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點菜這事兒:老早哪能點?現在哪能點?

作者:8288  於 2018-3-21 16: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私房小菜|已有5評論


元旦已過,春節未到,這一段辰光,飯店生意最好。

因為這是一個「答謝季」。朋友之間也好,同道之間也好,一年下來,總歸要請吃吃請,總歸有人謝謝人,言話不必多講,都在酒里菜里了。

吃請便當請吃難,人謝容易謝人難。

打電話約人約辰光先不談,這點菜就大不易。

平常隨便吃吃,大家坐下來第一樁事體,不就是推來推去:「儂點菜」,「儂點菜」,「儂點菜」……假使點菜便當,還會這樣推來推去嗎。



講一樁十幾年前的事。

小女高考那年,我們鼓勵她考完后出去旅遊,省得在家等分數等得心焦。結果八位男女同學一齊去了新安江。最後一天落腳杭州,準備大吃一頓。人生地不熟,小女就用簡訊(那時全靠簡訊)諮詢我。我就介紹他們去了當時很紅的「紅泥」,離西湖也不遠。

後來小女告訴我,八個孩子都沒獨立點過一桌菜。於是說,每人點一個自己最歡喜的,不就結了。沒料到,至少有三個人點了炒蝦仁,另外三個人點了大排。也難怪,這80后都是「肉師傅」、「蝦大王」。

瞧,光自己歡喜沒用吧,這不成一桌菜呀。

幸好小女從小還算跟著我見過一點市面,才把那桌菜搞定。

所以《增廣賢文》有云:「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



我又何必謙虛。

在有我的場合中,我多數是最後點菜的那一個。儘管前面也要裝模作樣推託一番。

點菜這活兒,未必是熟能生巧。主要還是要靠高人指點。當然,自己也要「魂靈生進」,否則,大好機會就在眼皮子底下溜走。



認真講起來,四五人以下小吃的點菜法,我是十幾二十歲就跟著一些所謂「老克勒」學會了。那時,除了跟他們學點菜以外,還學西餐的「tablemanner,學玩照相機,學打橋牌,學聽唱片。當然也學談吐舉止,待人接物。現在想來,說穿了,不就是學「花妹妹」嘛。別說,點菜點得好,小姑娘也歡喜的。

而十人以上大餐的點菜法,則是1980年代跟著「黃二飲」(黃浦區第二飲食公司,市中心大部分老店名店曾都歸它管)的一幫經理朋友學會的。



那時的記者狠被當人看。飯店請記者吃飯,大堂經理也不敢點菜,非要廚師長或者經理親自出面才行。有的考究的,事先拿一張紙寫好,一邊給你看,一邊解釋何以如此搭配。有的當場唱菜名,也是邊唱邊解釋。碰得不巧,有些菜居然自家店裡也沒有,換個什麼菜也是很有講究的。

如此耳提面命,再要學不會,只好怪自家爺娘生得笨了。更何況,那時候,一個禮拜至少有四五次這樣的機會,簡直就是高密度高強度培訓啊。

最最好玩的,就是跟著飯店經理朋友到別的飯店去吃飯,或一起出差,到外地飯店去吃飯。大家都是同行,點菜是要拿真本事出來的。



這麼多年看下來,上海人點菜主要分兩種比較大的流派。其區別只在於冷盆之多少。

有一種流派是,不管幾個人,冷盆永遠四隻,三葷一素。理由是,吃菜主要吃炒菜吃大菜,冷盆只是過過渡,不必太講究。

有一次,十幾個「武吃性」(即今「超級吃貨」)不知就裡,見先上了四隻冷盆就風捲殘雲起來,結果,瞬間只只盆子朝天,足足等了25分鐘才等來第一隻熱炒。這幫傢伙也狠,沒菜也喝掉了兩瓶五糧液。也不能樣樣都怨店家,自己也太快了。我暗暗觀察那個點菜人,他居然不動聲色。不是涵養功夫好,就是做功好。反正我是做不到。筷子無處搛,總覺得是做主人的待虧了客人。

另一種比較大路的流派是根據人數來定冷盆數量。從四冷起,六冷、八冷、十冷、十二冷。好像不會超過12只。



一般四個人頂多四冷。也可以三冷,或一大一小,大的是拼盆。老早拼盆很流行,雙拼、三拼、四拼,甚至有八拼,七八個人就叫一隻大拼盆。現在葷菜拼盆幾乎絕跡。除了廣幫館子還堅持有滷水拼盆和燒味拼盆,少數幾家本幫館子可以點到小雙拼,其他就難了。

我研究下來,拼盆是被轉盤滅掉的。老早點「八冷」,八仙桌也最多吃到五隻。老規矩是「只搛眼前菜」的。主人布菜也就每樣一筷子而已。而且,所謂「夠不著,站起來」已經很粗相了。盆子更不作興遞來遞去。所以大拼盆可以轉盆,不必端起來。等到檯面會轉了,何必再拼,一色歸一色,更不會串味。

現在是吃到後來拼。要上熱菜了,吃剩的冷盆再拼檔,省出地方來。




點大餐,講難也難,講不難也不難。歸根結底,我中土人就是講究一個「全」字。君不見,三十年前,上海人家裡請客,依然講究全雞全鴨全魚全蹄胖,除了破肚皮,一刀也不能多斬,魚鰭也不能剪,蹄胖還要「合仆」,講究體位。

