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他和他的命

作者:8288  於 2025-4-14 15: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新間與政治|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4評論

他和他的命
扣舷獨嘯 扣舷獨嘯
2025年04月13日 16:06



本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古訓,今天我來說說特朗普。

特朗普個性非常鮮明,行事風格極端而詭異。現在中美關係緊張,以至於很多人會把他妖魔化,這妨礙了我們對他的了解,從而掉進了一個認知的陷阱。

不知,實為不可知,不可知,實為不可勝。妖魔化的本質就是神化。我們可以試一下還原術,看看特朗普是個什麼樣的人。其實他真的就是一個人。

特朗普有一本自傳題為《永不放棄》。比照他的這本書中呈現的行動準則和他的執政行為的一致性,我們可以找出他行為的基本邏輯——

第一,永不放棄。在《永不放棄》中,特朗普反覆強調面對逆境時堅持不懈的重要性。他講述了個人和職業生涯中的低谷,如20世紀90年代的財務危機,當時他的房地產帝國幾乎崩潰,負債高達90億美元。他提到自己拒絕破產清算,選擇與債權人談判、重組債務,最終東山再起。他將這種韌性歸結為一種心態:無論情況多糟,都要找到出路,絕不認輸。

特朗普在執政期間展現了類似的不屈精神。例如他強硬面對2019年烏克蘭電話事件、2021年國會騷亂相關的兩次彈劾,以及選舉舞弊指控、稅務調查等多項法律訴訟。儘管這些事件對其政治形象構成威脅,他始終公開否認指控,持續競選並保持核心支持者基礎。2020年選舉敗選后,他拒絕立即承認結果,發起數十起訴訟挑戰選舉程序,試圖翻盤,儘管最終未成功,但其堅持態度與書中描述一致。最終第二次入主白宮。

特朗普的「永不放棄」準則不僅是個人信念,也是一種公開形象的構建。書中,他將自己塑造成從不向失敗低頭的人,執政中則通過高調對抗媒體、對手、和制度,延續這一形象。這種韌性幫助他在逆境中維持支持者忠誠,但也引發爭議,因為他的堅持有時被解讀為拒絕接受現實。他書中的邏輯與執政行為的一致性在於,他始終選擇戰鬥而非退讓,這與書中的哲學高度吻合。

第二,相信直覺。特朗普在書中多次提到,他做決策時更依賴個人直覺而不是複雜的分析或外部建議。他認為直覺是多年經驗的積累,能幫助他在不確定性中快速判斷。例如,他描述在房地產交易中,憑直覺選擇投資項目或談判策略,常常出奇制勝。他建議讀者培養對自身判斷的信心,尤其在時間緊迫或信息不足的時候。

特朗普執政時常繞過傳統決策流程,依賴個人直覺。2018-2019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會晤,他打破常規外交路徑,親自推動「峰會外交」,儘管結果未達預期,但展現了直覺驅動的風格。在對華貿易戰中,他基於對經濟不對等的直觀判斷,單方面加征關稅,完全不顧部分經濟學家關於長期風險的警告。這種「直覺優先」也體現在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等決定中。

特朗普的直覺導向在書中和執政中都體現為對傳統權威的懷疑。他在書中鼓勵讀者相信自己,而非專家或「老派」方法;執政時,他經常質疑官僚體系或媒體,強調自己的判斷。這種風格讓他在支持者中顯得果斷,但在複雜問題上也引發爭議。書與執政行為的一致性在於,他始終將直覺置於流程之上,視其為決策的核心驅動力。

第三,化危機為機遇。特朗普在書中提出,危機往往是隱藏的機會。他以自身經歷為例,如1980年代房地產市場低迷時,他低價收購優質資產,如曼哈頓的物業,在市場復甦時獲利。他強調,關鍵在於保持冷靜,找到危機中的突破點,而不是被恐懼壓倒。他還提到通過媒體放大個人品牌,即使負面報道也能轉化為關注度。

