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日常必需品價格飛漲煞不住勢頭,引起公眾不滿、進而演變成危機

作者:weileguojia  於 2008-1-23 23: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亞洲時報消 息,日常必需品價格飛漲煞不住勢頭,引起公眾不滿、進而演變成危機,在近年歷史中不乏例子。1988年,中國的通脹率18.5%,到1989年激增至 25%以上,這是民眾響應1989年學運的一大誘因,最後北京採取血腥鎮壓,成為「六四事件」。前車可監,中國如今似乎把通脹視為頭號公敵,採取各種措施 抑制價格上漲。

最近,因為收入漲幅趕不上通脹,大陸居民用同樣的錢,只可以買到以前一半的基本必需品,例如豬肉。廣東省雲浮市一名姓余的退休電影放映師說,「如果就我一個人,我可以不買肉吃。但是家人要吃,我得去買豬肉。」

這 位70歲的老人很清楚,最近幾個月中國主要食品價格漲得有多厲害。余老說,「豬肉價格從去年9月的每斤12元,漲到現在的每斤18元;花生油價格幾乎翻了 一番,從原來的一斤7元賣到一斤13元;牛奶也從原來的每盒(250毫升)2元漲到2.5元。雞肉最近降價了,現在我多數買雞肉吃。」

余老未必會走上街抗議生活費猛增。但是,家中人口不斷增多的年輕人、對生活不再抱有幻想的學生、以及靠微薄工資度日的工人,卻可能不那麼克制,他們已經感到了空前的生活壓力。

中 國社科院經濟學家易憲容表示,北京已經意識到經濟問題,可能演變成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危險。根據「香港人權民主信息中心」一則報告,山東淄博中石化齊魯石化 股份公司的1000多名員工,從12月3日起就開始靜坐,要求工資漲幅跟上物價上漲。該中心沒有說齊魯石化股份公司是否與抗議員工談判。

中 國主要食品價格,從去年5月開始上漲,僅3個月時間豬肉價格就翻了一番。去年9月初,政府透過對生豬養殖的補貼,鼓勵農民養豬之後,豬肉和其它基本必需品 的價格出現小幅回落。但是農民不願養更多豬,部分原因是藍耳病爆發,導致大約7萬多頭豬死亡。中國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薛亮8月23日說,為了遏制藍耳病疫情 擴散,銷毀了17.5萬頭豬。去年11月,政府說疫情已經得到控制。

中國的經濟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好了,因此對肉的需求與日俱增, 但偏偏在這個時侯藍耳病爆發了。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從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 年39.6公斤,16年間幾乎翻了一番。根據「中國肉類協會」統計的數據,在此期間,豬肉市場成交量從620萬噸上升到2500萬噸,增長了3倍。

盡 管供應已增加,但因為全球原油和食品價格也在猛漲,中國的生活成本可能進一步提高。在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中,食品所佔權重為33%左右。去年11月,中國 食品價格較上年同期增長18.2%,結果導致當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升6.9%,這是自1996年12月以來的最高點。去年11月,水、電等公用項目 的價格較上年同期增長5.6%

今年1月9日,中國最高計劃機構「國家發改委」在網站上發表聲明說,穀物製品、食用油和豬肉等主要食品價格,在12月持續上漲。去年12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將於1月25日公布。

據「美國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和策略主管王濤表示,中國2007年全年通脹率大約為4.8%。中央政府智庫「中國社科院」則預測,去年的通脹率為4.5%。該機構1月11日說,如果政府不能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消費者價格指數可能增至5.8%。

去年,政府為控制物價上漲,一連加息6次。最近,也即1月13日,中國有關方面針對操縱市場價格、不執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企業,把最高罰款從原來的30萬提高到100萬元人民幣,公布之日起即時實施。

中國總理溫家寶1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之後,又對1999年發布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進行修改。新修訂的《處罰規定》說,短期內不準提高燃油、天然氣、電、自來水、暖氣、公共運輸和風景區門票的價格。

為貫徹實施新政策,發改委也在1月16日對穀物、食用油、肉類、牛奶、蛋類和液化氣等一系列產品實施價格控制。在1月上半個月,大豆油和羊肉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8%和51%。

