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論金,侃天侃地,大家好,我是格隆。
大家都知道,我是做宏觀研究的,而且主要用數據說話。但遺憾的是,過去三年裡,我的宏觀模型里需要跟蹤的三百來個數據,有多達170多個,消失了,根本拿不到了。這也是我最近比較少說話的原因之一。
但饒是如此,我的數據團隊依然開發了很多性感的新維度另類數據,我們大致可以從這些另類數據里窺探到我們整個經濟的溫度與時代的脈搏。
我一直強調,我們所賺的所有的錢,都是一個時代大趨勢的錢。
所謂命運,命,就是你出生的家庭和父母,運,就是你所在的時代和經濟大周期。如果不看清時代,做不到人間清醒,你的生活很大概率會隨波逐流,越來越走向逼仄、焦困。
今天格隆帶大家從兩個非常有意思的視角,來窺視我們經濟運行的現狀與未來走向。
什麼視角呢?「食」和「色」。
《孟子·告子》有言「食色,性也」。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喜好美食和美色,是人的動物本性,是人類最底層、最基本的慾望與需求。
人是從什麼時候真正衰老的呢?是從他(她)沒有性慾望和性需求開始的。如果人群連食和色這兩個最底層慾望都放棄了,那就絕對是苟活於世,哀莫大於心死,「禽獸不如」了。
我們數據團隊的數據顯示,中國社會的「食蕭條」、「性蕭條」特徵已非常明顯,且程度在不斷加深、加重。
我們先來看看「食蕭條」。
2025年1-4月,中國實現餐飲總收入1.82萬億元,同比增長4.8%。看起來還在微幅增長,但這一增速,是除疫情的2020年和2022年這兩年之外的歷史最低值,甚至比同期的GDP增速還低了一大截。
從人均消費數據來看,數據更是糟心。2022-2024年,中國餐飲人均消費值持續下滑。大家看看下面我們的數據圖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餐飲人均消費已降至39.8元,這是有這個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最低值。
從細分項上看,無論飲品類,還是中式正餐、火鍋類、燒烤類、快餐,乃至西餐、料理,全軍覆沒,沒有一個不下降的。最為顯著的是飲品類,從2023年的21.6元下降到2024年的18.6元,大幅下降了13.9%。這或許就是單品價格低到令人髮指的蜜雪冰城能夠火的原因。
體現到行業利潤上,餐飲利潤大幅下滑。2024年,28家上市餐飲百強品牌中,有6家虧損,18家凈利潤同比增速下滑,虧損+利潤增速下降的企業佔比達到了恐怖的86%。
這些大型上市餐飲公司的利潤都在大幅下降,更不用說中小型餐館了,迎接他們的不是虧損,而是整個餐飲行業前所未有的倒閉潮。
大家看看下面這個數據,很令人揪心。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2018年是個拐點。我們不知道2018年發生了什麼,但數據顯示,2017年以及之前,我們每年倒閉的餐飲企業只有10萬家上下。但僅僅7年後,也就是2024年,當年餐飲企業倒閉數量達到了230萬家,倒閉餐飲企業數量創下歷史新高,是2017年倒閉數量的14倍,比上一年也就是2023年的135.9萬家,也增加了近百萬家,增幅高達69%,顯示形勢其實是在進一步惡化。
看完了「食蕭條」,我們再來看看更嚴重的「性蕭條」。
還是用數據說話:
2022年,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共同發起了「中國人私生活質量調查」,6828份有效問卷顯示:中國年輕一代的性活躍度呈嚴重下降趨勢,超過一半的95后性生活頻率低於每周一次。
這是什麼概念呢?這個性生活頻率,比80后甚至70后的中老年人,還要低。
如果你覺得上面抽樣調查的樣本數還不夠大,你再看看下面幾個數據,就知道我們的性蕭條有多嚴重了。
比如,結婚人數大幅減少。2025年第一季度,我國結婚人數降至181萬對,較去年同期減少15.9萬對。除去疫情特殊時期,今年一季度的結婚人數,果斷創下了歷史新低。

