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三.自切動脈加速對外淌血的金融開放接軌

作者:weileguojia  於 2007-12-5 03: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在金融及經濟管理方面,那位最高經濟權威不僅留下了前面談到過的兩個四萬億元財富黑洞(其中一個是外匯黑洞),及高達30%的銀行壞帳率,造成我空前巨大的金融風險;而且留下了該領域眾多以外國利益及全球化為己任的買辦骨幹,其中許多人嚴重的貪腐問題現已被揭露。他們在制定和執行實際政策等「公事」中總是盡其所能為美國等外國利益服務。

a.單方面過度開放金融

2005 年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宣布:中國要提前一年與國際金融全面接軌。此舉意圖十分可疑,將我寶貴的一年準備期白白拱手相送,不僅片面有利於外國而不利於我;而且將使美、日等操控國際資本,可提前於2008年就能對我發動東南亞金融風暴式的致命衝擊,使其與借2008奧運題材製造台海危機的軍事行動形成配合。

2006 年1月銀監會第2號令毫無道理地規定新建股份制銀行必須有外資參股,自廢我股份制銀行可以是完全的民族企業的自主權,使我一百多家城市商業銀行無一例外地均被外資參股。加之此前我各大商業銀行也已被外資以低價參股,致使金融接軌對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后,我境內有眾多獨資外國商業銀行,但卻無獨資的中國商業銀行。這無疑是我經濟自主權的嚴重喪失。如此單方面優惠外資而將經濟主權拱手相送,絕非什麼「次優均衡」[注1],而是建立在對我巨大損害基礎上的外資暴利[注2]。而且外資銀行通過其參股的中資銀行董事可對我銀行經營、資金流向配置等了如指掌,而我對外資銀行如何運作卻兩眼一抹黑。我自棄主權單方面過度開放金融及因此而造成我與外資的信息不對稱――彼知我而我不知彼,對我造成如下重大危害:

1.我國有銀行及金融機構以極低價格對外資出讓股權,使其僅一年即獲其入股金10倍暴利,造成我僅一年就因此而流失財富高達1.7萬億人民幣 [注3]。巨額財富流失的積累無疑孕育著日後更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和經濟災難。

2.不僅使我國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而且由於金融在社會經濟中的核心作用,資金的流動制約著商品流動,外資對我金融運營的洞悉使我整個經濟運行狀況對外已單向透明無密可保,我國企業的一舉一動(包括國際併購活動)都已處在國外對手(或敵手)的監控之下,而我卻無從了解對手(或敵手)。 [注4]

3.管理層也因我與外資銀行獲得信息的不對稱――彼知我而我不知彼,而難於對其進行監管。

4.外資銀行因境外熱錢大量流入及以其「優質」服務(包括存款保密及轉移出境服務)吸引非法收入佔有極大比例的我高端客戶存款,使其經濟實力得以超規模迅速增強。從而大大增加了國際投機資本對我進行惡意金融衝擊的能量和速度。
5.境外投機熱錢通過外資銀行以我不知情的方式大量流入,形成我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源泉。

外資銀行以我所知甚少的方式引進並創新金融衍生品,不斷製造出巨額債務貨幣。既侵吞我國家財政貨幣發行利益,又製造出不斷發展的通貨膨脹和巨大社會金融風險。

事實證明,不對等的金融過度開放已嚴重損害我經濟主權和利益,大大削弱了我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6.當外資銀行創造的債務貨幣超過我國有銀行信貸總量時,就可形成其事實上的金融壟斷,使其可製造劇烈經濟波動洗劫中國人民,然後全面控制我經濟命脈。進而再利用其金錢優勢實現對我政治、輿論、文化、教育、司法、外交和軍隊的全面滲透和控制[注5]。此巨大危機因我對外資銀行之具體運營缺乏了解而具有隱蔽性和突然性,也因此更為致命。

7.外資銀行還可利用其參股我銀行之信息優勢,以金融資本控制我國內產業資本。並將其全球金融市場上的風險通過關聯交易和衍生工具轉移到其控股的中國金融企業中。[注6]

