相見,是難得的緣分;也許以後我們再也不會相見,因此,我們要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立志「建設和諧示範鎮」

到了廬江教育中心,你一定會注意到他們中心員工之間行的標準禮:右手疊於左手之上,雙手置於小腹前,深深地彎下腰去,彎到90度,然後停留3秒鐘。

為什麼要行這樣的大禮?蔡禮旭老師說,這是他們彼此之間表達尊敬的方式。也有老師開玩笑說,這個動作,能打通人體的任督二脈,對健康很有好處。

現在,許多湯池鎮的鎮民,也開始用90度鞠躬問候街坊鄰居。在中心的老師看來,這是他們在這個鎮推廣倫理教育初見成效的標誌。

在剛剛創立教育中心的時候,凈空老法師就明確提出,中心教學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深入當地的城鎮、農戶家庭,安排切實可行的倫理道德和才藝課程,將湯池鎮建成為一個和諧示範鎮,讓全世界的人知道,傳說中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絕不是遠在天邊、遙不可及的夢想。

然而,對普通村民,肯定不能向對「種子老師」那樣教育。《孝經》有云:「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於是,對於鎮民的倫理道德教化,中心從「樂」字入手。他們下鄉,組織老年舞蹈團、合唱團,給孩子們開音樂課。當然,他們教孩子的不是《老鼠愛大米》,而是《媽媽的吻》《世上只有媽媽好》之類對德育教育有幫助的歌曲。

在湯池鎮官塘希望小學,記者旁聽了一節中心老師給小學生上的音樂課。 那是個條件很困難的希望小學,孩子們的課桌上滿是裂紋,那些文具一看就是捐贈的,有個孩子的「文具盒」甚至是一個碘鎢燈的包裝盒。然而這裡的孩子,卻能把 《弟子規》背得滾瓜爛熟。在學了《媽媽的吻》后,他們還齊聲唱起了一首由中心老師創作的《燃燈之歌》:「學習《弟子規》,孝親尊師道,敦倫盡分,家合樂, 人人學聖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下課了,孩子們快樂地衝出教室玩耍,記者不無驚訝地看到,他們在玩的一個「遊戲」,是比賽90度鞠躬,看誰鞠得時間最長、姿勢最標準。

在 用「樂」做了敲門磚之後,中心的老師們開始正式落實下鄉教育。他們在鄉親們去幹活的路口等待,看到他們首先鞠下九十度的躬,隨後送上熱騰騰的包子、糖果、 點心,最後才說上一句:「您好,今天晚上在某某家座談,您如有時間就來聽聽?」當看到鄉親們肩上的擔子,老師會幫著挑擔,搶著幹活。就這樣一步一步的,打 開了局面。


「中心」居然拉動地方經濟?

根 據中心員工的介紹,他們剛來湯池的時候,這裡的街頭垃圾成堆,人們為了蠅頭小利爭執不休,子女外出打工而不顧父母,商店超市時常發生偷竊事故。而現在, 「家庭和睦的多了,婆媳不和的少了;孝順好學的孩子多了,鄰里吵架的少了」。即使有糾紛矛盾,當調解人說:「你們不都聽過《弟子規》么?怎麼還吵呢?」雙 方就會想起「言語忍,忿自泯」的古人教誨,面露愧色,甚至馬上鞠躬言和。

而 根據記者的實地調查,當地的居民確實感激廬江文化教育中心,但原因似乎不單純是因為《弟子規》。讓鎮民們談談中心帶給他們的最大好處,10個人裡面有8個 會提到:「中心的老師經常在街頭揀垃圾,現在我們湯池乾淨多了!」而當地一家賓館的老闆對記者說,這個教育中心很好,因為它能「拉動當地的經濟」:「我們 現在生意可好了!因為一年到頭都有來聽課的人,中心招待所住不下,就會住在我們這裡。」記者還了解到,有不少其他省份的人因為喜歡如今湯池鎮的「文化氛 圍」,以及它青山綠水的環境,甚至僅僅是為了能多聽中心的課,正考慮把整個家都搬過來。這裡原先的房價一平方米只有幾百元,而現在新造的房子每平米已經漲 到了1000多元;更有甚者,當地的一座青山上近來建了一大批別墅,每幢的價格都在百萬元之上,而目前已經售出了100多幢。


面向社會的培訓講座

教育中心的課堂當然不僅僅為「種子老師」開放。中心的老師在距離新校園僅一箭之遙的「鎮民學校」全年授課,還會不定期地舉辦一些面向全社會的培訓班。今年「五一」長假,他們就開設了為期5天的「構建和諧社會示範鎮——幸福人生講座」。記者全程體驗了這一次的講座。

參 加這次講座的共有300多名學員,他們是從全國近千名報名者中挑選出來的。這批學員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政府官員、公務員、企業家、 醫務工作者等。目前,國內大部分小學都已開展了《弟子規》教育,而該中心在教授《弟子規》方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於是,老師們放棄長假,千里迢迢來此取 經。另一類則是自發前來的人。這些人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愛看蔡禮旭老師的講課錄像。在他們心中,正是蔡老師的諄諄教誨,讓他們拿到了開啟幸福人生的鑰匙。這 次能夠報上名,來到這裡,他們懷揣一種「朝聖」般的欣喜和激動。

