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四月我隨中國代表團赴德國的法蘭克福參展及考察,工作之餘我們也順便赴歐洲其他七國進行了旅遊活動。
一天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正在一家匹薩店裡享用美食,該店義大利老闆來到了我們代表團桌前,侃起了大山:
「你們知道我們義大利的匹薩餅與你們中國的包子有何不同嗎?」
還未待我們答話,他又自言自語道:
「我們的匹薩餅用什麼餡料,可以一目了然;而你們中國的包子怎麼也看不出來裡面是什麼東西,只有吃了以後才知道。」
「這就像你們中國人一樣,神秘莫測。我們經常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也不知道你們在說什麼?你們在說的和正在想的是不是一樣我們也不知道,就是猜,也未必猜的出來。」
儘管我的英語比這個義大利人的「二流蹩腳」英語要強的多,但此時此刻,我卻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回國后,想了想,這個人一定是個「老油條」,也不知他這個比喻對多少個到義大利去的中國人講過。
六年來,我偶爾也會對朋友講起這件事,但始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註:1)此文寫於零五年;
2)這件事,多少也使我常常在思考,到底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什麼?我們傳統中醫的精髓又是什麼呢?中醫就是生活,是實實在在存在幾千年的寶貝。學中醫、用中醫,都離不開一個「悟」字----用自己的心去想問題。中醫用心不用腦,或曰:若你用心去悟,你可能很快會成為大醫 ;而僅僅用腦,至少是二萬五千里長征以後的事啦,至於你這麼做,能否爬草地、過雪山(沒寫錯,我故意用「爬草地」,而不是用「爬雪山、過草地」)也很難講。喜歡中醫是一回事,愛中醫是另一回事,愛是發自你內心深處的,是天長日久的。有了愛中醫的心,你才能做到「敬業」和「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