8.外資銀行及金融機構,如同連通我經濟肌體與外部世界的粗大血管,在當前我法紀廢弛腐敗盛行的環境中,這隻能是我單向失血的血管。不僅使我境內非法收入有了安全的避風港和外逃通道。而且「使儲蓄豐富的中國成為跨國公司在全球進行資源配置的一個主要資金抽取地」[注7]。而外來熱錢的大量流入最終也將捲走更多財富。最終必將使我經濟因嚴重失血而導致崩潰。

現我主要國有銀行都被外資參股至少25%,雖然規定此25%的限制不得突破,但深圳發展銀行已被美國人控股,華夏銀行已被德國銀行實際控股,廣東發展銀行由於美國前總統老布希一封勸我「以中美友好大局為重」的說情信而突破25%的限制達到38%。(若非我國內有識之士大聲疾呼,我國有銀行恐早已被外資控股。)在保險業方面,我保險巨頭新華人壽已被外資實際控股。

境外金融大鱷入股我銀行金融機構,也與跨國公司兼并我各行業骨幹國企一樣,即充分利用了我錯誤的貨幣緊縮政策所造成的虧損、資金短缺、巨額壞帳等普遍經營困境。因銀行業自有資金只佔8%,又是控制社會經濟運行的核心樞紐,因此壞帳損失問題更為致命,也更易為意欲兼并之外國金融資本所乘。回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銀行金融業被美國控制的歷史,最初也是由美國操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誤導這些國家採取緊縮政策,造成普遍經濟災難,尤其是銀行系統巨額的壞帳和虧損后,這些國家不得不尋找「戰略投資者」「救火」。於是美國大銀行趁機以最低的代價參股控股,(若一時不能控股就再製造新的機會,)待到這些國家金融業被外國(主要是美國)資本控股后,他們就永遠失去了其經濟自主權。即使民意選舉左派上台也難以改變經濟受制於人的尷尬處境。由此更可看出,美國對我宏觀經濟政策的誤導造成我普遍經濟困境(尤其是銀行金融系統)后再乘我引入「戰略投資者」之機參股,完全是其兼并拉美國家金融銀行業以求控制其經濟命脈的陰謀再現。
我銀行金融機構前些年巨額的壞帳和虧損,有經理們失職的嚴重問題,但主要還是錯誤的宏觀經濟政策造成的。一切經營單位的三角債和壞帳,破產等社會經濟損失最終都要體現到貨幣循環的樞紐――銀行的壞帳損失上來。(銀行的壞帳損失大約相當於全社會經濟損失的一半。)隨著2003年胡總執政后不再實行錯誤的貨幣緊縮政策,我國經濟開始恢復增長。銀行業自然也就重現生機,扭虧為盈。而外資恰恰趕在這之前以最低價參股(一般都是每股1元多),然後享受宏觀經濟大環境改善所帶來的巨大紅利,也因此造成了境外銀行資本的經營神話。

因銀行在社會經濟中的關鍵核心地位及其以小博大的高利潤高風險特性對社會經濟穩定的巨大影響及支配控制作用,世界上多數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包括美、日、英、印等都對外資入股其銀行業控制甚嚴,未曾有一個法制嚴格的發達國家有過像我銀監會必須有外資入股這樣的政策規定。顯然,銀監會所推動的與國際金融接軌,決不是學外國這類維護金融安全控制風險的好經驗,而是學不懷好意的金融強國希望我們效法的拉美、東歐引起經濟災難的錯誤政策。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近日又對媒體說,「如果中國的銀行獲得在美國經營的牌照,中國政府可能會提高國際投資者在中資銀行的持股上限。」[注8] 劉明康欲以我之重大讓步換取美方不容推卸的對等義務,從而肯定目前中外金融開放的不對等狀況,並使之以「既成事實」永久固定下來。

