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政府「借債不還」才是社會發展的硬道理
魏國家
"借債還錢」聽起來天經地義,實則是社會發展的毒藥
「借債還錢」只適合於商業行為和個人行為。但要求政府「借債還錢」就成了傷天害理的經濟毒藥。一些人極力鼓吹政府應該「借債還錢」,不是糊塗而是別有用心。實際上,對於各級政府而言,「借債不還」才是硬道理,才是社會發展的科學真諦。
首先,從中央政府的功能上講,中央政府印錢是中央政府的基本職能和使命。 因為中央政府是社會活動,國家發展, 社會財富創造的組織者。而且是唯一的組織者。而印錢就是印組織文件。 組織文件的印發是不可逆的。中央政府收回這些文件有什麼意義?而作為一種特殊的文件,當一個項目結束的時候, 組織文件就自動變成了政府對新增財富的認證書。 從而實現市場中米與水的平衡[1]。 因此政府印錢發錢本應是不可逆的。就如太陽發出的光, 是不可能收回的。收回就是世界末日。
其次從數學上是講「借債還錢」是偽命題,是講不通的。比如,政府要組織一萬人去建高鐵, 政府(央行)就印刷一萬億來組織這個項目。假定項目用十年完成。從項目成立之日起, 如果政府就開始按7%的年利率向建設單位記賬利息, 利滾利到工程結束的時候, 施工單位已經欠政府一萬億利息和1萬一本金。 建設單位有印鈔權嗎?多餘的一萬億從哪裡來?央行的利息要求就是要把項目往死里逼,把社會發展往死里逼。是對社會藉機敲詐,是倒行逆施,毫無天理。
即便政府不對項目計算利息, 項目完工之後如何才能還清「無息貸款」呢?又會給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呢?為方便理解,假設建設的十年中,政府只組織了這樣一個項目,社會中貨幣總量只因此增加了一萬億。要歸還這一萬億,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產業鏈從這個項目掙得的所有錢一分不少的退還央行。就是把這個建設工作強行變成100% 的義務勞動。結果是社會上錢的總量沒有增加,全體人民總的收入沒有增加,社會消費能力沒有增加。人民必須在現有消費選項和高鐵消費之間二選一,增加對高鐵服務的需求,就必須減少對市場上其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高鐵作為社會發展的成果難以實現其價值,難以續命。 當虧損嚴重之後,被某些人收為「不良資產」,再賤賣給外國人。因為外國人的印鈔權不被中國央行控制,從而幫助外國人通過控制印鈔權控制中國發展。曾幾何時,這是一個被稱之為「聰明絕頂」的「發展模式」!
問題是, 逼迫人民義務勞動,限制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存在的價值和使命嗎?逼迫人民義務勞動能夠帶動人民勞動的積極性嗎?能夠促進產業升級科技進步嗎?讓外國人通過印鈔權控制中國的發展,以「文明」的方式榨取中國人民的血汗,是一個主權國家應有的發展目標嗎?
中央政府不印錢發錢,就是太陽不發光,母雞不下蛋。太陽不發光就是世界末日,母雞不下蛋就是雞類的末日, 中央政府不印錢發錢,就是國家經濟的末日,就是民族的末日。道理如此簡單, 為什麼所有中國經濟學家都裝糊塗呢? 他們天天要求各級政府「借債還錢」,這些鬼東西師出何門?他們滿腦子名詞謬論就是不懂太陽必須發光的道理。這是蠢嗎?這是惡!!! 中央政府管不了他們,就必然被他們牽著鼻子走。就必然走向民不聊生的經濟災難,中央政府就必然成為這個災難的替罪羊, 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
如果中央政府管不了央行(及財政部),如果中央政府沒有智慧和勇氣擔擋起印錢發錢的職能和責任, 就應該把這個權力下放到省級,縣級政府。印錢發錢的權利越集中就越容易被一小撮人把持,越容易給社會造成災難。分散這個關鍵權力更有利於社會發展。 允許每個省搞自己的貨幣,就像歐洲各國保有自己的貨幣一樣,不但能立即解決中國的所有經濟問題, 而且能鼓勵各地根據自己的情況發展自己的貨幣政策,從而實現貨幣政策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互相學習和競爭中,中國人一定能夠走出一個最好的發展模式。
關於印錢發錢還有兩大謬論值得大家警惕
謬論一: 印錢發錢會帶來通貨膨脹