再看看相關性用品數據。
白雲山年報顯示,國產偉哥代表金戈的銷量,從2023年的1億片,大幅降到8785萬片,日均銷量則從27.7萬片降到24萬片,同比下降13.2%。銷售額呢?從12.9億元下降到了10.3億元,同比降幅為20.2%。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用偉哥的那個群體,去年有高達13%的人,停止了他們的性生活。
不僅是國產品牌,進口原版品牌萬艾可(Viagra)在2024年的銷量同比也下降了7.7%,金戈和萬艾可作為佔據國內市場份額92.9%的兩大主力品牌,他們的銷量雙雙遇冷,足以說明整個市場的蕭條程度。
如果說偉哥還只是部分群體使用,那避孕套數據,就會更有說服力。
格隆直接上數據:2024年中國避孕套市場規模156億元。這是什麼概念呢?2023年避孕套賣了187.86億元。2024年足足下降了17%——這個數據,比偉哥,更加「蕭條」。

更不用說性需求衍生的曖昧消費了,比如酒吧、KTV、夜店等社交消費也在大幅降溫。過去三年,KTV消費降幅高達86.9%,夜店娛樂降幅也高達76.9%,酒吧消費也下降了65%。
大家幹嘛去了呢?
看看下面的數據圖,大家去逛公園、練瑜伽、徒步和跑步去了——這些都只需要動動腿,不需要動荷爾蒙。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的一切痛苦,都是因為性慾得不到滿足。」性是人類的根本慾望,甚至大部分經濟活動都來源於性的驅動。但當前一系列反人類本性的經濟數據充分表明,大家都在壓抑自己最最基本的生理慾望,沒有人再嚮往甚至不屑於「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的美好,我們的社會正在加速滑向一個低慾望社會——性,美食,更罔談賺錢慾望、創業慾望、旅遊慾望、消費慾望。
低慾望社會,會帶來什麼深遠影響?
格隆復盤過這個星球上幾乎所有核心經濟體的歷史,我發現一個規律:經濟蕭條,其實並不可怕,周期而已。比經濟蕭條更可怕的,是全社會的低慾望,它會把一個社會拖入一個欲罷不能的長期泥沼。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看看和我們經濟崛起路徑極度類似的鄰國日本就好了。
上世紀90年代,在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帶來的劇痛中出生的「平成廢宅」,少年時代親歷著日本股市和房價暴跌帶來的動蕩,在大學生就業率僅有56%的年代里,平成青年直接「躺平」。
他們不結婚,日本18-34歲年輕男性中單身比例常年維持64%左右;不生孩子,日本出生人口數從1994年之後就開始直線下滑,到2009年之後日本就進入了人口負增長時代;不買房子,根據日本政府統計,從1983年到2008年的25年間,30歲至39歲的持房率從53.3%降至39%,30歲以下的持房率也從17.9%降至7.5%。
低慾望社會,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
最直接的影響是消費,日本消費由盛轉衰,泡沫破裂前的1985-1990年,日本消費平均增速為4.6%,但在泡沫經濟破裂后,日本消費增速迅速回落,1991-2010年平均增速僅為0.92%。需求不振,物價持續走低,日本GDP平減指數從1990年開始下降,1995到2013年經歷了19年的負增長,日本經濟進入通縮螺旋,1990-2010,GDP增速只有可憐的0.92%,日本經濟陷入「失落的二十年」。
在失落的時代,日本政府也在大力挽救經濟危機。
為了刺激經濟,1999年2月,日本政府就開始實行零利率政策,直到2024年5月才結束零利率政策,並且於2001年3月開始首次量化寬鬆,並且在2013年「安倍經濟學」中得到強化。
可是這些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沒有快速扭轉日本居民和企業部門的去槓桿進程。日本央行1999年就把利率降到0,可是2000年到2015年,這15年的時間,日本企業和居民仍舊在加速去槓桿。1999年到2015年,日本企業部門槓桿率從125.2%降至低點98%,居民部門槓桿率則從71%一路降至59.5%。