政 府為遏制日常必需品價格上漲,而持續干預市場,這已經引起人們的擔憂:在臨時干預措施停止之後,價格可能漲得更厲害。「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總經理貝多 廣說,「干預措施已經引起金融界人士的擔憂。他們今年最擔憂的不是經濟發展過熱,也不是美國次級貸款危機帶來的外來經濟挑戰,而是限價政策結束后怎麼 辦。」

貝多廣也對國務院「突然宣布的措施」表示擔憂,說這是政府自1993年以來,首次採取干預價格措施。他說,「政府一般只在金融和貨幣政策不奏效的情況下,才採取這種行政干預措施。」

最近的行政干預政策可能表明,貨幣政策已越來越不起來作用。貝多廣說,「儘管貨幣政策和行政干預雙管齊下,可以立即奏效,但是從長遠來說這樣做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由於低價的優勢,中國的資源出口會激增,這進而對中國的資源和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對於臨時價格干預顯示宏觀經濟控制措施正在失去效用的說法,中國社科院高級經濟學家和金融教授易憲容並不贊同。然而,他為臨時價格措施扭曲了供求關係,結果導致基本必需品價格猛漲,並對社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廣州一間藝術機構的負責人余先生說,消費者,尤其是那些沒有穩定工作或低收入的農民工,當然歡迎政府努力穩定市場價格。不過,他也支持易憲容的觀點,擔心一旦行政干預停止,物價就會猛漲。

「瑞 士信貸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最近一份調查中說,鑒於能源、公用事業和其它公共機構的價格凍結, 11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漲幅為6.9%,而12月的同比漲幅可能回落到6%。陶冬說:「我們認為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增幅不大,並不代表中國的通脹有所 緩和。預計2008年上半年食品價格漲幅,會在6-9%穩定下來,但非食品價格的漲幅會進一步高升。」

北京決定干預物價上漲,首當 其沖的是大陸能源和食品股。石油、化肥和電力股猛跌。例如,1月10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翌日,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開始下跌,中石化收盤前跌幅高達 8.5%,最後收盤價為10.76港元,跌6.43%;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跌至5.44港元,跌幅6.85%;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跌至 7.39港元,跌幅10.21%。

1月17日,「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俊撰文說,「聯華超市控股公司」等大陸食品和 飲料公司將受到嚴重影響。德意志銀行預計,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同比漲幅,會從11月的6.9%回落到12月的6.5%,但由於食品價格持續上漲,消費者價格 指數會在今年1月升至7%。

評論:
溫的政府和侏的政府一樣,是個半瓶子醋。認為抓經濟就是斂錢。就是賣前輩遺產(企業), 賣祖先的遺產(資源), 賣子孫的命運(股票), 賣13 億人的生命意義。錢多了, 財富少了不通漲才怪。因此整個倆個敗家子。

賣了錢不會用,天天喊壓力,以此為借口,又把錢送人,讓認家更有能力賣自己, 是歷史上最噁心的賣國賊。

不會用錢就是守財奴。溫的政府和侏的政府是守財奴中最白痴的,因為他們守的不是金子不是銀子, 而是認家的衛生紙。

溫朱, 我不否認你們是好人,按中國人的美德我不應如此放肆。但你們實在不配你們的位子。因為你們沒有能力去看到經濟事物本質; 沒有能力去洞察掌握全球經濟; 你們不能快速反應及時應變;更不能指望你們在世界經濟中為中國人民撈利益, 因為你們根本沒能力守住中國人民的利益。

你們如此被動而不自知 ,也許因為你們被一些短視的既得利益者和受賄者架空不能自已; 但不要說你們沒有權力改變當前的官僚架構;因為這個架構是從毛主席時代演變來的, 這個架構曾十分有效率,而所有的改變都是你們同意的。 如果你們不同意,你們至少可以棄權和辭職;也許因為你們沒有渠道也不感興趣去聽取不同的見解。但不要說你們沒有控制媒體的責任;

你們應該明白,政府的責任不是斂錢,而是發錢;不是教人守住道德底線, 而是為他們開闢出路創造機會;不是賣國, 而是買進應得的財富;不是對賣國官僚唯命是從,而是敢於法辦;我們的國安部不是為你服務的嗎? 不用養他們幹什麼? 不是封殺媒體阻斷刺耳的聲音,而是言者無罪; 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虛心學習;勤於學習於政府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凈心思考,而不是被一夥無知之輩天天攪亂思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7 18: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