特朗普在執政中多次將危機轉化為自己的政治資本。他常因爭議性言論引發媒體風暴,利用這些關注鞏固支持者基礎,強化「反建制」形象。面對2020年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他推動大規模刺激計劃,並將經濟復甦作為競選核心議題,試圖將危機轉化為政治優勢。2018-2019在邊境牆預算僵局導致政府停擺時,他通過社交媒體和集會持續宣傳,試圖將危機轉化為對移民政策的公眾支持。

書中和執政中的特朗普都展現了對危機的「進攻性」處理方式。書中,他將低谷視為買入機會;執政中,他將爭議或挫折視為重塑敘事的機會。這種策略的核心是主動掌控局面,而非被動應對。書與執政行為的一致性在於,他始終相信危機可被重塑為優勢,無論是通過品牌宣傳還是政治博弈,儘管結果有時兩極化,支持者視其為鬥士,反對者認為他在製造混亂。

第四,強硬談判。特朗普將談判視為核心競爭力,強調要為最大利益而戰。他在書中分享了房地產交易中的策略:設定高目標、不輕易妥協、必要時施壓。他提到與銀行、承包商的談判,常常通過強硬態度爭取更有利的條款。他認為,軟弱會導致損失,而強硬能迫使對方讓步。

特朗普在執政中將強硬談判應用於國內外政策。登峰造極的應該就是正在進行中的關稅戰。甚至對傳統盟友如北約成員國,他也公開施壓要求增加軍費分擔,部分國家(如德國)隨後調整預算。而在關稅戰中,他直接對歐盟開刀。

特朗普的談判哲學在書中和執政中一脈相承:以進攻性姿態爭取優勢,必要時製造壓力點。書中,他強調「贏」是談判的唯一目標;執政中,他將這一邏輯擴展到國際和國內舞台。這種風格讓他在某些領域取得成果,但也因缺乏靈活性導致部分失敗。一致性在於,他始終以強硬為默認策略,視妥協為次選。

第五,專註目標。特朗普在書中建議,成功需要排除干擾,必須專註於核心目標。他提到在房地產開發中,專註於高價值項目,如特朗普大廈,避免分散精力。他還強調要明確優先順序,圍繞「贏」這一目標組織行動,無論是品牌建設還是財務回報。

特朗普執政時圍繞「美國優先」這一核心目標展開。極端的經濟保護主義,移民管控,反建制敘事無一不是圍繞著這個核心目標而進行。他通過社交媒體直接溝通選民,繞過傳統媒體,專註於鞏固「反精英」形象,以期保持支持者凝聚力。

特朗普的專註力在書中和執政中都表現為對核心目標的執著。書中,他通過聚焦高端房地產建立品牌;執政中,他圍繞「美國優先」整合政策和宣傳。這種單點突破的策略幫助他實現部分承諾,但也因忽視次要議題引發批評。書與行的一致性在於,他始終將資源和注意力集中於少數優先順序,排除干擾以推動願景。

小結一下:特朗普在《永不放棄》中闡述的行動準則——永不放棄、相信直覺、化危機為機遇、強硬談判、專註目標——與其執政行為高度一致。這些準則不僅是個人哲學的體現,也塑造了他的政治風格。他將商界的競爭邏輯帶入白宮,通過韌性、直覺、進攻性和專註應對挑戰。儘管這種方式在支持者中強化了「鬥士」形象,但也因缺乏妥協或靈活性引發爭議。整體看,書中的特朗普與執政的特朗普在核心驅動力上幾乎無縫銜接,展現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的高度延續性。