銀監會按其職責,應是維護我銀行及金融安全和利益的國家意志的代表。但其卻反其道而行之,專以自棄經濟主權利益並最大限度地放大我已很嚴重的金融風險為能事,這本身就是其金融監管職能應查處的瀆職賣國行為。而且一而再,再而三,足以證明其負責人瀆職賣國的故意。國家金融由這等人監管,談何安全?
b.「確保往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向發展」的關鍵――央行及金融管理層

前文(中篇.上)曾說到,改變中國改革開放方向的本質變化,是從央行1993年6月的宏觀調控開始的。它標誌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買辦及其身後強大的外國勢力從此已能操控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確保使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往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向發展」(美國前駐華大使普理赫語)。

自1993 年6月央行近十年緊縮貨幣,不僅造成我重大經濟損失及人民深重的苦難,而且所造成企業和地方財政普遍的困境及嚴重惡化的金融形勢(高達30%以上的銀行呆賬),為形成巨額財富外流的國企私有化改革及西方資本趁機剪羊毛——廉價參股兼并我金融機構和骨幹國企創造了條件。

那位最高經濟權威雖已退出政壇,但其長期掌控央行及金融和經濟管理部門,其黨羽在這些最應體現國家意志的關鍵部門形成強大的買辦勢力。繼續奉行「符合美國利益」的全球化方針。

央行自2002年以後,仍繼續將我外匯儲備主要用於購買美元資產,其規模甚至遠超2002年以前,更有力地繼續支撐著美國財政及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並繼續對我資產造成更嚴重的安全問題(中美關係破裂即遭美政府凍結,及因美元貶值而不斷縮水);我所喪失的以低成本建立大規模黃金、石油等儲備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也因此更為巨大,因此產生出的進出口嚴重失衡而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通脹因素也比2002年以前更大。
更令人憤慨的是,央行不僅購買美政府債券的規模大大超過2002年以前,而且居然還購買了至少上千億美元(風險比美政府債券大不知多少倍)的次按抵押垃圾債券,損失慘重被套在華爾街。
而新成立的外匯投資公司又繼續將上千億美元投資於美國金融組合產品,而且還要包給外國金融機構經營。(很可能被其用於損害我重大國家利益,入股美國黑石集團的30億美元不就是被其用來兼并我骨幹國企嗎!)

自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我唯一有權進出口黃金的部門――央行,不僅將外匯儲備主要用於購入美政府國債,而且還將我寶貴的黃金儲備運到美國存放,使我最重要之經濟戰略儲備處於極度危險之中。黃金因其必取代美元世界貨幣地位而具有的長期升值趨勢早已十分明朗,金價這些年也已狂漲數倍,而央行卻將我每年的一、二百噸黃金產量去交換不斷貶值的美元。我國的600噸黃金儲備還是陳雲於1973年指示購入,至今未有增加,甚至2005年的黃金儲備還低於2003年。[注 9


我國企和國有商業銀行巨額的壞帳損失有很多並非難以追回,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腐敗的經理們利用迅速膨脹的「三角債」 普遍拖欠「法不責眾」的情況,而蓄意侵吞公款中飽私囊。只要嚴肅法紀緊追責任人,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至少可追回相當大一部分。但當時的最高經濟權威匆匆忙忙讓這些拖欠銀行巨額壞帳的大中型國企破產解散,有關責任人也一走了之,人為地造成無人追帳無人過問的狀況。(中央各部眾多直屬公司也都如此。)實際上放棄了追逃巨額銀行壞帳的努力。現在銀行和金融管理部門又將這些原本只要認真追逃就能部份追回的大量壞帳打包,以近乎白送的象徵性低價濺賣外商。這些廉價出售的巨額「壞帳」已使外商大發橫財而激動不已[注10],這不僅也是一種巨額財富外流,而且使外資可利用這些巨額債權輕易控股我國企和金融機構。

據悉現央行高官也十分眼熱外資金融機構作我銀行呆賬生意所獲暴利,意圖仿效之而以其職權私分這些「不良資產」,但由於中國目前的法律環境――洋人追債遠比國人順利,他們很可能會與洋商勾結,助其廉價購進這些巨額呆帳,以獲其買辦厚利。(我巨額銀行「不良資產」已成美國等西方國家垂涎三尺要求我重點開放的「金礦」,其在我內部買辦的配合下,極有可能如願以償。)