學員們 每10人共享一個三室一廳的套房,每個房間住進24人不等。即使從一個地方結伴而來的朋友,到這裡也會被打散,安排住進不同的房間。據說,這是為了讓「來 自天南海北的朋友在這裡廣結善緣」。而老師甚至會提議,在聽講座的5天里,學員不妨關閉手機,在短期內「了斷一切塵緣,盡情享受古代聖賢的教訓和人間天堂 的幸福」。而事實是,即使你不關閉手機,也很少有機會可以電話聊天——講座的時間安排得太緊了!每天晨5時,天剛蒙蒙亮,宿舍的鈴聲便已打響。半個小時之 后,所有學員在樓下集合,晨讀《弟子規》和《孝經》各一遍。接下去,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打太極拳。7時不到,各組學員在輔導員的引領下,列隊進入食堂吃早 飯,男女分座,安靜進食。(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絕大多數學員在吃飯的時候都採用了「龍含珠,鳳點頭」的進食姿態,即用手捧著飯碗,用筷子一點一點將食物 撥入口中)。吃完早飯,差不多已是上課時間。上課時不許錄音,不許拍照。每天的課都被安排為上午、下午、晚上各三場,一直要上到晚21時。不過即使到那個 時候也不能休息——中心規定,每位學員晚上都要寫當天的「學習心得」。而到了22時,便是必須熄燈上床的時間。

盡 管課程安排如此緊張,但學員們卻並不介意,甚至有種「不亦樂乎」的感覺。為什麼?因為課好。蔡禮旭老師的王牌講座《家和萬事興》自不用說。5天共14堂 課,幾乎每一堂都受到學員的熱烈好評:黃能武老師的《禮記·學記》聽得台下的老師心有戚戚焉,張曉東老師的《百善孝為先》讓全場學員哭得哽咽難言 李越老師的《禮在人際關係中的運用》讓一位中年女學員對記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我覺得她講得比于丹好!」


眾說紛紜看「培訓」

5 天一過,許多人在氣質上都產生了變化。來自汕頭的王小姐告訴記者,她覺得她這5天內所學到的東西,比過去那麼多年所學到的東西還要多、還要有用。記者請她 總結一下,她低頭想了一會兒說:「盡孝不能等,行善不能等。」一位同樣姓王的小夥子在培訓班結束前的「總結分享」大會上說,中心以楊淑芬、蔡禮旭為首的各 位老師是「當今的聖賢,民族的脊樑」,他還表示,回家后要天天讀經,天天落實,「將愛心灑向人間,直到永遠」。

當 然也有相對「冷靜」的學員。來自南京河海大學的教師耿秀河就表示,他在大學搞了6年的傳統文化教育,但現在越來越惶恐,覺得自己屬於「只說不做」的類型; 這次來中心聽課,他在聽的時候很有觸動,但擔心自己本質上的那些東西改不了。而很多小學老師則私下告訴記者,中心講課的內容非常好,但恐怕不能照搬到現在 的小學教育中。「我們當然要培養孩子們有美德,但我們同樣還要培養他有個性、有競爭力。現在的社會,畢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太謙讓、太會忍耐,恐怕和 今天這個時代不符。」一位來自大慶的教務工作者對記者說。

不過,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全體學員公認的:這個地方,實在太像世外桃源。套用「總結分享」會上那位王先生的表述:「這裡的人,實在太謙虛,太善良,太禮貌。」

不 同的是,當年那位捕魚的武陵人離開桃源時,那裡的人對他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回頭他幾次探尋,終不得再入。而現在,廬江教育中心的老師對即將告別的學 員說:「請代我們像你們的家人問好。」而學員中的相當一部分,會帶著他/她的親人、朋友、同事回到這裡。即使他們不回來,《弟子規》也已進入了他們的生 活。


來源:《鳳凰周刊》

1。凈空法師 http://baike.baidu.com/view/50711.htm

2。奉化雪竇山網友惠供精彩介紹專題片: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324.htm
7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4 個評論)

回復 奉化雪竇山 2009-10-16 10:18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324.htm這是一個有關湯池小鎮的八集電視片,中央電視台拍的,很好。
回復 野木耳 2009-10-16 10:23
奉化雪竇山: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324.htm這是一個有關湯池小鎮的八集電視片,中央電視台拍的,很好。
你好:)謝謝介紹,我一定看。
回復 人間的盒子 2009-10-16 10:31
不錯。
回復 mzou 2009-10-16 14:13
想去參加培訓。
回復 yulinw 2009-10-16 14:55
堅持下去,必有好處。
回復 fanlaifuqu 2009-10-16 19:53
學習並頂一把!
回復 野木耳 2009-10-16 20:28
人間的盒子: 不錯。
是不錯。
回復 野木耳 2009-10-16 20:28
mzou: 想去參加培訓。
一起去
回復 野木耳 2009-10-16 20:29
yulinw: 堅持下去,必有好處。
同意。貴在堅持,一陣風的事太多了。
回復 野木耳 2009-10-16 20:30
fanlaifuqu: 學習並頂一把!
謝謝!同學:)周末保暖。
回復 yulinw 2009-10-16 20:31
野木耳: 同意。貴在堅持,一陣風的事太多了。
這塊凈土也不是主流,希望可以盡量的長久~~~
回復 mzou 2009-10-17 06:05
野木耳: 一起去
回復 芸湛 2009-10-19 14:41
他還搞了一部和諧拯救危機的宣傳片。很好。
回復 野木耳 2009-10-20 04:11
芸湛: 他還搞了一部和諧拯救危機的宣傳片。很好。
是啊,謝謝補充!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3: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