所以,冷熱搭配一開始就要想好,盡量岔開,不要重複。叫了老鴨湯,冷盤就不要再醬鴨鹽水鴨,而改用白斬雞鹽焗雞。好在魚腥蝦蟹有河裡的有海里的。所以冷盆有熏魚,熱菜就選海魚。以此類推。



既然是求「全」,當然不能漏點時令菜和特色菜。

比如現在這個季節,總要點一個「塔棵菜炒冬筍」,到了春上么,「腌篤鮮」,五六月份「炒蠶豆」不可少。只可惜,現在的蔬菜大都可以大棚養植,很多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使「時令蔬菜」失去了意義。而且,現在大多數食客恐怕都是「五穀不分」的,空心菜、米莧、草頭、菠菜本該何時上市,根本弄不清楚了。



說到「特色菜」。其實是兩個概念。一種是過去的幫系之分,各幫自有各幫的特色;另一種其實應該叫做「拿手菜」。同樣的菜式,燒出了自家的特色。

老早,特色菜是一家飯店的旗幟。到你家來吃,就是沖著特色菜而來的。這就要說到老早點菜和現在點菜的最大區別了。

現在很多人一進店,叫來了店小二,開口就問:「介紹一下,你們有什麼特色菜」。

放在過去,外埠人可以這麼問。本地人,尤其是老吃客,這麼問就是大忌了。那老堂倌會想,我家特色你都不知道,也敢來請客?



所以,老早點菜,開口第一句一定是先問特色菜。而且要「報門」報得出報得對。比如,下廣幫館子,先問紅燒牛腩;下閩幫館子,先問佛跳牆;下甬幫館子,先問大湯黃魚;下本幫館子,先問禿肺圈子。

等弄停當了要吃的特色菜,再開始點冷盆、點熱炒、點大菜、點湯點主食。



這樣做,一來不讓店家看輕你,二來也可跟堂倌攀熱絡。老法講,八面玲瓏才算請客,頤指氣使的不算,掐頭蒼蠅亂問一泡的也不算。

更何況,同桌的若有女士,更是台型扎足。年少時從「老克勒」那裡學來的技藝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當然,一切點畢,別忘了問一聲:「最近有啥新菜式?」

百餘年來,上海灘餐飲業一向競爭激烈。模仿者眾多,抄近路的大有人在,潛心開發新菜最是難得。一旦真有,作為老吃客是一定要捧場的。眾吃客也好趁機嘗新。



現在的人要了解老早上海人哪能點菜,恐怕只能從滑稽戲《滿意不滿意》、《滿園春色》里去尋了。

不過,那些戲裡面的飯店也不大,客人也都是工農兵,實在是看不出什麼點菜的高級手段來。跟現在的大多數人一樣,「屌絲化」唄。

講點菜是門手藝,捧得太高了。講點菜可以隨點點,看得太輕了。畢竟,點菜也算是一種生活方式,檔次還是有高下之分的。


(全文完)



我最近還寫過:


「一號門事件」——我也算進過」老派「的呢

冬至懷故人:我和父親

你兒時玩過「軋出老娘有飯吃」的遊戲么?

天冷了,兼談帶「冷」字的上海俚語

「弄」仔半半六十日,還是「弄」大弗清爽

大煠蟹及帶有「蟹」字的上海俚語

上海言話里的「三字經」(原創全本在此)

老西門,我要留下你的那些璀璨的街名、弄名和屋名

上海人「叫品」中的「阿」字,邪氣有名堂

「爺叔」二字,好像也不是可以隨叫叫的吧

睏覺,上海話里有幾種講法?為啥叫「到蘇州去」?

啥叫「推屁股隊」?啥叫「坌坌松」?——閑話當年擠車子(1)

鬧中取靜的華亭路,鬧過,靜過,又鬧過,終於靜了(之一)

我們從小被「做」過的「規矩」——吃相篇


2018-01-05 畸筆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嘻哈:) 2018-3-21 22:11
俺也屬食客,走到哪都尋「最好評餐館」,進餐館一路偷偷觀察別人桌子,遇見悅目的就問一下,結果至今不錯的
回復 徐福男兒 2018-3-22 01:11
請教八哥,那個畸筆叟是誰啊?好像是個上海老約克。
回復 8288 2018-3-22 02:17
徐福男兒: 請教八哥,那個畸筆叟是誰啊?好像是個上海老約克。
畸筆叟

本名鄭健。老三屆,插過十年隊,務過五年工。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英語系。1984年起,服務廣播電視媒體凡28年。1999年,參與打造滬上知名電視評論欄目《東視廣角》。2002年打造滬上首個時尚電視欄目《今日印象》。2008年參與財經電視紀錄片《激蕩》製作,是兩大總策劃之一。也是2014年電視滬語談話欄目《閑話上海灘》的總策劃。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8-3-22 04:28
八哥是美食家!
回復 8288 2018-3-22 05:16
sissycampbell: 八哥是美食家!
吃不動了就看看別人吃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5:46

返回頂部