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蘋果把產線搬回美國?

作者:8288  於 2025-4-7 17: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新間與政治|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5評論

我相信蘋果把產線搬回美國主要問題就是成本和人力問題。但是製造技術上不是太大的問題。有一些媒體說美國人不會製造電子產品,其實也是錯誤的觀念。

雖然蘋果目前只有最高階的Mac Pro有在美國組裝。主流媒體估計,每隻iPhone的價格會從現在的1000美金 (約33000台幣) 漲三倍以上到3500美元 (約11.6萬台幣)。

這應該是把所有零件都算在美國生產,或者是把所有零件都進口美國,打關稅之後的誇張演演算法。有保守估計,每隻iPhone組裝成本也會增加270-300美元左右。

通常成本增加100元,終端售價就要增加150-200元,所以美國人買一隻美國生產的基本型 iPhone ,就算零件關稅都給供應商吞了,我看至少要漲到 1500美金左右 也就是大概快五萬台幣。

感覺起來....給政府打關稅好像也差不多,還不用搬供應鏈 XD
而且重點是工人的人數,美國要請個幾萬勞工不容易。

所以我覺得蘋果應該不會搬太多供應鏈。最多就是最後組裝測試等等 (Final Assembly Test & Pack) 加值的部分在美國。而且保留亞洲工廠,全球其他地方都還是可以買到便宜的iPhone啊,頂多美國人受不了國貨太貴,要自己出國去帶貨而已。

美國的朋友,辛苦了!誰叫你們 Great Again呢!到時候矽谷網友可以開箱美國製造的 iPhone了。很想看。

----

不過有媒體記者說搬回美國很困難,因為人才技術等等限制,這個我就不太同意了。

Tim Cook 承諾川普五千億美元投資美國,有幾個重點:

1. 投資蘋果 AI 伺服器組裝,這部分是跟鴻海合作(我看大概又是鴻海出人出力出錢)
2. 投資蘋果在美國生產晶片技術,這部分是跟台積電合作,對的又是我們出人出力...
3. 在密西根州底特律成立「#蘋果製造中心」Apple Manufacturing Academy,提供中小企業諮詢。

就我以前在蘋果工作經驗,他們製造能力是業界一流的,簡直可說是美國的電子工業技術的精華。

----

以下是講一間賣水果的公司,有類似的例子:

1. 水果對於製造掌握度很高,很多關鍵的製程都是工程師直接跟廠商開發(也有IP在上面)。所以美國很多製造人才都跑去水果。亞洲專業的製造人才,跳客戶也都是跳水果。水果登高一呼,哪來沒有人才?

2. 水果善於開發新製程新設備。很多廠商的產線都是完全客製的。所以製造上水果自己就有大量的專利。

3. 水果在總部有生產中心,有時候會先設計好關鍵設備,再送給不同的供應商,統一規格生產。這樣不同供應商做出來的東西會相近。

4. 很多年前水果就有研究全自動生產線了,有機器手臂加上輸送帶,幾乎不需要員工。只需要作業員按下按鈕上下零件。但是要不要採用,成本還是重點。而且人的彈性很高,可以訓練做很精細的工作,所以機器人技術完全不是問題,只是成本。(見留言新聞)

5. 水果主力產品每一代產線 #幾十條,幾乎可說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生產的產品。世界上也只有水果有能力在上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複製「幾十條」量產線。畢竟電子設備組裝跟晶圓廠不一樣,雖然說也是很複雜,但是調整畢竟是很快的。

水果有鈔能力,還有強大的供應鏈,真的要弄美國產線,有現成廠房的話搞不好規劃個一兩年就可以生產了。重點還是成本,作業員和工程師夠不夠。

---

除了蘋果,美國還有不少EMS廠,也有製造能力,像是偉創力Flex。所以說美國不會做電子產品,其實應該跟事實不符。

蘋果深知製造成本的複雜性,相信這些報告他們早就研究過了一堆,所以你看他們做什麼就知道,他們應該沒正式考慮過要搬主力產品產線回美國。


可能是包含下列內容的圖片:1 位用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5 個評論)

