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類的營養豐富,是人人皆知的滋補食品。它被營養學家們稱之為完全蛋白質的模式。蛋類的吃法很多,煎、炒、烹、炸、煮、蒸各具特色,為兒童、老人、病弱者及孕、產婦的理想食品。
據科學家分析,蛋類所含14.7%的蛋白質中,主要為卵蛋白和卵球蛋白,包括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與人體蛋白質組成相近。蛋類的蛋白質的人體吸收率為99.7%,而牛奶僅為85%,牛肝為77%,豬肉為74%,牛肉為69%。有人做過試驗,每人每天攝取80–120克,就能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蛋類脂肪含量為2.6%,主要集中在蛋黃里。這種脂肪和牛奶的一樣,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蛋類含的脂肪中,含有多量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膽固醇和蛋黃素。卵磷脂被消化之後,可釋放出膽礆,膽礆進入血液,很快就會到達腦。據研究表明,含膽礆食物對增進人的記憶大有裨益。蛋類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其中含鐵量比奶豐富。蛋黃是維生素A、B、B、D、E的豐富來源。
在日常生活中,卻流傳蛋類含有很多膽固醇,會導致心臟病,從而使不少人不敢多吃蛋。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科學家對蛋類作了詳細的研究,結果如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的海蘭特醫院的研究者們進行了一項十分有興趣的實驗,給十三位志願者每天等量的九個蛋類。隨後,進行觀測證明:十三位志願者中,只有兩位血膽固醇有較大的增加,但這兩位正是有過膽固醇心血管病史的。另外七位,膽固醇含量卻有下降。後來,在洛杉機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生中作的另一項觀察也表明了同樣的結果。在試驗期間,按規定每日吃蛋類的志願者與規定戒吃蛋類者相比,膽固醇含量並無任何高。事實上,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消化后可釋放出膽鹼,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醯膽鹼,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另外,據科學有關資料介紹:在波士頓作的研究證明:蛋類非但對心臟病無害,反之,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有一位叫薩姆.伯曼的醫生給四百位身體過重的波士頓中年警察設計了一種降低體重的膳食,這種膳食中的一項規定,每位警察一天吃七個蛋類,八年以後這四百名中警察,無一人患有心臟病。當然,具體情況必須區別對待。那麼,一個人每天吃幾個蛋類才比較合適呢?從營養學的觀點看,為了保證平衡膳食、滿足機體需要,又不致營養過剩,在一般情況下,老年人每天吃1~2個比較好。對於青年和中年人,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的,每天吃2個蛋類也比較合適;從事重體力勞動,消耗營養多的每天可吃2~3個蛋類;少年和兒童,由於長身體,代謝快,每天也可吃2~3個。孕婦、產婦、乳母身體虛弱者以及實行大手術后恢復期的病人,由於需要多增加優良蛋白質,每天可吃3~4個蛋類,但不宜再多。
此外,蛋類入葯,性味甘平,具有鎮心、益氣、安五臟、止驚安胎之功。明代李時珍云:[精不足者補之以氣,故卵白能清氣,治伏熱、目赤、咽痛諸疾,形不足者補之以味,故卵黃能補血、治下痢、胎產諸疾。卵則兼理氣血,故治上列諸病也。]營養學家們指出,常吃蛋類,能促進人體的健康和長壽,增進人體的低抗能力,對癌症的防治也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