這個問題,我以前講過了【1】。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何況我們可以用通貨膨脹指標來指導印錢發錢的速度和數量。確保把通貨膨脹控制在2%。同時政府還可以通過建立健全公平的競爭和酬勞制度,確保實現發錢而不通脹。
確保發錢而不通脹的根本,不是拒絕印錢發錢, 而是通過制度來確保發的錢能創造足夠的社會財富【1】。關鍵在於要有一個公平的酬勞制度。這個公平的的酬勞制度有兩個關鍵功能: 1. 確保通過公平競爭,讓錢產生最多的社會財富。 2,確保錢是發給了財富創造者, 而不是發給了不勞而獲的特權階層。
一方面,公平競爭和公平的報酬能產生最多的社會財富。層層轉包必然導致無勞而獲。另一方面,財富創造者是人口的大多數,他們是社會消費主力,只有靠他們才能支撐起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張,只有靠他們才能夠充分發揮錢的永動機效應【1】。 而不勞而獲的特權階層,是少數人,他們貪污的錢沒有創造財富, 因此即便他們願意把錢全部在國內消費, 也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何況他們更願意把錢存到國外。導致國內經濟永恆失血和經濟的萎縮坍塌。
因此,要確保發錢而不通脹,不但要堅決打擊貪污,健全公平競爭制度, 還要要建立一個預算工資分配追溯監管制度,確保財富的創造者掙到應得的錢。
謬論二: 印錢發錢會影響貨幣穩定
這同樣是一個不動腦子就顛倒黑白的巫咒。
首先,只要我們做到發錢不通脹, 就做到了國家財富的不斷增加,國家實力不斷增強。 具體體現為,社會消費能力提升。產業能更加容易掙錢,產業更容易升級,從而促進出口產品類型升級,促進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因此發錢不通脹只能帶來的外匯收入的增加。
其次,企業技術升級,規模擴大,企業業績改善,評級上升,外資更看好中國股市,更多外資必然流入中國。
最後,產業鏈的升級完善,消費能力的提升,迫使外企到中國投資,合資,參與到中國的發展中,共同進步,在中國掙錢發展。
因此,發錢和本幣貶值沒有必然聯繫。 相反,發錢不通脹才能使本幣持久的升值。
貪污是貨幣穩定的最大敵人。少數人貪污大量本幣, 並把本幣兌換轉移至國外,才是對貨幣穩定的最大威脅。因為那些錢沒有提升國內市場和經濟能力,沒有創造財富, 而是直接導致外匯的減少和國內經濟的失血。 公平的酬勞制度才是穩定本幣的基石。公平才能有效率,才能創造最多的財富。因此發錢不通脹的經濟, 必須是一個有效率的經濟, 必須首先是一個公平的經濟。 反過來,公平,效率和不斷擴張的市場和經濟才是吸引外資和財富流入的根本原因。
結論:
智慧勤勞的中國人民,在幾十年的國家建設中,體現了堅韌的效率和驚人的財富創造的能力。 徹底改變了社會面貌,極大地增加了社會財富。完美避免了通貨膨脹。
當前通貨緊縮的原因是銀行和央行對投資項目過度榨取。因此,當前的要務是:
1。追還銀行收取政府的所有利息,免除以前所有政府「債務」,繼續更大規模的印錢發錢。
2。用制度確保發錢不通脹,不但要繼續打擊貪污, 還要建立健全公平的競爭和酬勞機制,比如建立最低工資制度, 比如建立預算工資發放追溯制度,力爭讓每一分錢都產生最多的財富。 不斷地給人民更多的掙錢機會和更公平的酬勞,讓人民掙更多的錢,讓中國經濟有一個和全體人民的能力相匹配發展速度。做到人盡其才的可持續發展。
3。下放貨幣發行權力,鼓勵各省擁有自己的貨幣和貨幣政策。 限制和取消貨幣和貨幣政策的集權。避免貨幣政策集權變成政治鬥爭的工具以及由此產生社會災難。
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民族, 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民族[0], 世界很多地區人的智商和中國人相比基本就是弱智。 因此能搞亂中國的,搞殘中國的從來都是中國人自己!中國貨幣政策長期沿襲西方政策的皮毛,人云亦云,當西方宣傳的傳話筒,而不是學西方在做什麼(另解),必然把國家帶進火坑,是沒有出路的, 必須徹底改變。
[0] 世界智商地圖:

[1]建立強大的國內市場, 讓經濟更加穩健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