回復 8288 2025-4-7 17:06
在美國,人力還是最大的問題!
沒錯,一間廠兩間廠沒問題,請問大家都來設廠,超過十間、二十間、三十間,還有足夠人力和生產力?我不相信!
一堆領社會福利的人,不工作,就算開一百間廠,不工作就有錢拿,誰請得動他們去工作?
回復 8288 2025-4-7 17:10
如果,政府是人民選出來的,是人民的公僕。
喔美國總統不是直選。
那你如果是美國總統,你會用什麼方法解決貿易逆差的問題?
川普不是理工男,他不是蘋果CEO。他是總統。
所以也不用理工男,庫克的角色去思考川普的邏輯。
喔,其實上面本文以理工男的邏輯,完全合理,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只寫了會有的狀況,並不能解決美國現在的問題。
回復 8288 2025-4-7 17:12
根據新公布的Annex III, 有美國content 20%以上的產品, 可以豁免額外關稅⋯⋯ 接下來就要看對美國content這個名詞的解釋了⋯⋯
https://www.whitehouse.gov/.../uploads/2025/04/Annex-III.pdf
回復 8288 2025-4-7 17:12
如果要把 iPhone 組裝線搬回美國,最大的困難就是人力。 需要大批的裝配員丶技術員 (technician) 一個月內要瞬間到位,才能符合上市需求的量。
iPhone 是精密的精品,裝配員需要眼力好的年輕人。亞洲的代工廠使用人力仲介公司,從外地大量引進鄉村的年輕人,提供宿舍,員工餐廳,每天工作12小時 ,每周只有星期日休息,這些在美國都很難辦到。
為什麼無法自動化呢? 產品越小越難組裝,機器手臂需要比較大的空間,而 iPhone 在非常小的空間裡,有上百個零組件要組裝,無法做到全自動化,其實已經有不少半自動化的機器輔助。 一條流水線越自動化,犯錯的空間越少,只要有任何機器故障,整條生產線就會大塞車,等待技術員排除障礙。
iPhone 的生產線真的很難回美國,也許頂多象徵性的把最高端的,譬如傳說中的折疊 iPhone ,讓量比較小丶利潤夠高的產品在美國組裝。
回復 rfw1972 2025-4-7 18:11
8288: 在美國,人力還是最大的問題!
沒錯,一間廠兩間廠沒問題,請問大家都來設廠,超過十間、二十間、三十間,還有足夠人力和生產力?我不相信!
一堆領社會福利的人
俺有一棵比房子還高的樹,離房子太近,讓一個白人來砍,讓他星期6來,他死活都不肯。俺一氣之下自己砍了。
回復 Brigade 2025-4-7 20:45
蘋果以前在德州有自己的蘋果計算機裝配廠,大約2017年時一次工人交接班,下一班的有人還沒來上一班的人就走了:生產線停了。
想想生產線停一次,大概會造成多少意外錯誤。
回復 屠龍刀之原界 2025-4-7 23:22
rfw1972: 俺有一棵比房子還高的樹,離房子太近,讓一個白人來砍,讓他星期6來,他死活都不肯。俺一氣之下自己砍了。
恭喜您,你運氣暴棚,樹沒有倒向你到房子,沒有把你到房子壓塌。再恭喜你剩下了500刀。

美國再工業化有兩條路,第一廢除food Stamp,拿出1/10錢,開」粥棚「。凡是的確不能幹活的人,每天一條麵包,一個生菜。無家可歸者,藥物成癮者,一概集中到沙漠集中營,每天兩磅麵包,兩瓶清水,每天職業培訓,什麼時候能成為正常人,什麼時候才能出來!解散所有的工會,禁止罷工。
回復 rfw1972 2025-4-7 23:30
屠龍刀之原界: 恭喜您,你運氣暴棚,樹沒有倒向你到房子,沒有把你到房子壓塌。再恭喜你剩下了500刀。

美國再工業化有兩條路,第一廢除food Stamp,拿出1/10錢,開」粥棚「。
要700刀,還不包括下面最粗的樹榦。俺今天砍一點明天砍兩點,最後租了機器把土裡的樹榦抹掉,前後一年多
回復 8288 2025-4-8 06:55
rfw1972: 俺有一棵比房子還高的樹,離房子太近,讓一個白人來砍,讓他星期6來,他死活都不肯。俺一氣之下自己砍了。
砍樹也是個技術活得很小心
回復 8288 2025-4-8 06:56
rfw1972: 要700刀,還不包括下面最粗的樹榦。俺今天砍一點明天砍兩點,最後租了機器把土裡的樹榦抹掉,前後一年多
螞蟻搬家式砍樹
回復 8288 2025-4-8 06:58
屠龍刀之原界: 恭喜您,你運氣暴棚,樹沒有倒向你到房子,沒有把你到房子壓塌。再恭喜你剩下了500刀。

美國再工業化有兩條路,第一廢除food Stamp,拿出1/10錢,開」粥棚「。
回復 rfw1972 2025-4-8 07:07
8288: 砍樹也是個技術活得很小心
俺已經砍倒三顆樹了,非常有經驗。這顆離房子太近,又太大,所以找人砍。俺爬到屋頂用長電鋸把最上面的樹枝砍掉,然後用梯子,一段一段砍,俺一個人砍掉這麼大一棵樹,鄰居們都非常吃驚。
回復 8288 2025-4-8 07:29
rfw1972: 俺已經砍倒三顆樹了,非常有經驗。這顆離房子太近,又太大,所以找人砍。俺爬到屋頂用長電鋸把最上面的樹枝砍掉,然後用梯子,一段一段砍,俺一個人砍掉這麼大一
厲害了!總之安全第一
回復 94111 2025-4-9 06:56
如果美國政府減少福利,有的是人去工作。你去三藩市市中心看看,那些流浪漢吃壽司,三文治,點心。雖然是餐館剩下的,也很好的。誰還想去工作?
回復 8288 2025-4-9 07:23
94111: 如果美國政府減少福利,有的是人去工作。你去三藩市市中心看看,那些流浪漢吃壽司,三文治,點心。雖然是餐館剩下的,也很好的。誰還想去工作?
有很多福利是教會之類的社會團體支助的.這也是流浪漢杜絕不了的根源之一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9 13: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