對於股市,我金融管理層也總是不惜犧牲自己的股民而盡量照顧國際投機資本的利益。2001年以來,我們先是以國有股減持這柄懸劍製造了長達四年之久的大股災,為大量中國資金流向高收益率的美國金融市場以支撐美元的國際地位製造了為淵驅魚的最佳效果,(也製造了資金緊缺的宏觀環境以利於國際資本剪羊毛,)同時也使外國金融資本能以最低成本坐底建倉。待掀起大牛市外資熱錢賺夠離場后,管理層不是採取趁機加快新股上市以推動國企改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積極措施健全完善資本市場,而是採取一系列政策組合打壓股市,重施既可為淵驅魚,又可使國際金融資本再次坐底建倉之故技。

(最近有文章揭露:2007年5.30股災,即我央行及金融管理人員配合境外新加坡作空我股指的金融工具所為。)

我們效法美國的金融創新,形成今年通貨膨脹兩個主要源泉之一(另一個通脹源泉是境外投機熱錢大規模湧入)。其所創造的巨額債務貨幣不僅嚴重侵吞了政府貨幣發行的財政利益,而且其抵押資產都是靠負債取得,是社會在為投機者承擔風險,所產生的金融風險遠大於其所規避的風險。日益膨脹的銀行債務貨幣支持投機不僅推動著通貨膨脹,而且孕育著越來越大的金融風險,為國際資本對我金融洗劫準備好足夠的衝擊空間。巨大的投機需求導致房地產高速畸形發展,使我有限的土地和資源被大量浪費在空置房屋的不斷建造上。

而央行的宏觀調控卻並非針對投機,而是順應美國人一貫誤導他國的全面緊縮。尤其是僅僅為運作外匯儲備毫無意義的帳面處理而發行1.55萬億巨額特別國債搞二次對沖,吞噬了幾乎十年的國債建設資金,還白白賠上每年1500億元的利息負擔,卻沒有帶來任何產出,如此驚人的浪費和低效率必將大大減少今後商品供給總量(尤其是瓶頸部門),無疑是巨大的長期通脹因素。而銀行債務貨幣和境外熱錢推動的房地產投機卻愈演愈烈,通脹不斷加速,我資源配置錯亂扭曲而造成的嚴重浪費和低效率也進一步惡性發展。

緊縮貨幣,這是美國人幾十年來操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一貫誤導他國,但卻與其自己國內經濟政策完全相反的藥方。只有誤導他國緊縮經濟,才能消除其社會利潤空間,造成其普遍衰退蕭條。從而實現:1.使這些國家的資金流向美國以支持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2.使這些國家成為依賴美國市場的廉價商品供應國。3.利用這些國家嚴重的經濟困境,以最低的成本控制其經濟命脈。(拉美諸國就是最好的例證。)而央行自93年6月以來代價高昂的無效宏觀調控卻總是完全符合美國人的意圖。
央行及金融管理層所推出的接軌政策,也無一不是在加大金融風險,在當前境外投機熱錢大量湧入爆炒我股市樓市,獲利已豐,及美國次按危機將再度爆發,境外投機熱錢將趁機大肆作空股市匯市后大規模撤離,將造成我巨額財富外流並導致經濟災難的嚴重時刻,卻推出了方便外國金融資本投機的人民幣外匯掉期業務,並一直力推股指期貨,取消外匯管制(港股直通車即其手段之一),使我金融面臨危若累卵的險惡形勢。

注1:據新浪網2007年09月26日《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如果中國的銀行獲得在美國經營的牌照,中國政府可能會提高國際投資者在中資銀行的持股上限。……劉明康主席的表態,點出了中美銀行業相互開放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對稱性。……銀行業相互開放的不對稱性一直是雙邊合作缺乏的『次優均衡』。」
注2:見張宏良《中華民族曠古未有的財富浩劫》。
注3:同注2。