有一點不得不提:無論是寫一本小書還是管一個大國,特朗普的所有行為都帶有濃厚的公共關係色彩,打造自己「強人」的人設是最重要的目標之一,這與追求實利并行不悖。

因此,我們不但要看他怎麼說,還要看他怎麼做,最重要的是做成了什麼,做不成的受阻的是什麼?他不是神,成敗各有,毀譽參半是正常的。

截至今天,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內通過激進政策手段快速推進多項改革,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的核心領域可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移民政策全面收緊。二、經濟政策強力驅動下的製造業迴流加速。能源主導權重構。減稅與基建並進。三、重塑司法與官僚體系。四、外交與軍事突破。包括重啟阿拉斯加北極保護區石油開採,能源自給率提升使美國對委內瑞拉、伊朗制裁更具威懾力。哥倫比亞、薩爾瓦多被迫接受被驅逐罪犯。軍事能力擴張:啟動F-47第六代戰機研發(預算數千億美元),徵兵人數達冷戰以來峰值。在俄烏衝突中通過情報共享與極限施壓策略影響戰局。還有人質外交取得成效。成功解救委內瑞拉、阿富汗等地11名美國人質,強化「強人外交」形象。五、推行社會文化保守化。聯邦政府只承認男女兩種性別,撤銷所有DEI(多元化、公平、包容)計劃,關閉相關培訓體系。海岸警衛隊司令因推動DEI項目被解職。指定英語為官方語言,廢除拜登時期跨性別學生保護令。通過《讓美國再次健康》委員會重塑醫療政策導向。

這些目標特朗普主要是通過行政命令迅速實施,這符合他競選承諾的快速行動風格。說實話,上台僅八十天,有這個成績單算是很不了不起了。

但是他也遇到過不去的坎。應了那句中國古話,欲速則不達。

一個是俄烏戰爭。他競選時說只要他一上台,二十四小時戰爭就可以結束,但是現在八十多個二十四小時了,戰爭結束還遙遙無期。

另一個是他發起的關稅戰爭,來勢洶洶,砸爛地球,辣辣亂,前景難卜。

越是強勢的人,性格缺陷越大,因而人生遭遇的風暴也更大。這是他和所有與他一樣強勢的人的宿命。

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宮才八十多天,而他的任期是四年。他會繼續按照《永不放棄》和八十天執政所呈現的路徑繼續走下去嗎?

看他的昨天就理解了他的今天,看他的今天就可以預知他的明天。

川普未來四年應該會基本延續當前三個月的激進做法,保持強硬姿態和快速行動,但會在具體政策上因經濟、法律或政治壓力作出某些戰術調整,以平衡短期風險和長期目標。完全溫和化或大幅退讓都不符合他的性格和政治邏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5-4-14 19:25
從某種意義上說,選總統如同選秀。能連任,首先意味著多數人接受了他的個性和執政風格。
回復 rfw1972 2025-4-14 22:08
特朗普在干中國,很多中國人仍然認為他是英雄。中國有個毛澤東威脅別人說他是:「古往今來詩詞第一,拳腳第一、內功第一的大英雄、大豪傑...小人的馬屁越噁心,他就越得意。
英雄老矣固執癲狂。
回復 浮平 2025-4-15 00:40
rfw1972: 特朗普在干中國,很多中國人仍然認為他是英雄。中國有個毛澤東威脅別人說他是:「古往今來詩詞第一,拳腳第一、內功第一的大英雄、大豪傑...小人的馬屁越噁心,他就越得意。
英雄老矣固執癲狂。
川普有他的個性和風格,但別忽略一點:美國總統的權力受到制度約束。他的決策背後有專業團隊,還要面對國會、司法、媒體和公眾的監督。跟毛那種「一個人說了算」的權力英雄體制,是根本不同的邏輯。
回復 rfw1972 2025-4-15 02:24
毛澤東的第一馬屁是劉少奇的毛澤東思想。不要說習近平了,就是鄧小平思想也覺得很不舒服,但毛澤東思想就是沒毛病。林彪說毛主席的話一句頂一萬句。拍的毛臉上每根毛都在笑。所以拍毛澤東馬屁的還是很有水平的。拍特朗普的那些就太低級了,能和他類比的是中國媒體和中國口交部。毛澤東沒有拍過自己馬屁,除了帝王詩里把自己比作秦皇漢武,那拍的也是很有文採氣勢磅礴的。特朗普說自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第二名是華盛頓。你至少應該先把戰爭停下來,貿易戰打趴所有人,讓製造業回到至少一個鐵鏽帶城市,讓哪裡舊貌換新顏再拍不遲。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7: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