要知道,利率下降,意味著借款成本降低。在一個健康的經濟體中,借貸成本降低,會刺激信貸需求,增加居民消費支出,進而提振總需求,帶動經濟回暖。
但由於日本社會的低慾望,無論利率降得多低,他們也不結婚,不貸款消費,不買車不買房,這就使得日本政府在2000年前後施行的貨幣政策完全失效。
從數據上可以清晰看出,日本經濟失去的20年,其實前十年後核心經濟數據已經觸底,按道理經濟就應該逐步爬出泥沼了。但低慾望社會,讓日本經濟在2000年之後,硬生生在泥潭中多掙扎了10年之久。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總是押著相似的韻腳。回到當下的中國,再怎麼高估食色雙蕭條、低慾望社會對我們經濟的衝擊,都不過分。
大家看看下面的數據圖。我們的消費增速,在2015-2019年,平均水平為9.7%,但2020-2024年,這一增速則大幅降至3.8%。最糟糕是我們的年輕群體在大大降低自己的消費水平。
大家看一下下面這張圖:2010-2018年,社零消費年複合增速為12%,2018-2022年年均增速降到了6.1%,而從不同年齡段的消費情況來看,20-39歲人口是消費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貢獻了44%左右的消費增速降幅。

居民部門的信貸需求也在發生劇烈變化。我們仍以2018年這個拐點年做比較基準。2018年5月,居民部門新增貸款的信貸佔比為53.4%;7年後的今天,2025年5月,居民部門信貸需求佔比是多數呢?
8.7%。
7年時間,居民部門信貸需求發生劇變,佔比從53.4%下降至8.7%,大幅下滑83.7%。

與之對應的是,2025年5月,我們的總的新增信貸只有6200億,同比下降了34.7%。
性需求都放棄了,誰還會去舉債上槓桿呢?
一個經濟體的支出來自於兩部分,貨幣和信用,信貸是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獲得信貸,增加支出,驅動經濟上行。信貸需求大幅降低,消費不振,結果就是經濟通縮。我們的GDP平減指數已經連續8個季度為負,這是該項數據有統計以來最長時期的連續負增長。

那是不是說經濟下行,人們就一定節制消費,甚至節慾呢?
當然不是。
看看經濟也飽受疫情衝擊的美國居民消費信貸的數據:

數據顯示,美國人正以驚人的速度在舉債消費:2025年4月,美國消費者信貸增加了178億美元,比上月增加了一倍還要多。尤其市場關注的學生貸款,飆升到了108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說實話,中美這兩個國家都很奇葩。兩國人民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美國哪怕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被推高到4.6%了,他們的人還在可著勁消費。而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被干到了只有1.5%,很多銀行存款都不給利息了,中國人還是在拚命把錢存起來,而不是用於消費。
說明什麼?說明食色的蕭條,從來不是禁慾主義的勝利,而是人們在生存重壓、未來無著之下生物本能的潰敗。
如果我們不高度正視和扭轉這個現實,甚至自我掩飾,低慾望社會會把我們的經濟調整周期人為再拉長20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時間,絕非危言聳聽。
破局的關鍵,不在於多建一些情趣酒店或是開放性消費場所,也不在於往人們口袋裡多發一點消費券或者一些宏大敘事的宣發,而是實實在在給予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更多的希望:這個希望,或是兜底的社保,或是不板結、更靈活的社會階層晉身機制,或是更市場化、更開放包容、更公平的財富創造與財富分配機制。
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的結尾是這樣寫的:「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四個字裡面——「等待」和「希望」!」
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家與國,皆是如此。
我是格隆。關注我,做一個清醒的人。雖然有時候太清醒了也會很痛苦,但我向你保證,稀里糊塗隨波逐流的代價,一定會更大。(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