注4:見叢亞平:《外資爭食中國金融「肥肉」》(《經濟參考報》)
注5:見宋鴻兵:《貨幣戰爭》。

注6:同注4。

注7:同注4。
注8:同注1。

注9:見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中國的黃金貯備竟然都是1973年買的!》2007年11月15日

注10: 「2005年,銀建國際和花旗集團合作以5.46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華融公司賬面值為364.4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資產包,曾被國際投資界傳為美談;美國的摩根斯坦利公司由於內訌,暴料在中國高達900%的投資利潤率,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業務,就是聞名於世的打包收購中國不良信貸資產的『華融模式。』」――見《南風窗》《黑石集團:專為中國政府下的蛋?》文章作者:曹建海(社科院工經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
(中篇.中)結束語

經濟及金融管理部門層出不窮的瀆職賣國事件,標誌著我內部買辦勢力已掌控我龐大金融和經濟力量而公開與外國資本及其政治勢力相勾結,使我經濟實力將如同惡瘤一樣扼殺我們自己而向外淌血喂肥他人。這是典型的癌症滲透術在經濟戰中的運用,預示著買辦化道路已使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萬丈深淵

買辦化的發展道路是一條必然導致經濟破產和崩潰的死路。晚清、民國、及當代拉美諸國的買辦化道路均證明了這一點。沒有法紀維護的商品經濟終將是一場災禍!如果我們在金融及經濟管理層這些關鍵部門不能消除買辦賣國勢力,嚴肅法紀,恢復並強化久違的國家意志以維護國家利益,我們無疑將遭受人類有史以來最慘烈的經濟災難。
即使我們仍堅持一些外匯管制措施,並且不再推出股指和匯市期貨,從而避免了東南亞金融風暴式的惡意衝擊,但由於我們經濟自主權的嚴重喪失及其仍在繼續發展,我們最終也仍難避免俄羅斯因財富持續大量外流而導致的經濟崩潰。除非我們徹底扭轉了買辦化道路。

這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我目前特殊國情――內有積聚多年尖銳異常之政治、經濟矛盾,及外部勢力無孔不入的滲透造成強大的買辦內奸勢力及其意識形態基礎;外有台獨分裂勢力及美、日強大的軍事政治壓力,以及周邊不懷好意的鄰國環伺;如我一旦發生重大經濟災難,就絕不會僅僅限於經濟方面的問題,各種蓄積已久糾纏在一起的矛盾也將一起爆發,台獨勢力必趁機公開分裂國家,不僅美、日會趁機對我實施蓄謀已久的分裂圖謀,對我懷有領土野心的韓、越、印等也會趁火打劫。我將面臨國家四分五裂,天下分崩離析,政權頻繁更迭[注],烽煙四起,生靈塗炭的險惡前景……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金軍攻陷東京汴梁,北宋亡。金兵掘地三尺,掠盡汴梁城所有財寶,連同徽、欽二帝及其後妃宮女一併掠走。面對亡國慘禍,北宋權奸中尚有悔恨愧疚者,知恥自盡。

而今買辦賣國,其勢無人可擋,亡國慘劇恐在劫難逃,若真有其日,眾買辦目睹山河破碎,家園盡毀,盜賊橫行,流血漂櫓之慘景,洋人趾高氣揚作威作福,炎黃子孫於自己土地重新淪為三等國民之悲劇,當作何感想?孟子曰:「羞恥之心,人皆有之。」縱使無恥如買辦,除罪大惡極者,也未必其民族良心盡皆泯滅,清夜捫心,想己之所為使祖先蒙羞,受子孫萬代詛咒,被萬千冤魂索命,縱使發國難財有術,挾金山遠遁異國,其心可安乎?其神可寧乎?其魂可定乎?其魄可存乎?

註:阿根廷2001年發生經濟災難,一個月內即更換了五位總統。.
世界論壇網 http://www./gbindex.html

楊芳洲

2007年11月27日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0: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